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揭秘
来源:合肥晚报 更新时间:2009-05-27
 

   (1)内容要有新闻价值,而不是泛泛的宣传资料。发放新闻稿的目的虽然是宣传自己,但稿件宜尽量减少或避免宣传味。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等一些基本要素,并在最显著的段落中写入最需要让记者了解的内容。

   (3)要力求简洁明了,直切主题,减少套话和空话。发布一条新闻,一般写一两页纸就够了。

   (4)新闻稿的事实要求准确,经得住记者的挑剔,内容不浮夸。

   (5)注意政策。不能与中央政策相违背。

  (6) 遣词用句要有吸引力。关于这个问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史安斌曾在讲课中举过一个例子:

    美国宾州政府要出台一个《网络隐私保护法案》,事先弄了一份新闻宣传提纲。提纲开头是这样写的:“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网络安全保护法案》的一些情况。”史安斌教授认为这样说太直白,引起不了听众的注意力。他认为应改为:大家在上网购物时一定担心过自己的信用卡会不会被盗用,这才有了现在这个《网络隐私保护方案》。这样能从听众亲身体验入手,唤起注意。或者改为:你愿意让一个陌生人把你的信用记录从头到尾看一遍吗?作为政府职员,我们更担心州政府的预算报表被人窜改。因此,有必要出台这个《网络隐私保护方案》。他认为这样用提问的方式开场,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力;而且还能由个人体验引申到政府工作。

    上述几点,主要是着眼于新闻稿能引起记者注意,取得效果。如果一条新闻稿到达编辑和记者的手里,一下吸引了记者,他一定要看并可能采用;如果稿件没有开门见山,尽管稿件里面有新闻内容,记者也不会耐下心来去研究,那么稿件将面临被扔进纸篓的危险;如果稿件内容有误或有水分,记者便可能去炒作与稿件有关的负面新闻。新闻稿的发送,可以给每一家新闻机构,争取广种薄收;也可选择信息要传达到的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机构;有时只送给精心挑选的个别新闻机构。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时效问题,迟到的新闻稿即使在“过去”有新闻价值,也会被记者抛弃。因为是新闻稿,比较简明扼要,因此记者可能回过头来咨询更详细的情况,作深入报道,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向记者提供有关的背景资料和观点,甚至可以接受记者的单独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