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执法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强化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占用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完善重要资源储备制度。 南京报道 初春的阳光照进江苏省国土资源厅16层的办公室里,刚从外地回来的执法局局长邓中华一边听副手汇报工作,一边忙里偷闲地在沙发上小憩片刻。这是3月10日,省厅上半年的土地执法巡查已经开始。然而繁多的内部事务使邓中华不得不从连日的奔波中抽身赶回,“我的人都还在外地呢”。 “最高查处了一个副市长” 到各地查看土地利用的规范情况,本来就是执法局的职责之一。不过据邓中华回忆,这项工作到2004年都不甚正规。“国家2003/04年清理整顿土地市场,我们也只是配合执法,后来才形成了制度,一年到全省13个地市巡查两次。” 这项制度始于2004年上半年之后。正是那一年3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宣布,土地要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最重要的调控手段之一。 自此,国土资源部职能发生重大转变,由比较单一的管理部门,向国家宏观调控部门转变,土地的“闸门”作用凸显。 从那时起,邓中华的工作骤然忙碌了很多。省厅责成执法局上下半年各一次,要把全省13个地市跑一遍。“这样查一次至少要半个月,如果发现了问题,还要分别立案或是交办,简直忙不过来。” 邓中华说,这项工作走上正轨以后,2005年开展得特别有成效。加上各地市局的执法队伍,全省全年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855件,收回土地9955亩,对320名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迄今被立案的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是盐城市的一位副市长”,邓中华告诉记者,2004年在协同国家对开发区的清理整顿中,盐城某开发区的“圈地黑洞”被曝光,涉案的副市长被行政处分,“这就是违法用地的成本。” 各部门层层把关 执法局的另一项工作职责是信访接待。凡是信访中反映的问题,也需要执法局一一分类加以处理。令邓中华长舒一口气的是,2005年省国土资源系统信访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大幅下降趋势,到省信访的来信下降36.6%。 在邓中华看来,这是各个业务部门的合力所致。执法局只是土地“闸门”的最后一道关口。国土部门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贯穿在各部门的全部业务流程之中。 先行的是规划。根据国土资源部26号令,江苏省制订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护耕地的更为严格的措施。规划处还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许可——只有通过了的项目才能进一步报发改委审批。 规划处的人士介绍,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率先引入了“项目用地定额审批”制度。“学校建设用地的总量按人头计算,医院用地算床位数,纺织厂就看建成投产后的纱锭数量”,邓中华说,执法局下去巡查的时候,也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 邓中华告诉记者,除了执法局的事后督查,国土厅的各业务部门也会利用开会、调研等机会,不定期地去省内各地检查工作,有时候也会和执法局的同事随行。 “你问有没有人找我们开后门打招呼?”邓中华爽朗地一笑,“我们项目审批都采取会审制,所有的工作都在网上的电子政务系统公开,从制度上杜绝了寻租行为的可能,时间长了,人家都知道,找我们也没用。” 尚需体制的整体变革 虽然,土地使用日益规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但令邓中华头疼的是,“违法用地多是政府行为。”很多被查处的项目,背后都有地方政府撑腰。因此,违法违规用地的现象总是屡禁不止。 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源源涌现的开发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严格说来,只有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才有审批开发区的权力。但是邓中华告诉记者,在协同国家对土地市场的治理整顿中,国土厅的一个任务就是为那些擅自设立的开发区补办“准生证”。这让邓中华觉得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国土部门其实是没有这个权力的。 事实上,执法局的权力是有限的,查出问题最多交办有关部门,给责任人一个行政处分就完事,而那些违规的项目,往往因为已是“既成事实”而被保留下来,补办个手续,继续浪费土地或是侵占耕地。如果项目搞得好,对GDP的贡献大,还会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邓中华感到无奈:现行的官员考核体系就是这样子,土地又这么紧张,先上马项目再申请用地指标的情况总是难以杜绝。 不过,江苏省国土厅已经找到了应对土地紧张问题的方向:盘活存量土地。就是通过关死土地“闸门”,促使地方上“腾笼换鸟”,把土地留给产业梯度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项目。工业用地的市场化取得也进入了江苏省国土厅的视野。2005年,昆山市就已经出现了工业用地的挂牌出让。江苏省国土厅提出,一幅地块只要有两个以上的需求方,就提倡“招拍挂”。不过,由于项目对工业用地的需求往往不一致,工业用地的市场化取得还只是一个方向,暂时很难大规模推广。 土地供需矛盾一时难以缓解,问题仍然大量存在,执法局的工作也就停不下来。“我一年有1/3的工作时间要到各地去巡查。”邓中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