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农村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村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信息化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信息化能怎样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并改善农村状况?一些先行者正在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探索。 

  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与研究,精选了案例,解读政策,与读者共同探讨,求解新农村的信息化之路。 

  农村教育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某集团在青海投资22万元建了一所小学。学校盖好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没有老师。当地教育局长的解释是,因为没有列入计划,教育系统派不出老师。惟一的解决办法是额外招人,但每月薪水只有200元。这样的工作条件和低待遇,怎么能留住广大的优秀教师在农村任教?很多贫穷地区,那里的学校因为留不住老师,学生都走了,校舍也变成了羊圈。

  这就是农村教育经常遭遇的尴尬。农村教育问题,已经成了我们走向强国的瓶颈。而农村教育的难题和困境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很难迈开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步子。

  政府清醒地意识到了农村教育的迫切性:推进农村教育事业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则是重中之重。“一号文件”对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并重点提到要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预计投入百亿元,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这一工程将给广大的农村中小学送去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信息技能。

  据了解,信息技术已经在中国的农村教育事业中大展身手,除“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外,“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在西部六省已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1040个;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在西部乡镇以下中小学校建成1万个卫星教学收视点。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远程教育,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严重缺乏、教育质量不高的局面。因此,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项资金的投入,更是一项智力的投入,它给广袤的农村送来的是踏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