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称号的绍兴县,在全国科技大会后又掀起了一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创牌”热潮。
绍兴县是我国经济强县和纺织大县。实现织机无梭化后的绍兴县如何在自主创新上迈出新的一步成为一道新的命题。绍兴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自主创新“华山一条路”。
县域经济走通“华山一条路”,唯有“智取”。绍兴县提出“智取华山”,这就是:立足县域,正确定位,以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为着力点实现本土化创新,以创新体系、知识产权和科技合作为手段形成不同类型的创新方法,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扶持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合力建设符合我国县情的创新型县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拉动向创新主导型的根本转变。
第一,明确思路和定位,加大科技投入。2004年以来,绍兴县针对宏观调控的新情况,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05年,绍兴县又提出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重点,扶持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为此,在全县加大了科技投入。2005年,该县财政科技投入达9629万元,比上年增长39%%。政府的引导调动了企业积极性,全县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达11.7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1%%。
第二,坚持“本土创新”,发挥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在实践中形成了自主研发突破法、科技资源集成法、成果接盘转化法、适用技术革新法、企业抱团攻关法和科技中介服务法等不同的自主创新模式。具有原创性的沥青改性乳化技术、湿能空调器技术、大豆蛋白纤维制备技术等的开发成功,超薄电子玻璃制造技术、直升飞机智能控制技术、功能性薄膜拉膜技术、PTA合成技术等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欧亚薄膜”将世界上最好的设备和技术加以集成组合,独创了直接拉膜的工艺,实现了集成创新,显示了绍兴县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
第三,构建创新服务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建立纺织技术中介平台。政府以“买”服务的形式扶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家民营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纺织业网络化制造应用公共服务平台(ASP)。目前,这个服务平台辐射了80%%的纺织业中小企业。二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了名校大院研究生、博士生实践基地。通过网上技术市场、“百名专家绍兴行•科技对接”等活动引进智力成果。全县已有500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协作关系。2005年以来实施的100多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产生经济效益近6亿元。三是建立科技攻关运作平台。大力推进面料创新和染整革命,先后扶持实施了6批72个纺织科技攻关项目,开发纺织新产品150多个,其中50多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攻克了特黑染整技术、乔其纱整理技术等一批多年来困扰纺织业的技术难题。
第四,大力培育扶持,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一是培育一批示范企业。目前,绍兴县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4家,其中国家级20家。培育了一批国家级CAD应用示范企业、省级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2004年—2005年,有6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二是培育了一批研发中心。全县现已拥有各级各类研发中心150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28家。三是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家。绍兴县以青年企业家协会为载体,加强教育和培训,评选表彰一批开拓意识强、自主创新成效显著的企业家,激励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全县企业荣获6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全国驰名商标。近3年来,绍兴县已有66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创新率由5年前的10%%提高到现在的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