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辖六县一区,总人口2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5%,全年生产总值百亿元,属较为典型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2002年开始,平凉市将农村信息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首创“农民信息之家”建设模式,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农为本、服务农村,以人为本、服务农民,以实为本、服务农经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农村信息匮乏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走出了一条积极、务实、效益的农村信息化之路。
一、主要做法
1、明确思路,找准信息服务切入点。由于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成本较高,不能及时掌握科技、政策、市场、劳务等各类信息,从而造成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大,农产品销路不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农村信息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突出因素。面对这种状况,平凉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农民信息之家”建设为依托,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市内外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购销信息及农村实用信息,直接面向群众及涉农组织免费提供信息服务的农村信息化工作思路。并结合市情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农民信息之家”建设方案》,对建设内容、设施规模、建设标准和进度要求做出明确要求。
2、加快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思路,从2002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开展“农民信息之家”建设,至目前累计建成“农民信息之家”150多个,实现了全市各乡镇普及性建设,并开始向示范园区、产业大户和协会组织延伸。为了充分发挥“农民信息之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农民信息之家”信息服务范围,建成开通了“平凉农业信息网”,网站设置农情概况、涉农机构、企业之窗、乡村导航、市场行情、名优特产等12个栏目,坚持每天收集更新和发布各类服务信息。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平凉农业信息网”为平台,以“农民信息之家”为核心,在各个行政村设置信息服务站,村民小组设立信息服务点,在乡镇设立专职的农村信息员,聘请各个层面的兼职信息员,从而建成了一个反应灵敏、渠道健全的信息采集与发布体系。
3、建立制度,规范信息服务方式。为了确保农村信息服务的及时有效,市上先后制定下发了《农民信息之家管理制度》、《农民信息之家服务守则》、《农民信息之家信息报送与考核办法》等一批规章制度,并利用“平凉农业信息网”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了“农民信息之家”的正常使用和规范运转。“农民信息之家”每逢集日全天候开放,免费为群众提供信息搜集、查询和发布等服务,至目前平均每个信息之家累计开放时间1万多小时,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4万多人(次)。同时设置信息发布栏,定期发布各类信息发布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信息,几年来共发布各类信息5万多条。此外,各信息之家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方式,有的利用驻村干部下乡的机会,把农民群众需要的信息带下去,把农民需要的信息反馈回来,或者把一段时期带有普遍性的信息编印成小册子,免费向群众散发;有的在村社设立了信息发布点,通过黑板报和有线广播向群众发布信息;有的在信息之家设立了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群众咨询;有的信息之家还实行了农技、农机、畜牧、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坐堂咨询的办法,并且在信息之家内部设立了新产品、新技术专柜,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
4、创新机制,拓宽信息服务领域。在工作实践中,平凉市充分利用“农民信息之家”这个服务平台,积极拓展服务领域,进一步发挥“农民信息之家”农村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将农民信息之家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建成了“双培双带”工程培训基地,依托信息之家开展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将农民信息之家与农村基层政权的日常运作结合起来,适应了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决策效率与水平,提升了为农服务的能力;将农民信息之家与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了各类协会的市场灵敏性,增强了农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将农民信息之家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科技、计生等方面的实用信息;将农民信息之家与教育信息化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校现有信息设施的应用效益。将农民信息之家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小康示范村、整村推进项目村延伸。
5、培养队伍,增强信息服务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农民信息之家”的作用,不断提高各级信息员的技术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市、县(区)分层次、多形式举办农民信息员培训班,在讲授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宏观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农民信息之家”的日常工作需要,重点开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平凉农业信息网”使用等知识的教育培训。几年来,先后开展各类培训30多次,培训各类农村信息员230多人,保证了每个“农民信息之家”最少一名专业人员,从而在全市建立了了一支既熟悉农村实际情况和农业科技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能够完成信息筛选、发布的信息员队伍。
二、成效及体会
通过持续几年的建设和完善,平凉市的“农民信息之家”已经成为当地农村信息的新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广大农民了解外界的窗口、走出平凉的桥梁,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加快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农民信息之家”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搜集整理发布各类信息,引导群众培育新产业,有效地加快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灵台县什字镇“农民信息之家”通过网上招商,成功引进安徽药材客商,带动了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2004年一次种植面积就达到6800多亩。庄浪县农技中心“农民信息之家”通过网上查询,指导群众引进蔬菜名优特新品种23个。泾川县丰台乡“农民信息之家”创办《经济信息快讯》,将从中国果业网上搜集到的资料予以整理下发,指导果农一次性规模栽植果树新西兰GS-58新优苹果16万株。
2、扩大了基层组织为农服务的渠道。“农民信息之家”通过收集整理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及时向他们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为农民服务的针对性,实现了群众家庭生产经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对接,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避免或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确保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去年灵台县什字镇“农民信息之家”通过网上查询,多方推介,向广东、杭州等地输送劳务人员280多名。
3、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的瓶颈。通过在乡镇设立信息发布栏、逢集日向农民散发信息传单、乡村干部不定期进村到户送信息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切实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崇信县铜城乡“农民信息之家”信息发布栏设立了技术推广、供求信息、打工指南等十二个类别的信息,分类公布,每半月更新一次,各信息站点通过黑板报和有线广播及时向群众公布,并在信息之家设立咨询热线电话,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服务的灵活性。由于信息传播速度快,可靠度高,目前群众到“农民信息之家”赶集已成为农村的一件寻常事。
4、转变了基层政府的职能。通过“农民信息之家”的建设和使用,使基层政府从以前的催种催收等繁杂的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变为向农民提供信息,引导生产,帮助销售,进一步密切了政府同群众的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平凉市的农村信息化工作基础较差,起步较晚,但在短短几年内却得到了较快发展,认真回顾总结这几年的工作,以下几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予以坚持。第一,切合实际是搞好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必须将农村信息化工作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遵循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又适应平凉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思路,找准突破口,重点进行突破,带动工作全面开展。第二,狠抓应用是搞好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根本。必须将应用效益作为衡量农村信息化工作成败的主要标准,不比投资规模,不比硬件档次,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走积极、务实、效益的信息化路子。第三,培养人才是搞好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农村人才资源短缺,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农村经济的人才就更少,因此必须将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业务知识、又熟悉农村实际的复合型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加强领导是搞好农村信息化工作的保证。必须将农村信息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发挥各级党委、政府抓好农村信息化工作建设的积极性,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三、今后思路
平凉市虽然走出了一条具有平凉特色的农村信息化之路,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相比,特别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来衡量,还需要切实解决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不足、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1、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信息服务条件。紧紧抓住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和省上启动实施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的有效时机,采取市场化手段,教育、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大农村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广播、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村信息服务设施条件,扩大有线电视、无线通讯和互联网的覆盖范围。
2、延伸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扩大信息覆盖范围。抓好“平凉农业信息网”的管理和使用,不断提高其运行水平,充分发挥其农村信息的龙头作用。加快“农民信息之家”向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经营大户、中介组织的纵向延伸,并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在继续使用发布栏、宣传册等服务方式的基础上,逐渐推广互动短信、农业信息寻呼机、科技110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手段,建成上下相连、左右相通、辐射城乡、功能齐全的网格状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网络。
3、建立农村信息资源中心,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全面整合市内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和专家资源,建设市级农村信息资源中心,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加工分析,建立农业资源、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和农产品产销信息数据库和农村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扶贫信息系统,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实用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全方位的服务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环节、不同对象和不同层次,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充分利用。
4、完善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农民信息之家”建设还是政府行为的社会公益服务机构,要在强化领导、加大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创新经营机制,逐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宣传,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农村信息化的认识,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信息化的良好氛围。并要继续抓好信息化人才培养,不断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