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一方面是业务信息化,另一方面是管理信息化。在业务信息化方面,我国金融业发展得很快,采用了很多先进的系统、设备等等,而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尚有较大欠缺。
我国的金融企业在信息技术投入方面长期以来重业务而轻管理,这表现为“前台有余无集中,后台不足无支持”。通过自己开发、外包或外购,我国金融企业已经拥有较完整的业务处理信息系统。与前台相比,后台的支持和管理则部分仍为手工,部分使用自己开发的或国内软件公司的系统。具体地讲,财务系统基本上为记账电子化,尚无强大的管理会计和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尚停留在人事档案记录电子化,缺乏分析功能和与财务系统等的集成;企业管理系统基本限于办公自动化等,没有有效的利润分析、风险控制和战略决策功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基本限于呼叫中心,缺乏深入的客户信息分析及与后台可集成的销售业务操作功能。总之,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财力系统、各种分析控制系统、评估系统、客户管理系统都还不到位,而这些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动态组合更是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金融业务的需求。现代的金融业务都逐渐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变,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向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只有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全方位的客户信息,并根据不同的客户行为对其进行类别划分、个性化服务,才能进行有效的决策、影响客户行为并最终达到提高盈利的目的。这就是:客户永远是金融行业的第一资产。
金融信息化的目标是使得金融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3A”服务,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这就非常需要各部门的协同。但是在我国目前金融信息化离这个目标还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
1、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金融行业分散的信息系统结构和封闭的信息流程。信息不能互联互通、资源不能统一共享的“信息孤岛”问题,一直是金融信息系统应用的棘手问题。目前在金融行业内,信息和数据是分散的。一方面营业网点和总部分别接入和保存着市场信息、客户数据和业务数据,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造成投资的重复,加大成本,同时为管理这些数据和信息带来许多问题。另一方面,每个金融机构高水平的研究报告等信息由于发布手段单一、信息系统不统一等原因不能及时送到相关的客户手中,无法及时获取客户的反馈意见。信息内容通常由网管、网络编辑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而业务研发部门内的人员(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却无法参与其中,导致信息生产与信息配售业务脱节,没有将内部流程与信息采集、管理、发布有机地结合起来,无法形成完整的金融信息生产链。信息发布渠道和发布方式的单一,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要。
2、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以银行卡为例,联网通用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的畅通性和稳定性尚不能满足银行卡联网通用要求,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覆盖面不够,跨行服务质量亟需进一步提高。
3、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发展速度。
4、实现数据大集中与信息安全的矛盾。数据集中后,金融企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安全与管理体系,强化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风险,保障银行业务处理系统的平稳运行。目前一些金融企业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应急反应体系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业务连续性计划也不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金融企业不仅要投入项目资源,推进信息化的实施和改进,还特别要注重实现与现有信息业务系统的集成。综合以上因素,对于电子化水平整体较高的金融企业来讲,进一步的信息化改造必将面临以下问题:
1、集成化问题。要对客户联系渠道进行集成,保证与客户的互动是无缝、统一、高效的,同时,信息化管理要和信息化业务实现集成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和动态积累、更新。
2、动态化问题。应当对分散在各地的业务流程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监控和即时的状态了解;同时,作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类行业,金融行业需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动态团队对客户进行针对性服务并达成有效的知识积累。这样就能及时得到用户反馈、分析用户行为,为用户提供更专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3、标准化问题。要对工作流进行标准化、集成化,并为跨部门的工作提供支持,这样才能实现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4、协同化问题。要实现与财务、人力资源、统计等应用系统的整合,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和知识资源的浪费。
5、保密性问题。行业具备特有的高保密性,对于各种涉及安全性信息的上传下达要求高,对于跨组织结构的信息的垂直流转要求高。
因此,金融企业要想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管理问题,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就必须引入先进的协同应用管理理念和企业协同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