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这次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是在两个"五年计划"交替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最近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和中央林业决定精神,回顾总结"十五"、研究部署"十一五"特别是2006年的林业工作,将我国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林业工作。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省永安市考察时强调指出,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确实很重大。1月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黑龙江省伊春市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回良玉副总理春节前专程到吉林省看望林业职工,视察林业工作,对林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最近又专门作出批示:"赞同治邦同志的讲话。抓好林业建设,对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望在过去很好的工作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林业各项改革,继续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转变经营方式,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和效益,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这就为我们开好这次会议,安排好林业工作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扎实地加以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关于"十五"林业工作的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国林业发展最引人注目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社会对林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参与程度显著提高。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一是造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十五"时期,我国年均营造林面积超过1亿亩,人工林面积增加到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6.55%提高到18.21%。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共同发展的造林绿化新格局。非公有制造林蓬勃发展,占"十五"新造林面积的40%以上。全国共有2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120多亿株,为历个"五年计划"之最。封山育林比重和灌木造林力度加大。营造林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全国营造林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已基本形成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林权管理为核心,资源利用管理为重点,综合监测为基础,执法监督为保障的比较规范、稳定、有序的工作格局,林政案件由过去的年均45万件下降为43万件。全国林地确权发证面积超过90%,征占用林地审核率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取率大幅度提高。完成了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初步实现了由单一资源调查向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一体化的转变。森林公安、森林武警和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先后组织开展了1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60%提高到75%,成灾率下降到0.5%以下。林业重大灾害应急处理能力有所增强。
三是六大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六大工程的启动实施,成为新世纪林业加快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六大工程的带动下,五年来,全国共完成造林4.8亿亩,其中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1.3亿亩,封山育林2亿亩,14.3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4.3亿立方米。全国生态建设状况也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六大工程的有效实施,对改善我国生态状况、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得到有力加强。"十五"时期,全国共新建自然保护区790处,使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699个,面积18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4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大熊猫、兰科植物等15大物种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项目,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400多处和规模培植基地1000多处,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形成了稳定的人工种群,物种资源稳中有升。湿地保护成为亮点,目前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473个,45%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在防治"非典"、禽流感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颁发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在重点工程的带动下,防沙治沙事业进入有史以来推进力度最大的时期。开展了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减少1283平方公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了逆转,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五是林业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十五"时期,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去年达到7269亿元。木材、人造板、松香、家具、经济林等传统产业继续巩固,竹藤花卉、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非木质产业迅速增长,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产业发展区域化格局日趋明显,产业布局得到优化,一些资源小省变成了产业大省。产业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非公有制成份大幅度上升,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林业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六是林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林业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共到位各类建设资金2120亿元,是前50年投资总和的1.5倍。林业科技教育工作不断强化,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00多项,制定各类标准500多项,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95项,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5%,圆满完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1433万人次的林业从业人员得到培训。林业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部门规章19件。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行政许可工作稳步推进,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林木种苗建设得到加强,全国已建林木良种基地400多万亩,年种子生产能力达2600万公斤,苗木产量达300多亿株,良种使用率达43%。林业工作站在调整中发展,整体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林业宣传工作得到加强,全民生态意识普遍提高。林业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五年共接待近7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高级代表团,派出培训考察等各类团组1000多个,签署政府和部门间协议16个,争取无偿援助资金2.9亿美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全国务林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努力的结果。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蓄积量少,林分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脆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依然较为严重,林业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低,木材等林产品供给能力较弱,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二是林业改革滞后。中央林业决定的贯彻落实任重道远,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责权不清等问题显得愈益突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束缚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消除。三是林业可持续经营缺乏长效机制。重点工程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地方投入不足,后续产业发展跟不上,森林经营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长期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缺乏后续政策保证,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生产、生活仍然较为困难。四是林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林业发展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依法行政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还不够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一五"林业工作的基本思路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既有大好机遇,也有严峻挑战;既有好的基础,又有新的困难。如何使"十一五"林业在过去好的工作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审时度势,科学谋划。
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作为全世界的宝贵财富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有效保护和可持续经营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受到各国政府的空前重视。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是促进林业发展的三大亮点。具有双重属性的林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可以大有作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是弘扬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具有三大效益的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都可以抓住机遇,充分发展,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同时,林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也非常令人鼓舞。一是林地资源潜力大。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我国有林业用地43亿亩、有林地25亿多亩,但每亩森林的蓄积量仅为5.6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为3.1立方米、天然林为6.4立方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相差很大。另外,还有可利用沙地8亿多亩。二是物种资源潜力大。我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万多种,还有难以计数的微生物,许多物种都有可能开发出一个大产业,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生物产业,最大的发展优势都在林业。三是市场潜力大。我国仅木材供给缺口就达1亿立方米~1.5亿立方米,每年还要用140多亿美元进口木制品和林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林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和领域将越来越大。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不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而且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富裕地方财政作出更大贡献。
当然,林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也不少。
综合观察和深入分析,我们对当前林业形势的基本判断是:机遇好、潜力大、困难多、任务重、前景佳,我们对林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十一五"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实施工程带动,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管理,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努力把我国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五"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力争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0亿元,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1亿亩,50%的自然湿地和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8.8亿亩,森林公园达到2800处,商品材产量达到9980万立方米,人工林供材率达到70%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70%,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6.2立方米/亩,为建设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效益显著的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规模可观、品种丰富、布局优化、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而努力奋斗。
为实现"十一五"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和具体工作中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增强林业整体活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解放林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解决林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根本办法,是挖掘林业自身发展潜力的有效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消除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赋予林业以更大的吸引力,调动亿万群众投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全局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已成为林业必须跨过的一个坎,否则,下步的林业发展就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这是在当前形势下充分运用内源性力量推动林业发展的突破口。"十一五"期间,要在进一步完善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最大限度地适应林业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措施。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这是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发展方向上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对当前的林业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挖掘、调动内源性力量促进林业发展的又一个重大举措。深化改革,主要解决人的潜力问题,科技创新,主要解决自然资源的潜力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林业的发展。要通过加强林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发挥其在新兴领域、重要方向上的引领作用,在林业发展全过程、全方位中的支撑作用,在核心技术、重点难题上的突破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中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林业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功能,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效。
三是坚持把产业发展置于重要位置,全面贯彻落实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森林有多方面的功能,社会有多样化的需求,两者最充分的结合才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最佳状态。按照现代林业的理念,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远比经济效益大,我们对森林的科学利用,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基本事实,正确处理森林三大效益的关系,提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其用意和科学性正在于此。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中央为林业发展确定的基本方向和指导思想,是林业工作必须首要追求的目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单纯地就生态抓生态,单纯地就产业抓产业,都是行不通的,也是有害的。任何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认识和做法,都是违背林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决定了:只有建立起完备的生态体系,满足了社会和人们的生态公益和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更大的余地,发展林业产业;只有建立起发达的产业体系,既满足了社会和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又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更好地支持、保障公益林业的发展,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我们要的是,协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在生态建设中不忘发挥产业功能,在产业发展中不忘兼顾生态要求,既突出重点,又不以偏概全,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实现共赢互补。
四是坚持把重点工程作为带动整个林业发展的火车头,努力保持林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林业建设点多、面广、线长,覆盖整个国土,要治理的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也比较复杂。重点工程是争取国家投资的载体,是吸引社会资金的"抓手"。搞好林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工程带动战略,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向林业投入,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要继续着力抓好原有的六大工程,完善配套措施,争取优惠政策,推进工程深入实施。同时,要抓住时机,做好工作,适时启动新的工程,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努力争取进入国家重点工程计划,做到有位置、有投入。要认真研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合理期限,加快制定后续政策,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在抓好重点工程的同时,也要兼顾面上和一般,促进林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是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效益提高并重,努力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林业建设,既要有一定的速度,更要有高质量、高效益,要十分注意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努力转变林业增长方式。"十一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质量、效益上,追求既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又有较高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要强化科学管理,巩固已有成果;加强科技支撑,提升建设质量;实行集约经营,保证建设效益。必须高度重视良种壮苗这项林业建设的基础工作,使林木种苗建设由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必须切实加强营造林工作的全过程管理,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效;必须全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将其规划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加以实施;必须全面贯彻森林健康理念,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必须正确处理培育和采伐利用的关系,做到在培育中合理采伐利用、在利用中积极加强培育;必须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地生产力;必须大力强化工程效果监测工作,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六是坚持在积极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建立健全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强化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原则,是落实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林木生长周期长,林业建设难度大,特别是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其他生态脆弱地区,坚持保护第一尤其重要。因此,"十一五"时期,必须把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好天然林、湿地、野生动植物、沙生植物、红树林、原生植被等宝贵资源,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必须辩证看待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光谈保护,也不符合自然规律尤其是动植物的生命规律。要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积极保护,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认真研究并做好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沙地等自然资源的科学经营和利用工作,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用越好,使林业尽早走上又快又好的良性发展道路。
三、关于今后五年特别是2006年的林业重点工作
"十一五"时期的林业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这次会议提出的基本思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努力把我国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重点是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速国土绿化进程一是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外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要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开展绿地认养认种、推行"绿色图章"制度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要以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不断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要在继续搞好"绿化奖章"、"绿化模范城市、模范县和模范单位"、"绿化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系列评比表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土绿化表彰机制。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绿化致富文明村"创建活动,推进国土绿化进程,改善农村面貌。要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部门特别是水利、环保、铁路、交通、城建等行业在国土绿化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协助团中央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支持妇联推动"三八绿色工程建设",帮助军队开展"三荒造林"和创建绿色营区活动。
二是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加快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行种子来源认证制度。加强林木种苗法制建设,加大种苗市场监管力度,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工程造林要推行监理制,实行造林设计、施工和监理资质管理。调整造林质量综合核查方式,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大力发展灌木林,积极推广混交林,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开展森林经营工作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的重要途径。要建设一批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点,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抓紧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国森林经营工程规划》,重点是加强中幼龄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尽快颁布《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抓紧制定《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
(二)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六大林业工程建设。
要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要调整完善工程规划,严格采伐管理,恢复发展和保护管理好天然林,进一步落实森工企业职工四项保险和森工企业债务免除政策。退耕还林工程,要认真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五结合",加快确权发证,严格政策兑现,搞好工程质量评价,在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要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分层、逐级培训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组织开展"三禁"和林分抚育管护工作。"三北"及长江等重点防护林工程,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平原绿化和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步伐,抓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搞好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试点示范工作,"三北"防护林工程要继续以治沙为主攻方向。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要强化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和保护效率。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要认真落实现有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林产加工等用材企业发展原料林基地,推动林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建设,同时组织编制省级工程建设规划,完善速丰林技术标准,提高工程建设技术水平。
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好其他林业重点工程。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为契机,切实做好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国家早日批复工程规划。要抓住国家重视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机遇,抓紧编制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盘子,同时加快建立一批以生产柴油、酒精和发电为目标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认真组织实施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珍贵优质森林,培育大径材,增加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积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和沿线绿化带建设项目,加强界河防护林建设和矿山复垦林建设。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继续做好林业援藏、援疆和对口帮扶、山区开发工作。
(三)把深化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林业改革必须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分类别分步骤、先易后难、先试点后实施的原则,积极而又稳妥地加以推进,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要进一步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分类经营改革,要在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的前提下,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合理确定公益和商品两类林业的比例,完善区划界定工作,加快制定公益林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改革深化。同时,要把这项改革与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天然林保护制度结合起来,统盘考虑,一起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抓好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完善。林区群众说,这是继解放初的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之初的联产承包之后的"第三次土改",是由耕地向林地的延伸,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区在过去"林业三定"、放权让利等历次改革的基础上,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做法,对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采取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综合配套等政策措施,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林区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为此,今年适当时候,要召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认真总结推广福建、江西等省的做法和经验,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使农村林业发展的能量得到全面释放。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要研究制定《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引导和规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防止出现乱砍滥伐和损害生态建设的现象发生,确保这项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二是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近年来,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联合中编办、发改委、财政部等七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于去年底上报国务院。近期,国务院常务会将审议通过这个意见并转发各地执行。这是林业改革的一件大事,是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好这个意见,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新型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今年是这项改革的起步年,各地要争取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第一,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的划分标准,尽快完成两类林场的界定工作。第二,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全力做好生态公益型林场核定编制和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有关政策落实工作。第三,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抓好生态公益型林场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并尽力让他们满意。第四,不折不扣地抓好林场职工养老保险的落实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积极探索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重点是抓好两个试点。一个是黑龙江省伊春市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改革试点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林业局和有关地方要抓紧制定改革方案,报国务院审批后实施。国务院要求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对改革负总责。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抓好落实,加强指导,搞好服务,确保试点工作的有序展开。另一个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在6个管理分局展开,要在边改革、边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地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依靠群众,发扬民主,改革方案必须经过干部职工和林农群众充分讨论。要注意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稳定。对几个方面的改革,国家林业局将分别由一位局领导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加强调查总结、协调服务和工作指导。
(四)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实际上就保护了我国绝大部分的自然生态,这是国家赋予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紧迫任务。
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要认真贯彻国发〔2005〕41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十一五"采伐限额。公益林,要坚决杜绝商品性采伐,确保其生态效益稳定高效发挥;商品林特别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要依法放活,优先满足采伐指标,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进一步修订《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和相关采伐作业规程,促进森林资源利用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轨道。继续加大林地管护力度,启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的植被恢复制度,真正做到林地占补平衡。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
二是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进一步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培育工作,重点抓好大熊猫、朱、兰科植物等15个物种拯救及典型生态系统保护项目,尤其是仅剩个、十、百、千株(只)的物种。对经济利用度大的物种,推行资源论证和限额制度。加大拯救繁育机制创新,促进由利用野生资源为主转向以利用人工资源为主。做好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条例》的准备工作,把好进出口关,控制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流失。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提高科研监测、社区共管、宣传教育等水平,组织实施《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示范区建设,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要加强自然湿地的保护,促进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强化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组织实施国家湿地保护生态工程,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项目,带动面上工作。按照国办通知精神,坚决杜绝侵占湿地现象发生。要借助担任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国的有利条件,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湿地保护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加强立法和相关机构建设,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保证。
四是加强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防治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防沙治沙决定精神,全面实施《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抓好省级实施规划的编制,抓好综合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西藏、青海、新疆等沙化严重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要抓紧完成石漠化治理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总结石漠化防治经验和治理模式,力争今年启动这项工程。要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防沙治沙大会开出成效,同时承办好国际防治荒漠化妇女会议。
五是加强林业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快森林公园发展,把具有一定质量和规模的森林风景资源,纳入森林公园规划和管理范围。加快森林公园立法进程,制定《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目录》。推进风景林营造和改造工作,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完善森林公园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要。
(五)以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产业发展,要重点在"大、强、新"上做文章。"大",就是要把林业产业做大,做到星罗棋布、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百花齐放。"强",就是要把林业产业做强,努力扩大规模、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就是要抓住我国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的契机,培育出一批新兴林业产业,尤其是林业生物产业。
一要转变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形势变化,推进林业产业由以利用林木资源为主向以利用森林资源为主转变,由以利用天然林为主向以利用人工林为主转变,由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向低投入高效益的集约型经营转变,由低科技含量的原料加工型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创新型转变。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加强以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核心,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以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核心,大力发展森林观光、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
二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落实《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要点》,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大力支持林业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提高规模效益;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益;引导企业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快制定扶持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林业企业技改资金、贷款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有市场、有效益、质量好的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要通过实施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制度、完善产品质量标准等措施,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阻止资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的加工企业的设立。
三要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级林业部门产业管理机构建设,切实履行好职责。抓紧建立全国林业产业信息服务系统,为企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和引导林业咨询机构、规划评估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扶持和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为生产者提供从原料、生产到销售、消费等的全过程服务。 (六)从加强科技和法制工作入手,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一是把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林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六项科技工程,促进林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要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抓紧开展各大区域的林种树种搭配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合理兼顾的栽培方式和采伐方式、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农林复合经营技术等生产急需的技术研究,尽快突破重点工程建设的"技术瓶颈"。要切实抓好绿色GDP、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价值化核算等重大课题研究,为科学计量林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提高林业地位、进行生态社会效益补偿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要按照"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总体布局,搞好区域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为各地林业建设提供科学指导。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林业科研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体系、标准及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科技管理体系。要通过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优化科技力量布局与资源配置,激发林业科技队伍的创新活力,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今年适当时候要召开全国林业科技大会,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推进科技兴林再上新台阶。
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建设,把林业行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坚持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逐步把林业行政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要抓紧做好《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工作,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沿海防护林保护、外来物种管理等法规、规章。要继续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综合行政执法机制,逐步建立起权责明确、运转高效、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林业执法体制;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质量。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许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林业"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林业法律素质。
(七)大力加强林业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为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益工作,在保证重点工程投资的基础上,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不断强化资金管理,通过实行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强化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和严格预算管理,做好资金稽查和审计工作,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根据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中央林业《决定》精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力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林业工作站的改革与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森林公安及林业检法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森林公安和林业检法队伍正规化建设。要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快建立统一完善、运行高效的综合监测体系。要拓宽林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援助资金,加强对碳汇、森林认证等热点问题的跟踪和研究。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把宣传作为推进林业工作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林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继续办好中国绿色时报等媒体,为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完善网络体系和服务平台,加强林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
进一步完善林业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紧扣宣传教育、预测预报、隐患排查、火源管理四个环节,加强森林火灾防范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火情,确保三级森林防火应急机制灵敏响应,充分发挥武警森林部队和专业扑火队的尖兵作用,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做好森林病虫害和鼠兔害的防治工作,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入侵。要本着应对当前、谋划长远的要求,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切实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促进防控工作由应急性向常规性转变。
(八)进一步加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机关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林业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机关建设和党的建设一定要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以先进性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机关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把林业行政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勤政廉洁型、务实高效型的政府机关。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会不会反弹、国有林区政企分离如何展开等紧要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措施的落实工作,巩固和发展教育成果。认真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选拔、评价、任用、监督制度,切实搞好干部的交流轮岗和竞争上岗,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认真实施全国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着力抓好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为林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要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同志们,回顾前五年,历尽艰辛,成就辉煌;展望后五年,充满希望,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圆满完成"十一五"林业建设的各项任务,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奋斗!
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