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信息化“十一五”发展的初步思考
来源:金华市发改委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是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市实施建设浙江中西部信息中心战略的重要保证。


  一、 基本现状
  “十五”以来我市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今后“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
  金华是全省第二大传输枢纽,拥有两条国家一级干线和六条国家二级干线,目前已建成覆盖金华各县市、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基础传输网、支撑网、业务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在市区实现千兆到大楼、百兆到桌面,并在所有乡镇实现千兆接入。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显成效。
  政府各部门通过网站发布政策、项目、投资、价格等信息,起到了服务企业、方便市民的作用,市政府网站市长邮箱、网上办事系统的开通更增强了政府与上网公民的互动性。金融、教育、人才、通信、房产、社保、信息咨询等社会信息资源都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利用。


  3、十大信息化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金华市“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确立的十大信息化工程已全面实施,进展顺利。“十五”以来宽带城域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程不断推进,教育信息网工程取得突破,政府信息化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其他各项工程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和成效。


  4、信息消费能力持续增强。
  到2003年底,全市城乡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133万户和197.49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42.1部/百人和43.9部/百人。数据通信基础业务用户和互联网用户成倍增长,年末分别达6.39万户和17.29万户,用户数居全省前列。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 97.7%和98.2%。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56.7%,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市各个乡镇。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36台。


  5、信息产业快速增长。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较快,2003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35.31亿元,是2000年的1.76倍;利润3.55亿元,是2000年的1.54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新兴先导产业。目前,金华已形成市区以科技园、科技孵化中心为代表的IT软件业和以东阳磁性材料、IC芯片封装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产业格局。


  二、“十一五”信息化总体思路与发展原则
  (一)总体思路
   金华市信息化“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为核心,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电信服务业,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步伐,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把金华建设成为浙江中西部信息中心。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规划、政策环境、市场秩序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信息化项目与重点工程建设,强化市场竞争机制,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信息产业发展。


   2、坚持产业发展与产业信息化相结合。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就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做大信息产业规模,优化提升信息产业结构。首先要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做大做强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同时,积极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重点推动机械、化工、电子、医药、轻纺等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努力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电子信息系统装备和技术支撑,在积极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不断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3、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相结合。
  深化体制改革,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群。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以及上市发行股票等多种方式,加快形成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积极探索信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加强管理创新,强化培训,提高企业家管理素质和能力。


  4、坚持重视人才与加快创新相结合。
  把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开发引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潜力。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化机制,不断完善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管理体制,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目标和任务
     主要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到“十一五”期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突破95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居全省前列,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取得重大进展,电子商务普遍应用,主要信息化指标在全省排名前列,社会信息化保持全省先进水平。


  主要工作任务:
  (一)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现代工业的先导和支撑,是带动和提升我市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引擎和“倍增器”,我市要紧紧抓住国际IT产业转移、杭州湾区域将打造世界级信息产业基地这一大好时机,主动接轨,发挥优势,推动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优先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优势产业集群是支撑我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要做大做强市区的电子元器件集群和东阳磁性材料集群,提升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聚,继续做好科技园区IT企业的孵化工作,积极培育市区软件产业基地。


  2、重点抓好信息产业特色基地建设。
  从金华的实际出发,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规划起点高、基础设施好、产业规模大、特色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的国家级或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园区。重点扶持金华科技园区、横店电子工业园区,抓好东阳磁性材料信息产业特色基地建设,打造世界“磁都”。


  3、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
  大力扶持一批有一定经济规模、管理规范、主业突出、且市场占有率高,或出口规模较大的有综合竞争力的企业,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发展前景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做大做强现有特色产品的同时,鼓励网络服务业和软件业中的ERP、电子政务等产品的开发。


  (二)积极推进产业信息化
  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除了要求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这一信息产业本身的内容外,核心的问题是能否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实现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关键是要确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1、加快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
  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将网络逐步延伸到各乡镇,建设农业资源信息库,及时为农户提供科技信息,指导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立足我市的医药、化工、电子、食品等优势产业,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CAD/CAM、CRM、SCM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等领域的应用;在我市商贸、旅游、会展、交通和金融等领域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2、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开发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五个一批”企业为主体,开展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的企业信息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应用,着重抓好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传统产品的嵌入式改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企业经营决策的网络化与智能化。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化指标测评体系并实施测评。抓好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工作,积极推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应用,在市重点扶持优势工业中开展示范,率先实施管理信息化。


  3、突出抓好园区信息化
  充分发挥拟保留的15个园区(开发区)的集聚、辐射功能,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完善产业布局,以点带面,以园带片,全面推进园区信息化。要积极促进园区基础网络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商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的建设,不断延伸网上技术市场,建立园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抓好一批以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与网上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经济区域信息化试点,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三)积极推行“电子政务”
  加快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率先实现政务信息化,既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市民,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


  1、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建好政务内网和外网,促进各部门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设好覆盖市级各部门和区、县(市)政府,并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市、县两级政府和部门普遍建立计算机局域网络,通过政府专网实现互相联结、信息共享。建设365综合服务平台,集成网上办事、语音服务、市民信箱等功能。


   2、建设一批应用系统。
  建设和完善一批重点业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3S技术、移动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的空间数据库,构建统一的城市地理信息基础平台;通过结合浙江省数字认证中心的身份认证平台,建设“信用金华”平台,实现对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个人信用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加强政府对诚信的监管。 


  3、整合开发政府信息资源。
  打破各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重大应用系统的开发,加快建设大型公共性、基础性数据库,包括人口、法人机构、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以及宏观经济等,使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都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创造更高的信息资源效益。


  (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既是改造传统流通产业的基本措施,也是保证流通产业不断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措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大势所趋。


  1、努力建设电子商务支撑环境。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立足于现有基础,大力发展咨询、监理、培训等技术服务业,尽快培育扶持一批为电子商务服务的技术支撑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要求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与运行模式,为金华市企业提供丰富多样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降低电子商务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2、积极促进电子商务应用。
  首先要根据我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市场分布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建立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商业网站,改善我市企业经济活动的电子化环境,提高运行效率;其次要建好商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和配送体系,建立网上超市(虚拟商厦),逐步提高网上交易比重;第三选择具有较强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和大型商厦进行电子商务的试点,积极加以推广,促进传统企业从采购到供应链以及产品的上下游之间逐步实现全面的电子化;第四积极鼓励和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网站来金华设置窗口,服务于金华企业。
  3、逐步完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要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支撑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信息平台建设,形成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以义乌、永康、金东三个物流配送中心为发展重点,整合商业、仓储和运输等企业物流资源;利用商场、超市等尝试构建邮电货物传递、企业自身仓储配送及社区服务点上门服务的三级配送网络;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提高物流管理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


  (五)着力提升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
  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信息数据库体系,加强公共信息库的建设,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信息应用水平。把信息化融入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加快形成社会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共享的机制,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促进市民工作、生活多样化,大大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文明程度。


  1、抓好教育文化信息化建设。
  继续扩大学校上网工程,实现互联网在全市中、小学的全覆盖。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网上视频教育。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各个层次、多种类型的网上学校,积极发展国内外远程教育。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资料馆;发展网上新闻宣传和电子出版发行;建立网上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系统。


  2、提高科学技术信息化水平。
  着重优化“科技信息网”网络结构,发展多种接入方式,扩大网络覆盖面。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丰富网上数据库和科技动态信息资源。重点建设网上技术市场,实现在线洽谈、网上招商、难题招标、人才引进和成果交易。


   3、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步伐。
  建设好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网络建设的步伐,推进资源共享,逐步开展包括健康教育、卫生防疫、急救信息、医药咨询、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电子病历等的医疗卫生信息交流和服务。


  4、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进程。
  以政府社会保障职能部门为中心,建立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和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体系。联合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金融、税务、公安、民政等部门,实施集医疗、就业、养老、生育、工伤等保险业务和民政救济等为一体的个人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实现登记、缴费、转账、查询、支付等业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 


   四、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
  充分认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的战略意义,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大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强化全市人民的信息化意识。健全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市、县(市、区)信息化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以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管为主要职能,统一管理全市的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建立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机构,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用于支持信息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市信息化建设公益性项目的补助贴息;进一步加强对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全面引入有利于竞争、联合、发展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采用市场化、社会化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建设公用信息交互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地下管线网络等。组建金华市软件测评中心,为本市及周边城市软件产品商品化提供便利服务。


  (三)进一步壮大信息产业,优化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积极扶持信息化重点工程和信息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扶持高新技术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项目,在立项、资金筹措、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信息产业风险投资和产业发展项目贴息。优先支持电子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产业,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在税收政策、软件出口退税政策、收入分配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申报国家信息化高技术专项资金、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


  (四)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积极利用行政组织、教育文化和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普及信息化知识,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普及全市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在金高校要重点培养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等适用人才。从外地引进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及熟悉国际市场的IT业人才。有计划地开展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各部门、各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对在职的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和信息经营人员进行单项和多学科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五)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建立我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上网工程建设中有关政治、经济等重要领域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从组织、技术、管理、法规等方面落实各项安全保密措施。对我市的信息化安全体系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管理,制订网络整体安全策略和预案,研究提出计算机出入口信道、互联网络和接入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全市计算机信息网络重大安全问题的管理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在网上执法必须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公安、安全和保密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网络安全监察和防范工作。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管理,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强化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理,提高各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