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山西”是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的一项数字化工程,是山西实现信息化的基本标志。建设“数字山西”,是山西省填平“数字鸿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加快“数字山西”建设,对山西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建设“数字山西”是覆盖山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是加快现代化建设、覆盖山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当前,山西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还是解决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都离不开“数字山西”这个信息平台。只有加快“数字山西”等重大工程建设,切实把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才能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其次,建设“数字山西”是抓住机遇、实现山西省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我省是国家的能源基地,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相对集中。长期以来,走了一条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工业化道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比发达省区
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我省的经济结构要赶上全国中等或偏上水平,在许多产业领域往前赶是困难的,但信息化产业领域与全国有一个平行的机遇。把信息化放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位置,用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提升传统产业,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数字山西”为重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就是要以信息化带动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取得比发达地区更大的跨越空间。
第三,建设“数字山西”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的迫切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将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全面、准确、适时、科学的决策依据,将大大提高全省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积极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这“三个有利于”将推动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全方位地促进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适应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第四,建设“数字山西”是提高山西省对外开放水平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使一个地区无论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其获得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不受时间和空份,信息化可以消除我省地理区位的劣势,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处于平等位置。积极推进“数字山西”建设,将为我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提供现代化技术保障,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根本上增强我省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第五,建设“数字山西”也是我们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现实需要。目前比山西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这一现状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同志对知识经济的背景理解不足,对信息资源的价值体会不深,甚至认为“数字山西”是遥远的事。这些认识上的差距,使不少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如,我省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程度低,用于计算机处理的信息资源及其产品少;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大量信息资源浪费,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所需要的体制机制环境不优,在数据信息的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代码和标准,缺乏对网络通讯设施、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开发;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后,数据库建设落后于软件建设,软件建设落后于硬件建设,等等。在推进信启、化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具体工作的创新,更需要以此为契机,促进全省上下实现观念的创新。在新世纪,我们提出建设“数字山西”,就是要从山西实际出发,统揽全局、着眼长远,把握机遇、争取主动,放眼全球、展望未来,把山西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更广阔的知识经济背景中,全力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数字山西”是“数字中国”“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是“数字中国”的子系统,是区域层次的“数字地球”。建设“数字山西”就是要在“数字中国”的框架下,应用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全省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系统通过数字化进行有效整合,虚拟仿真,提供支持决策的可视化服务。“数字山西”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远景目标,是山西信息化的总集成,是在全省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加快“数字山西”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比较全面的信息平台,使山西逐步形成“数字氛围”,发展“数字经济”,使“数字管理”凸现效益、“数字生活”逐步普及,并以资源整合为途径,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建设“数字山西”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05年,力争建成高效、安全、满足各种新业务需求的智能化、宽带化的现代通信网络,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45%,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10%左右,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提高到45%以上。
1、加快推进信息化,搭建信息基础平台。“数字山西”的基础工程主要包括高速传输网络、数据基础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基础设施和高速传输网络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共享性,可将各专业信息叠加在一起,形成标准统一、格式规范、适应各种需求的现代化信息体系。人类社会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理空间有关,专业领域的信息系统更离不开基础地理空间的支撑。为使不同领域、不同地理空间的信息资源通过整合实现共享,就必须尽快抓好“数字山西”基础设施建设,这既是建设“数字山西”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化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十五”末期,要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和宽带高速互联网的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的三网融合,科学利用好省内资源,形成技术先进、覆盖全省的信息高速公路。要认真抓好省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省内数据交换网络系统工程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服务工程;整合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信息港,提高山西知名度;发展智能交通,建设智能社区,完善智能化服务体系等。要积极推广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将全省各部门、各领域、各区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处理,为社会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服务,真正实现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
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山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通过“数字山西”的建设,彻底改变传统工业化的实现方式,在较高的起点上推进工业化,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使山西工业经济的增长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高速度、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
建设“数字山西”要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在现代经济中,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发展,是工业化的“引擎”和提升动力,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工业生产过程实现了智能化、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赋予了工业化全新的内容,从而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建设“数字山西”,推进我省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关键是要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使企业成为建设“数字山西”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要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体。要加快信息技术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加快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机电行业要积极推广CAD、CAPP、CAM等计算机辅助技术,重点示范CIMS高度集成化应用;电力、冶金、化工行业实现DCS集散控制;煤炭行业实现安全生产自动化监控。同时,要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在大中型企业普遍建成与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售后服务、管理决策等紧密结合的内联网,鼓励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逐步推动企业实施资源计划,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推动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整个生产流程的再造,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建设“数字山西”,要突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示范性工程。我省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要研究制定山西制造业信息化战略,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为方向,对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经营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提升和信息化改造。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着力增加山西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用信息化带动城市化,大力提高我省的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化、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方式急需变革,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化城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新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目前,城市信息化已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聚集与扩散功能,改变了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改变了城市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省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如何利用信息化加快城市化的发展,使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协调,是今后必须重视的战略性问题。用信息化推动城市化是“数字山西”建设的另一重点工程,其中建设“数字城市”是关键。
建设“数字城市”,就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以实现城市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城市基础管理、公众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监测以及社区管理等城市生活的所有层面。
“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信息和管理的多种问题,并最大限度塌利用信息资源。我省建设“数字城市”,首先要加快实施太原市率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科学技术优势,加大太原“数字城市”建设力度,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数字城市”集群。以大运高速公路为轴心的沿线重点城市,要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汇总,形成功能完备的系统数据库,充分利用基础地理空间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对全社会的共享服务,要认真抓好城市信息网络的联网,努力实现无缝链接,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数字城市”建设,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通畅和高速运行。结合我省实际,加快“数字城市”建设,近期应集中建设好网上政府、电子商务和城市建设决策支持系统等项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
4、用信息化带动办公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要围绕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上网,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近年来,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网站的社会应用水平不高,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的弊端尚未解决。建设“数字山西”,就要积极推进政府工作的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政务。要在充分认识电子政务优势和作用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分步实施。要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分层次规划政府门户网站。要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搞好人员培训和安全防范。
发展电子政务,首先要建设政府系统的网络平台。对于已形成的信息处理中心,要通过存量资源整合,选择有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区位优势的信息中心,形成标准统一、横向互联、纵向打通、业务协作、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综合业务支撑平台,从而逐步建成我省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以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带动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联合共建、利益共享、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全省集中建立的公益性、基础性、宏观性的数据库和分散建立各种可公开的大型数据库实现本地互联和资源共享。财税、金融、海关等领域,要在保证本系统业务使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提升服务水平;农业、旅游、社会保障、公安、质量监督等领域,要按照国家的部署,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要积极开展网上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建立反映山西悠久文明历史的网上博物馆。
加强综合经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按照桌面可视电话、虚拟电话和数据交换三网合一的功能目标,要通过整合信息基础平台,建立统一的综合经济电子政务平台,形成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较强的综合经济信息库,实现主要经济部门和市地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我省宏观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5、用信息化带动商务活动,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担子商务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和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产物,是信息化社会的商务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就是通过计算机徊通信网络进行生产、营销和流通等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已触及到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CA认证、安全配置、支持手段、物流配送、网络平台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法制建设等诸多方面。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信息网络来解决商品与服务交易问题,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商业价值,也能够创造出新的商机。
建设“数字山西”,必须跟踪世界信息化的潮流;抓住电子商务这一重要环节,力争在金融、外贸、商品采购等重点行业有所突破。公路、旅游等领域,要强化资源整合,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钢铁、煤炭、农业等领域,要通过抓好试点,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到2005年左右,力争使我省50%的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国有企业和60%以上的工业产品推到互联网上,参与国际国内竞争。
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和网络体系。积极创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信息服务商、信息内容提供商和应用服务商的健康快速成长,切实提高企业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第四,尊重知识,培养人才,大力普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为“数字山西”提供人才支撑。普及教育是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要以信息化重点工程和项目确定人才政策、人才待遇。要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加大信息技术学院的办学力度,扩大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招生规模,加大有关博士点、硕士点建设力度。对在职人员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各级政府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大力培养信息化应用人才,对企业管理、营销、中小学教师等重点群体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要在中小学逐步普及计算机教育,将信息通信技术基础知识课列人中小学必修课程。人才缺乏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卫星接人、无线接入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和远程教育。
第五,培育信息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数字山西”建设的科学化、市场化。信息资源是战略资源,市场在配置信息资源方面要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信息化是可以赶超、可以跨越的,要大力培育信息市场,努力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平等参与竞争,以调动企业和全社会建设“数字山西”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支持政务信息化建设,支持信息化公益项目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和吸引外资,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创造环境,帮助有条件的信息企业做大、做强。
第六,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快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努力为“数字山西”建设做好技术储备。要鼓励企业广泛与国内外大公司、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千方百计进入信息产业领域,谋求更快发展。要特别加强国际信息化项目合作,加快吸收国外先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努力提升我省信息产业的总体水平。要完善我省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我省信息技术的自主研究与开发,为今后的发展蓄积丰厚的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我省信息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速度,加快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