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为钢铁业“强筋健骨”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就企业规模、产业集中度、研发技术、产品种类、资本运作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相比,我国还不是世界钢铁工业强国。

  为了迅速提升竞争力,实现迈向钢铁工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些钢铁企业充分认识到大力推进信息化
建设,全面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并积极推动企业创新、产品协同研发、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管理等先进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很多典型案例具有普遍意义。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些企业能从发展战略高度审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价值,并尽快落到实处。此外,在推进过程中他们能把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2001年,宝钢基于全球化环境的挑战和压力,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企业系统创新工程(ESI)的思想和策略,以求实现“要将宝钢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个思想和策略的核心是从企业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研发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企业进行全面创新。

  随后宝钢成立了企业系统创新部,按照系统创新、协同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和信息技术等先进思想和方法,先后建立了生产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对企业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实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

  2002年,宝钢缩短生产周期10%、缩短交货周期12%、按周交货准时率提高14%、减少在制品库存8.4%,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宝钢经国际权威机构世界钢铁动态(WSD)综合评价,位居全球十大最具竞争力的钢铁集团第二位。

  首钢信息化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直接学习借鉴世界钢铁巨头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的管理模式,并引入国际一流的SAP管理软件。整个项目进展大体上分四个阶段,预计在2004年7月份完成。一是项目总体规划阶段;二是业务流程重组及蓝图设计阶段;三是系统实现阶段;四是系统上线与支持阶段。

  在推进过程中,首钢深刻地认识到: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是“以客户为中心和优化整体业务流程”的管理创新,具体推进模式应是“管理创新+ERP”。其次,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一个企业管理创新系统工程的认识,因此培训内容不能仅限于信息技术,更多的是突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培训。第三,在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重组中,一定要突出整体优化,而不满足于局部优化。第四,建立量化的ERP应用评价体系,加强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ERP项目的成功。

  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开展较早、水平较高。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的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