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密码高手
来源:济南时报 更新时间:2008-03-11

 

  昨日下午2点多,市民张先生抛掉了1000股“G创兴”股票。很快,利润和本金就会通过电子结算系统变成了“真金白银”,存入了他的账户。张先生可能不知道,这一切均得益于与自己同处一地的一群济南人——连接上交所和券商的“参与人远程操作平台”的安全系统是由“得安”公司开发研制的,该公司就在济南。

尽管知道济南得安计算机技术公司的普通人并不多,但在商用密码领域,“得安”却大名鼎鼎。它是国家有关管理机构认定的7家商用密码科研定点单位之一;与微软、IBM和ENTRUST等国际巨头有着密切的合作;近十年里,它先后承担了18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其研制的密码卡被国外同行称为“山东卡”……

  默默无闻的巨头

  去年12月1日,得安公司研制的出口专用智能密码钥匙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机构的鉴定。据悉,这是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密码管理机构鉴定的外销密码产品。

  这件事做得漂亮无比,但得安公司仍选择了沉默。“谁让我们是做密码工作的。”得安公司副总经理张岳公承认,他们很少为公众所知晓。

  但正是这样一家神秘的小公司,却同时接到了三位国际巨头抛来的绣球,这让得安公司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

  “那是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认证中心项目全球招标,当时参与竞标的是IBM、惠普以及加拿大的ENTRUST公司。出于安全考虑,人民银行提出安全部分必须由中国公司承担,结果,三家公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得安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张岳公告诉记者,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国外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但得安公司不到两个月就“搞定”了。

  此后,国际知名的PKI(公钥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供应商ENTRUST、巴尔的摩、Verisign等在密码领域多次与得安合作。而软件巨人微软也向得安公司伸出了橄榄枝。2002年6月,山东大学、得安和微软(中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三方开展安全产品开发和推广的合作,并联合建立“山大得安安全技术实验室”,得安公司成为微软在国内PKI架构应用层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一篇论文“成就”一家公司

  目前,得安公司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商用密码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国外也有了相当的名声。但9年前,在济南创业服务中心的创业大厦内悄然成立的得安公司,仅仅是一家只有十几名员工和一间办公室的“袖珍”公司。

  “说实话,得安创业者当时只有先进的技术和满腔热情。”说起公司多年来得以安身立命的技术,张岳公告诉记者:“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大兴教授是山东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多年来一直在密码领域苦心钻研,1996年开发出公钥密码快速实现技术,并研制出SMS100-1网络安全平台,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之后,该网络安全平台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国家密码管理机构鉴定的商密成果,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成为我国商用密码领域第一个获得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先进的技术只有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说起得安公司的创业史,张岳公深有感触。因为在得安公司成立之前,该技术已经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有过一次夭折的经历。1995年,山大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某银行合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不了了之。

  “李大兴教授是那种特别执着的人。经过再三考虑,李教授决定自己创办公司,把先进的技术推向市场。”1997年10月,李大兴和研究所几个同事一起创办了济南得安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正是从李大兴学术论文中脱胎而来的这项技术,在第二次产业化的转化过程中迎来了久违的曙光。1997年年底,刚成立不久的得安公司接下了一个大订单——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参与人远程操作平台安全系统”项目。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该系统成功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机构验收。

  据悉,这一系统至今仍运行良好。近十年来,成千上万的股民像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张先生一样,虽然不知济南有家叫得安的公司,却不知不觉中受益于得安人的努力。而正是这一项目,不仅成了得安公司的样板项目,也使得李大兴的技术从实验室、从纸面真正走向了市场和现实生活。

  近七成利润用来“先进”

  目前,得安公司已经有18种产品通过国家密码管理机构和公安部的鉴定,成为商用密码领域产品最为丰富的厂商之一,产品包括主机加密服务器、密码卡、智能IC卡、智能密码钥匙、VPN加密系统等9大系列,已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税务、电信、邮政、政府办公等行业,公司也发展成为了资产超过5000万元、员工150多人的高科技企业。

  说起公司的成功,张岳公认为,得安公司能走到今天,首先是因为有了一个好的技术“种子”,而学校又给了一个宽松的政策,这使得公司在闯荡市场时尽管几经波折,但一直心里有底,而且后劲十足。张岳公告诉记者,得安公司与山东大学网络研究所已经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目前,研究所已经成为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并根据自身优势侧重前瞻性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而公司则与市场和产品贴得更紧密些,以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为重心。所以,无论对企业而言,还是对研究所来说,这种模式都是一个双赢的促动。同时,公司每年把利润的60%至70%投入在了研发上,以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并不断推出新产品。因为,对于像得安这样一个靠技术立身的企业来说,一旦丧失了创新的能力就意味着丢掉了立身之本。

    说,在整个技术创新体系中,高校和研究机构作为“种子基地”应该提供更多先进的技术,但是一颗技术“种子”能够发芽、茁壮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种子”一定要有生命力,而政策、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市场则像土壤,这一切具备了还离不开创业者的辛勤浇灌和栽培。张岳公说,他希望得安公司的成长经历能给正在沉睡着的科研成果的“入世”之路多多少少提供一点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