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开中国高效能商用计算机大门
来源:中国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当前,在“要不要自主创新”这个问题上,各行各业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自主创新的时机是否成熟”、“如何推进自主创新”等问题上,目前还存在一些分歧。浪潮以开放的心态推进自主创新,并实现高速成长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主创新的时机和条件,靠等是等不来的,只能在创新的实践中自己积累、自己创造。早些下定决心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制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开放性地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并付出辛勤的汗水,自主创新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浪潮成功的创新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企业不光能够做出物美价廉的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坚持自主创新,同样可以创造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品。

    2006年初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4次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此次大会上公布,中国科技产业界迎来了一个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新时代。
    解读《规划纲要》中关于计算机产业的规划部分,可以发现,国家倡导的攻关计划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贴近市场,越来越关注科技在社会民生中的实际作用,并首次把“高效能可信计算机”列入信息产业优先发展的主题。


    而2002年开始由浪潮研发的“天梭工程”,瞄准的就是“高效能可信计算”的商用应用领域。如今,浪潮“天梭”撬开了高端商用计算机的大门。截至2005年底,浪潮“天梭”产品累计销售量已近千套。在此之前,国内用户采用的都是国外进口的小型机产品,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而现在,每套“天梭”的价格比国外同档小型机要低100万元。


    输不起的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纵观当今中国信息化,全面整合应用也成为目前信息化的一个潮流。由于数据集中和整合应用,高效可信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扩大,成为国家信息化和行业信息化的“神经中枢”。


    在中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中国自己的PC产业日渐壮大和成熟,中国品牌的PC越来越多地进入中标产品名单中。但是,作为中国信息化核心部件——服务器,尤其是关键行业、关键业务、关键应用的领域,大多还是国外品牌大兴其道,尤其是在高效能服务器市场,这种现象更加让人担忧。


    相关机构的调研数据表明,虽然国产服务器在销量上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但在销售额上却处于劣势地位。这是因为在诸多关键应用领域,国外品牌的小型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市场中,仅IBM、HP、SUN三家国外厂商就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产品覆盖了制造、政府、教育、能源、电信、金融、交通、流通、邮政、科研等众多行业领域。这些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民生的核心机构。可以说,高端商用计算对整个国家社会民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深远。


    中国的服务器产业必须在高端商用领域有所突破,才能在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应用中做出更多贡献。作为中国服务器产业的一面旗帜,浪潮集团责无旁贷。该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认为,中国服务器产业不仅要在中低端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用户增收和企业发展做出看得见、摸得着的贡献,更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在高端商业计算机产业搞出名堂。事实上,在国家把高效能可信计算机写入《规划纲要》之前,浪潮已于2002年开始了高效能可信计算机的产业化研发。


    商用市场拒绝哗众取宠
    看着今天的“天梭”在国内市场取得用户的认可,或许有些企业会感叹生不逢时,没有像浪潮一样遇到好机会。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年浪潮选择发展“高效能可信”的高性能计算机之路时,无异于铤而走险。


    在计算机领域,高性能计算机从市场应用角度大致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用于科学研究、军事航天、地质勘探等领域的科学计算,对计算机的计算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类是用于政府、金融、电信、财税等的商用计算,对服务器事务处理能力,包括计算、交换和存储在内的系统综合性能应用有着极高的要求。尽管商用计算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95%,但这部分市场一直为国外大公司的大型机和小型机垄断,国内企业很难做出成绩。


    在当时,集群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国内服务器厂商相继投入了研发,尤其是在科学计算方面的应用。在国际各种版本的TOP100高性能计算机评选中,开始逐渐出现中国计算机的名字,舆论对中国高性能计算机行业充满了期望。


    新千年前后的高端计算领域,TOP争夺之声此起彼伏,国内几家公司加入了其中。虽然,在各种版TOP版本中,浪潮服务器同样名列其中,但浪潮并没有在此止步。浪潮一直认为,TOP代表的科学计算只是高端计算领域的冰山一角,而更为庞大的商用计算应用领域才是这座冰山最具价值的主体市场。
    浪潮领导层认为,仅仅靠“高性能科学计算”这一条腿,不能撑起中国计算机行业的未来,效能可信计算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即使TOP100标满中国公司的名字,中国的高性能计算行业目前也不会出现大的突破。然而,要在高效能可信计算机领域有所突破谈何容易!当时国内在商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据2003年相关机构的统计表明,在高端市场,科学计算和商用计算的比例是5:95。而这95%又几乎全部为IBM、HP、SUN三家厂商占领。国际厂商凭借其先入优势以及国际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在产品、技术、渠道、服务、营销等方面牢牢地控制着国内市场。商用高端计算的高技术含量、国内客户对本土品牌的认知模糊,以及国外品牌和客户多年合作形成的默契,使得国内服务器厂商发展的环境十分恶劣。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浪潮的决定注定了带有很大的风险。然而,浪潮并没有知难而退。


2002年浪潮“天梭”工程确立,吹响了进军高效能可信商用计算领域的号角。随即,浪潮提出了有别于集群和RISC架构的“弹性部署”理念,解决了高效能服务器“动态部署”的业界难题,并成功把该项技术成功地应用到了天梭20000上。其后一系列代表世界先进水准的技术,如MABS体系结构、高速互联技术Infiniband等,均被成功的应用到天梭工程中。先进的技术带来的是效能的极大提升。2004年,天梭20000率先在国际权威的商业智能测试中打破了由IBM保持了18个月之久的世界纪录。这是国内厂商在商用服务器领域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随后,“天梭”再接再厉,刷新了由HP保持的SPEC服务器应用性能基准测试TOPS纪录。


    用起来才是硬道理
    产品技术的先进,并不等于市场的认可,市场拒绝机会主义。王恩东说,一个新兴市场的开拓需要持久投入,不懈经营,甚至“板凳要坐十年冷”。 


    “天梭”的推广与其它科学计算推广有很大的不同。科学计算单一提升计算的性能就可以达到用户需求,而高效能商用计算,用户使用环境千差万别,多种应用并行,对提供应用方案的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由应用入手,走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是浪潮高效能可信计算的发展思路。浪潮高效能服务器技术总监胡雷钧用一个应用的实例,来说明用户关注的是应用的结果。在浙江一家银行应用过程中,浪潮的技术人员同银行的一线员工同吃同住,了解业务的各个环节,常常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反复调试应用系统,最终达到了客户满意的应用效果。正是这种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使“天梭”迅速地在市场获得了认可。“天梭”系列在电子政务、金融等行业应用层面的突破表明,将高端商用计算的计算能力转化为用户的应用价值,才是高端商用计算发展的硬道理。在全国公安和地税系统的应用中,浪潮对应用的深刻了解得到了用户的信任。最终,这些应用的成功经验,被推广到整个的系统。类似的故事在金融、通信、政府等重要行业还有很多。


    几年来,浪潮“天梭”系列多次入选国家“12金工程”及“红盾工程”项目,并在航天、医疗、军事等重大项目和工程上得到了深入应用,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行业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今,基于浪潮天梭系统技术的服务器产品和软件产品,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2002年至2004年间,“天梭”系列服务器实现销售收入12.56亿元,新增利税1.18亿元。有效降低了中国信息化投资及应用成本,在部分领域成功地取代了进口高性能服务器系统。低于国外同档次系统1/2-1/3的价格,为国内高端用户节省了大量设备投资。另外,通过与占国内市场销量5%、销售额95%的国外RISC小型机的竞争,迫使国外同类产品降价,每年约为国家节省外汇8-18亿元。


    作为我国高效能计算的战略性创新产品,“天梭”得到了高度认可,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05年3月“浪潮64位高性能服务器”项目凭借自主创新与巨大的应用价值,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本年度计算机硬件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同年12月,其“面向事务处理的高性价比、高性能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和优化技术”荣获了中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拥抱高效能计算发展高潮
    用13年的时间,从一个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成长为国内服务器行业的领军厂商,浪潮自主创新的步伐让国人欣喜。虽然,在今天中国的高效能商用市场上,“天梭”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算高,但是它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


    今天,浪潮凭借自身不断的创新,打开了高效能计算的一道门,迈进了全球高效能商业计算“俱乐部”,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认可。相信在继中国科学计算突破国际封锁力创辉煌之后,商业计算也会赢得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当前,在“要不要自主创新”这个问题上,各行各业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自主创新的时机是否成熟”、“如何推进自主创新”等问题上,目前还存在一些分歧。浪潮以开放的心态推进自主创新,并实现高速成长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主创新的时机和条件,靠等是等不来的,只能在创新的实践中自己积累、自己创造。早些下定决心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制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创新体制、人才战略和激励约束机制,开放性地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自主创新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