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公安局落实科技强警战略实现警务集约最大化
来源:公安部 更新时间:2012-04-13


    公安机关要全面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必须依靠科技;要真正赢得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权,必须依靠科技;要切实控制刑事犯罪的高发态势,必须依靠科技;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必须依靠科技。因此公安机关只有向科技要警力,才能在短期内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社会治安的进一步明显好转。浙江省温州市公安机关切实贯彻落实科技强警战略,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004年,温州市破案、打击及追逃工作实绩继续位居全省前茅,破案绝对数、打击处理数和追逃数同比都有较大提升,命案破案率达到91.88%,创历史新高,五类案件破案率为95.25%%,同比上升了五个多百分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温州公安机关的实践证明,科技强警是公安机关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警务效能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警务集约化的最佳途径。 

  本着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规划原则,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进行科技强警的整体规划 

  温州各县市区之间社情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治安形势大不相同,而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温州市公安机关在坚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温州实际,整体规划,协调进行。 

  以金盾工程为龙头,突出科技重点工程建设。温州市本着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规划原则,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进行科技强警的整体规划。在实施科技强警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经费、人员、基础等方面的制约,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紧迫的重点项目。该市严格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和标准,以金盾工程为龙头,突出了金盾工程建设、刑事技术建设、指挥决策体系建设,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公安基础工作的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突出温州特色的建设之路。科技强警的主要目的是解放警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战斗力,追求的是科技带来的效益,着眼点应是降低警务成本、增加执法效益。为此要树立讲究投入产出比,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理念。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从实战需求和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实战需求和温州特点,温州市公安局开发了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内外网数据采集与交互平台、资源请求服务管理系统、外来人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和短信实战应用系统等有温州特色的系统和平台。 

  以全面推进为目标,突出重点地区建设。温州市公安局要求各地把科技强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精心部署,主动向各级政府汇报示范城市建设情况,争取政府的支持,并要求各地在示范城市建设中把科技投入的着力点放在能够对工作起带动作用、迅速提高战斗力的项目上。2005年4月,他们推出了《温州市科技强警示范县市区考核评价办法》,组织专家开展了科技强警示范县区局的评选活动,检查了各地科技强警工作整体状况。温州市在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建设中不是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突出重点地区的建设。鹿城、瓯海、龙湾、瑞安、乐清这些地区经济条件好,但社会治安复杂,被市局确定为重点地区,集中精力,加大投入,近三年来,该三区两市总共投入5591万元用在科技建设上。在具体项目上也突出重点,如街面社会动态监控系统,该市要求21个重点派出所必须建立设置合理、能有效覆盖易发案部位的街面社会动态监控系统。 

  紧密围绕公安部要求和标准,努力拼搏,完成金盾工程建设目标 

  按照公安部要求和标准,温州市公安局基本完成了金盾工程建设。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10个以千兆光纤连接,一个以30兆电路连接。公安双星网络的建设方案已经确定并完成招投标,它的完成将实现市局与所属县区局的基于双星型网络架构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金盾工程一类23个应用系统,温州已完成21个系统的建设任务,两个系统所需设备也已到位,等待省厅统一部署。其中,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机动车及驾驶人信息管理系统、公安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系统等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国保情报信息系统所需的硬件已全部到位,待公安部统一配发的软件及设备到位后,即可完成;边防前台查验信息系统建设由公安部统一部署。金盾工程二类应用系统中,已完成13个系统的建设任务,一个系统正在建设中。其中,DNA数据库系统、枪支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4小时快报系统等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移动查询系统已完成一期建设任务,目前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机要保密系统资金已落实,正在等待省厅进行统一部署。自行组织建设、研发的项目有15个,已全部完成招投标工作,并签订了合同,已完成11个,四个系统正在建设。其中,内外网数据采集与交互应用平台、情报工作管理系统、无线移动图像传输系统、350兆无线通信网改造工作等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在全市186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刑侦中队、监管场所以及市局直属单位(水上分局、交通治安分局、巡逻防暴支队)等单位建立了规范化的人员信息采集室,并把指纹活体采集器和人像拍摄作为硬件设备标准;公安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信息资源整合管理系统部分模块已经开发并进行了测试,并在部分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请求服务的测试。 

  以信息化应用为核心,开发建成一系列有温州特色的系统和平台 

  信息化是时代的趋势和特征,是科技的焦点和方向,科技强警的核心应当是信息化应用。温州市公安局在科技强警建设中以信息化应用为核心,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自主开发建成了一系列具有温州特色的应用系统和平台,降低了警务成本,提高了警务效率,现今软硬件建设已颇具规模。 

  开发了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基础业务数据的采集应用,实现派出所主要业务的计算机管理。派出所综合业务系统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数据标准建立数据库。通过统一数据标准,逐步制定相应的数据交换规则,建立完善的业务规范。派出所综合业务系统实现派出所一级的全部业务管理,并与治安等其他业务系统进行协同工作。该系统的开发完成并推广使用,大大解放了基层警力;实现了公安内部数据共享,保证一次输入,随处使用;实现了自动统计和考核机制,节省了大量的人工;使派出所对信息采集与应用并举,提高了积极性。 

  完成了内外网数据采集与交互平台。该平台的开发使公安网与互联网在物理隔离的情况下,有了一个可靠的数据交换通道。实现了网吧上网人员信息采集、暂住人口企事业办证、旅馆住宿人员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对散布在社会上的劳务人员信息、货运市场、车辆租赁、外伤急诊人员等公安部门急需的社会信息,实现了安全、实时的采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了警力的使用。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进行公安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实现面向公众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作业,开展上门式服务,实现公安业务的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办理,并将结果在外网公布。经调研,在该系统全部建成后,全市可以节省窗口警力200人。此外,资源请求服务管理系统针对解决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缺少互连互通的数据通道的问题,整合了各类公安业务数据,从而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跨警种、跨地域、跨部门的综合查询,实现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安各类信息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录入。 

  开发外来人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和短信实战应用系统。2004年,鹿城分局在对外来人口管理现状和违法犯罪特点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暂住人口和出租房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为依托,开发了外来人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能有目标地对出租房及居住人员予以预警提示,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核对、登记、办证、注销等。该系统投入少、见效快,该区外来人口的人户一致率目前达到90%%以上。永嘉县公安局利用自身技术力量开发了公安短信实战应用系统,实现了手机短信网上公安业务查询和社会信息实时采集,为实现公安基层一线民警现场实时网上业务查询比对和业务基础信息网上录入提供有力支撑平台。 

  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机制,科技强警可持续、协调发展获得强劲动力 

  温州市公安局在狠抓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全面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创新、规范”,大力开展机制建设。一整套工作机制的建立,使科技强警可持续、协调发展获得强劲动力。 

  2005年6月,温州市公安局制定了《温州市公安局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针对市局实际,顺应技术发展趋势,遵循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的原则,以科技管理为手段,在公安科技项目建设的立项、实施、跟踪监督、验收、档案管理等五个阶段进行项目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建设过程中的职责和作用,保障科技项目能保质保量地顺利实施,坚决防止重复投资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避免短期行为和资源浪费,真正体现科技强警的思想。《实施细则》的出台,体现了温州市局对公安科技项目建设模式的深层次的思考,标志着他们科技项目正从以往的粗犷型建设向效率型、规范型建设转变。 

  同年9月,温州市局制定了《温州市公安科技工作奖励暂行规定》,规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以上、省厅或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市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单位的集体和个人都可以申报三等功,获得省厅或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市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集体或个人都可以申报嘉奖。此规定提高了广大公安科技人员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了对公安科技人员的表彰奖励工作。2005年1月,市局组织召开了“2004年度温州市公安科技进步奖评审会”,评出一等奖项目一项,二等奖项目三项,三等奖项目六项。 

  建立信息应用机制,推行网上缉捕、网上查证、网上调控、网上摸排等一系列的信息应用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信息在侦查摸排、串并案、控人控赃、缉捕在逃人员、预审办案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了信息研判制度,开展发案规律特点分析、高危人群分析、治安乱点分析和串并案件分析,及时提出防范、巡逻建议,通过上网公布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发送短消息,向有关派出所发送治安防范建议书等,有效提高了防范和打击工作的针对性。建立了刑事犯罪控制力“四色”评估预警机制,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形象表示各地对刑事犯罪的遏制情况和对刑事犯罪的打击情况,通过对过程和结果的评估、预警、评定、总评,使公安机关能及时掌握犯罪态势,总结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调整工作的重点,进行科学的决策。制定了《全市公安机关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信息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切实提高了信息为现实斗争服务的效能,规范了信息的采集、录入、上报、应用;制定了《全市公安机关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执法办案和文书流转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办案工作,切实减轻民警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以责任制为核心,信息采集应用为重点,倒查为主要手段”的原则,温州市局建立了网上考核机制,并建立了配套的信息督查、警务督查、政务督查机制,以考核激励为手段,盘活全局工作,做到工作责任到人,使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促进警务执法监督机制建设,充分把信息化应用和规范执法行为紧密结合,开发了违法犯罪人员实时管理系统、执法办案信息系统等管理系统,对执法办案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实时动态跟踪监督,对违规违法行为自动报警,自动生成工作台账,规范了执法行为,有力地提高了公安队伍执法水平和正规化建设水平。 

  公安基础工作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公安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通过示范城市建设,温州市公安局目前已有11个刑事技术室,其中10个达到二级以上等级,技术装备总价值达1050万元,技术用房3000平方米,并建立了理化、病理、DNA、手印显现等几个重点实验室。市局指纹系统配置有es40小型机、α4000小型机各一台,另有比对加速器10台,市局系统捺印库设计库容100万,现场指纹库设计库容70万,11个县市区都设有远程比对工作站,共62套远程比对系统。全市已有七个刑侦大队建有指纹即时比对系统,分别设有20万现场库和一万的人员指纹捺印库,同时,在全市各个重点派出所和刑侦中队共设有89套活体滚动指纹采集系统。 

  温州市公安局的指挥中心搬迁改造工作去年全面展开,现第一期指挥中心建设经费1417万元已落实,于6月初动工。一期改造完成后,将极大增加市局指挥中心的技术含量,提高110快速反应的能力。移动指挥系统所需装备也已完成招投标,该系统配置无线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在现场形成移动式指挥中心,辅助市局指挥中心实施指挥职能,保证指挥信息的最先沟通,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全市各地也均以三台合一为契机,加大投入,加强对指挥系统建设,努力提高快速处置能力。2004年10月,瑞安市公安局投资350万元,建成集“三警合一”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有无线综合信息交换系统、数字录音管理系统等八大系统,成功实现了“三台合一”。12月,瓯海分局对110报警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及有关设备更新,把110、122接处警系统终端延伸至派出所、交警大队,真正实现一级接处警,提高科学快速处置能力。 

  示范城市建设开展后,温州市公安局完成了市区锦绣路、车站大道等26个主干道路口的“电子警察闯红灯拍照系统”的建设,完成了交通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及综合车辆驾驶员IC卡管理、办公自动化、公众共享平台等三个子系统和特种车辆GPS子系统的招投标工作,视频检测、信号控制等智能公共交通管理子系统在招标程序中。交通诱导子系统已建设一个交通广播台,两块诱导信息板和指挥中心发布平台,道路信号自动控制系统已进入业务需求征集调研和技术方案论证阶段。智能监控光纤租金和维护费226.78万元,智能卡口242万。通过重点加快道路信号自动控制、交通诱导和视频检测三个子系统建设步伐,提高市民出行效率。2005年1月,全市完成了一期监控系统共享平台建设,初步实现了图像资源共享。2004年8月至今,全市已完成2953个街面监控摄像点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