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政协委员 观念更新引领跨越发展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科学技术界的军队政协委员们积极为国家和军队的科技发展献计献策。图为3月10日,李德毅委员(左)和钱七虎委员在小组会上,就如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军队科技队伍建设进行讨论。本报记者乔天富摄

  一体化训练步入实践,政工网通向基层,大联勤保障三军,武器装备升级换代……说起“十五”,军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我军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取得的成就如数家珍,充满自豪。但是,在分组讨论中,代表、委员们谈的更多是成就背后的深思——观念上的深层蜕变和理性跨越。

军事变革的关键词

  “十五”期间,东西南北的军营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代表、委员告诉记者,完成以信息化主导取代机械化主导的观念转变,意味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交接。面对风起云涌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如果在观念转变上滞后,就意味着贻误战机。历史机遇期稍纵即逝,观念落一步,发展差千里。

  信息化建设,正在全军上下风生潮起逐浪高。据来自总参的代表介绍,“十五”期间,我军以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建设为主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来自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的李少军代表告诉记者,该集团军所属的防空旅“瞄着信息化,主动有作为,科学搞建设,实干求发展”,在谋信息化、建信息化上取得了全军瞩目的成果,部队官兵对未来战争和肩头责任都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自觉的行动。

  到过某防空旅参观见学的代表有一个突出感受,信息化建设,上面搞好顶层设计,基层把该想明白的先想明白,把能干起来的先干起来,已经成为该旅上上下下的共识。“两会”前,记者到部队采访发现,从“观望等待”到“科学探索”,从“烟囱林立”到“兼容互通”,从“各自为战”到“综合集成”,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我军信息化建设正踏上跨越式发展的高速路。

  战斗力标准:

  求真务实的标尺

  来自作战部队的代表开门见山:什么是军队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提高战斗力。代表们说,确立正确的战斗力标准,不仅引领部队走出观念误区,更为一切工作向战斗力聚焦,为转变战斗力增长方式和寻找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充电加油。

  “十五”期间,部队从难从严、贴近实战训练蔚然成风。一些在一线带兵的代表、委员告诉记者,各部队针对未来主要作战样式和作战任务,深入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建立起以模拟对抗和联合训练为主导的训练体系,构建起以实兵检验性演习等方式进行战斗力评估的科学评估体系、检察监督体系。

  代表、委员们回顾“十五”军队建设成就时指出,战斗力标准不仅体现在训练场上,在2003年重新修订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里,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也被鲜明地提出来。全军政工网建设,也让思想政治工作向提高战斗力上聚焦聚焦再聚焦。

  质量效益观:

  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代表、委员们有些话发人深省:“过去打炮弹,今天打导弹,虽然响声少了,但训练成本更高。”

  刘卫东代表说,军队建设虽然不同于经济建设,但同样要重视费效比问题。质量效益观是试金石,部队对质量效益的重视,是可喜的收获,更是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军队建设的质量效益是篇大文章。“十五”期间,我军完成了裁减员额20万的任务,到2005年岁末,我军总员额降至230万,各级机关机构和人员均减少15%,军队组织体系和资源配置都更趋科学合理,三军联勤试点、“两成两力”建设都走出了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探索之路。来自各级机关的代表告诉记者,各部队强化科学决策、成本核算、精确管理意识,规范军事投资决策程序,投资规划、论证、评估和监督,资源投向和投量等,能细化的细化,能量化的量化,保证“有限资源”的“有效燃烧”。曾蛟代表说,无论平时和战时,我们都要追求代价最小的胜利。

  以人为本:

  建军治军理念牢固确立

  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官兵的正当权益,着眼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这些建军治军新理念,“十五”期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带兵人的“词典”里。

  扎西杜基代表说,对基层带兵人来说,这些理念让我们在鼓励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充分尊重、关心、爱护官兵的生命价值之间找到了契合点。说起创建学习型军营、培育知识型军人,来自总部的代表拿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十五”期间,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突飞猛进,“五支队伍”人才济济。识才、选才、育才、用才机制更趋完善,全军部队先后与110多所地方高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3万多名国防生走进军营。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正是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军事领域的竞争,从来都是军心的较量、人才的竞争。从“十五”走向“十一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舞台将更加广阔,更需要我们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从而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