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数字”生活——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来源:淮安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我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到2010年,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0亿元,实现增加值3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占GDP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


  近年来,信息化已对我市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当数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工作、生活和交流方面已经离不开信息。这增加了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扩大了市场规模和经济总量,改造了经济与社会的技术基础,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引起了劳动就业变化,影响了企业的组织变革与竞争力,带来了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变化。


  现状扫描:
  1、孙主任在市委某机关工作多年,他描述了他现在的工作:每天通过网络接收下级发过来的各类信息,报领导审读;各类通知通过网络群发,所有单位是否已经接收、如何处理全部统计得清清楚楚;需要采购办公材料或维修设备,只要在网上填好单子发送给政府采购部门,所需物品就会在规定时间内送到办公室,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工作的透明度。其实,对许多机关工作人员和市民来说,“电子政府”已经走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2、春节刚过,洪泽鑫多服饰公司的机器就开始转动起来。公司董事长朱周来说,他的订单特别多,除了老客户,也有一些新客户通过网络了解他的企业后,给他打来电话洽谈事宜,或者直接通过网络向他发来订单。


  3、远程网上教育与医疗也逐步走进市民生活。相当数量的市民在接受再教育时,常常选择网上教育,远程网上教育系统可以连续播放各类重点网站,市民可以自由选择其最需要的课程和最好的老师。而远程网上医疗系统可以打破地域和时空的界限,向病人提供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医生和医疗方案。
  近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推进下,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通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壮大。形成了通信线缆、仪器仪表两大特色产品群,涌现了展德光电、理士科技、淮安远景等高新技术企业,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先后来我市落户,通信行业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手机短信、彩铃等增值服务普遍开展,网上炒股、网上教育、软件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已经起步。


  ———政府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市直机关办公电脑普及率达到56.6%,75%建成内部局域网,60%实现“政府上网”,建有专业数据库30多个,部分单位基本实现了网上办公,其中市国税局依托电子政务实施税收流程再造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中国淮安”政府门户网站影响不断扩大,8个县区均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网站。


  ———经济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方兴未艾。企业信息化不断加速,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得到普及应用,80%大中型企业建有信息系统,企业上网已超过1.5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上网率达90%,部分企业已经实施电子商务。至2004年底,全市网民突破45万,互联网注册用户数达8.52万户,其中宽带用户5.5万户;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20.5台,拥有家庭电话182.5部;每百户农村家庭电话拥有量达104部。城镇居民、农民通信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分别达3.8%、2.4%。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背景解说:
  1、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苏北争先进的可靠保证。市委书记丁解民指出,振兴淮安,必须加快推进“五化”,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农业产业化、民营化。现在看来,“五化”都离不开信息化。加快工业化,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城市化,必须以信息化为支撑,尽快建好社会信用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等,以信息化推动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体系的健全和现代城镇体系的形成;加快经济国际化,必须以信息化为重要载体,缩短与世界的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投资、资本、信息流动和技术转移提供最为方便快捷的手段;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家庭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2、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信息网络技术在优化政府的业务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发挥后发优势的内在要求。信息化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革命,是拉动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从我市实际来看,淮安已经具备了加快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后才搞信息化不同,我们不仅没有历史包袱,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实现后来居上。


  我市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领域有待拓宽,企业、部门间需要整合统筹,网络和系统建设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垄断现象,对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规划、引导也做得不够等。这些都必须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
  1、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效能。“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以政务公开、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和强化监管为出发点,从转变管理方式、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入手,加快政府内部的信息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着重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开放、共享共用和信息系统的统建统管、互联互通,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府与公众沟通互动、促进网上监督的业务系统,逐步构建一个服务型的、“简便、透明、高效、规范”的“网上政府”。


  2、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次发达地区,我市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尤为必要。一是加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迅速壮大和提高制造业规模和质量。


  3、推进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提升我市信息化总体水平。坚持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建设超大容量、技术先进、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网络,提高信息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覆盖率和应用普及率;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餐饮旅游及金融保险、为农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在车站、大型商场、重点星级宾馆、著名旅游景点等地建设信息亭,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采取各种优惠方式推进宽带入户,迅速扩大家庭上网的基数,争取宽带上网家庭用户三年翻一番,引导市民通过网络关心、评议、监督政府;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三年内实现村村通光缆和有线电视,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加大涉农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发布,扩大我市优质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