2006年元旦后第一个周末,所有的北京移动用户突然同时接到一条来自1860的提示短信,提示广大用户由于路面塌陷,地处北京交通要道的京广桥将实行临时交通管制,交管部门提醒广大市民注意绕行,以免耽误行程。 结果第二天一早上班高峰期,行人、车辆纷纷提前绕道而行,有效避免了严重拥堵情况的发生。
对于广大北京市民来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到这样的公众通告。接着在随后的日子里,人们又常常能接到关于注意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性等提示性短信。于是,每逢重大事件收到短信提示已经成了市民们的习惯。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杨谦认为:“这表明中国运营商开始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公共信息服务领域开始承担起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通过自身资源服务于社会。”
这也证明,以短信息为代表的通信新业务不但可以传递各式各样的垃圾、甚至不良信息,也可以用于正面内容,承担起政府公众信息平台的职能。
公众信息平台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告诉记者,他在十年前曾参与制定过一个“1996年至2050年通信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其中有很多预测现在看来是不准确的,但是有一条永远也不会看错,那就是“信息社会的进程一定会最终发展出一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信息平台,服务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信息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信息在社会运行中起到关键的连接和润滑作用,在另一方面,整个社会体系在制造、分配和传播信息这一特殊资源方面有着特殊的机制。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日益重要,相关的公共信息制造、分配和传播机制也日益显示其关键作用。
其实,地方范围内的公共信息平台已经开始服务于甘肃省的减灾抗灾工作。甘肃是全国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仅暴雨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每年损失就达亿元以上。对此,有关部门意识到,如果把突发的气象灾害警报信息以最快的方式最大范围地传递给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和社会公众,对党政部门指挥防灾减灾工作和社会公众主动采取防范措施,赢得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等将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甘肃移动于2003年3月开始主动与甘肃气象局合作,研究开发了移动气象站业务。特别是双方合作开展的“移动短信灾害天气预警系统”项目,纳入了当地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对防灾减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该系统仅2005年6月至9月就发布手机气象重大灾害预警短信息7次,为甘肃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据有关人士透露,国家目前对于建立手机短信预警平台也给予了高度重视,2006年1月份,由民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家气象局组成的调查小组在甘肃、安徽、湖南三省进行了初步调研,考察当地手机短信预警机制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在全国进行广泛推广。这表明,移动信息化技术在灾难预警和快速反应领域的创新性社会效益,已经得到社会政府的认可。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代表的通信企业可望进一步加大自身在社会服务领域的贡献。
“第五媒体”的公益身份
杨谦认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预警短信也证明了,政府开始意识到,对于数据增值业务这一种新的媒体,应该加以充分利用。”
在现代社会,数据广播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信息制造与信息传播中具备特殊的作用。与传统的信息制造和信息传播手段相比,移动数据服务在运行机制上具备显著的优势,例如实时的大众信息制造、基于双向的检验性等。
中国移动公司的一位高层告诉记者,总的来看,目前移动信息技术主要在以下领域发挥作用:首先是危机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例如,近期江西地震中,移动运营商通过短信,及时、准确地向江西省群众发布了各种即时信息,平息了谣言,对社会安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次是城市公共信息服务。除了交通之外,移动信息技术也可以在能源服务、节日安全信息、诈骗警示等方面取得有效的应用。
第三是政务信息管理领域。通过先进的移动信息技术和便利的移动终端,市政管理机构能够实时地获得各个“网格”中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社区治安信息等,达到精细化管理目的,真正落实“服务型政府”目标。
第四是农村的信息化应用。例如,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自2005年9月启动了其“农信通”产品,借助其移动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村用户送去农民需要的天气预报、农产品需求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等,获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
曾剑秋告诉记者,如今的信息化概念已经从狭义多媒体发展到广义多媒体,可以认为是一种终极媒体/信息渠道,对提高社会效率意义显著。
谁来买单?
然而,目前关于这类服务的最大争议不在于其是否有效,而是谁来“买单”?
北京移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元旦那次提示短信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却不能形成惯例。可以想一想,如果给一千万北京用户每人发一条免费短信的话,北京移动的损失总共就达到了一百万元,如果以后每次有类似事件发生,北京移动都要损失一百万,这怎么受得了?”
杨谦告诉记者:“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难题,目前看来,这需要行业领先企业机构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创造性的融合应用,大力发展相关应用。同时也需要必要的政策激励,策政订者应该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共同推进公共信息平台。”
曾剑秋认为,从运营商角度看,移动信息化犹如移动运营商手中的魔法宝杖,只要用心开发,就会有无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是企业的商业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进步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快速可见的信息沟通平台,长远来看意义重大。
据悉,正是由于这类服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中国运营商们没有因利益关系停下脚步。2005年11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向各省(市)移动公司发出《关于推广“移动短信灾害天气免费预警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公司“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增加手机短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功能,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中国移动高层人士对此的解释是:“中国移动强调的是‘作优秀企业公民’,移动数据服务有着巨大的潜力效益,对全社会通信应用的进步有着关键的整合、提升作用,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发展有利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