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能力低下成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保障的瓶颈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大潮,许多军事大国竞相加快了军事转型步伐和保障模式新的转变。其中,美军以超前理论和战场实践凸显强势。纵观近期几场局

部战争不难发现,主动、精确地实施配送保障已成为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并正以强大冲击力撞击着传统的“粗放型”、“概略型”和“模糊型”保障模式。正如美国高层所论:“配送保障作为后勤转型的内核之一,正是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入手,以大保障观念去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 ”

    信息化战争保障的瓶颈:配送能力低下

    军事实践和时代发展孕育着创新思想。如今,配送保障这一新理念,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军事家的关注和青睐。20世纪80年代末,以美国为先导的发达国家提出了以“配送式后勤”为突破口的军事后勤革命。海湾战争中,美军虽然也尝到了配送式保障的甜头,但因技术水平有限,一直受配送信息不明、配送网络不畅、配送手段滞后等问题所困。由于看不穿目标“保障资源迷雾”,造成了重复申请、重复采购、库存积压和无效配送,使保障效率极为低下,导致了严重的模糊性、盲目性和被动性。直至战争结束,美军不得不雇用商船将滞留在沙特堆积如山的物资运回国内,造成高达20亿美元的损失。这些问题使触觉敏锐的军事家普遍感到,配送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保障的瓶颈,严重制约着保障转型的步伐,因此,增强配送保障能力势在必行。1996年,美军首次提出了主动配送模式,并将其界定为“信息、后勤和运输技术的融合”。1998年,美海军陆战队司图尔特将军指出:“精确配送是个理想,也是一个概念,其内核主要源于配送能力。”在《2010年联合构想》中,美军首次把配送保障作为与“主宰机动、精确打击、全维防护”相并列的四大作战原则之一。

    所谓配送保障,其实质主要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保障“管线”中全资产可视性,精确预测保障需求,灵活调遣保障资源,采取多种手段主动地在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作战部队提供所需物资,使保障适时、适地、适量原则达到精确高效。概括地讲,就是用最少的保障资源提供最优的配送支援,用最低的保障成本建成最佳的配送网络,用最短的保障时间实现最大的配送效益。通过科学地实施配送保障,战场上看到的将是保障“三大流”(信息流、人员流、物资流)的有效运作和完美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运用,配送能力低下这一制约保障力生成的“瓶颈”必将产生重大变革。目前,除美国外,英、法、日、俄等国家都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纷纷瞄准打赢信息化战争,正加快配送保障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