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信息化 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开栏的话:行业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战场之一。但如何把握不同行业的特点,更好地把信息化和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如何以案例带应用,用一个成功案例带动一大批类似企业?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报特开设“扫描行业信息化”专栏,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对金融、电信、机械、电子、汽车、电力、纺织、钢铁、流通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整体述评,对行业信息化情况有较全面了解和把握,以更好地借鉴;另一方面,推荐一批应用实施较为成功的信息化优秀案例,为其他企业开展信息化规划、选型、招标和实施提供参考。

    2003年是我国汽车行业不平凡的一年,全年汽车总产量达到440万辆,同比增长35%。这一辉煌的业绩,不但进一步巩固了汽车行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地位,而且也使其迅速成为提升我国GDP的主要力量。

    然而,从比较的眼光看问题,我国汽车行业仍然是大而不强。美国、日本和德国2002年汽车总产量就分别达到1224万、1026万和548万辆,约为全球总产量的65%,全面主导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汽车行业规模小、资本少、技术差、成本高、基础弱、效率低。特别是在产品研发、产品制造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为了全面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竞争力,进而实现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我们在加快汽车行业实行并购重组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加快推进汽车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全面实现汽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汽车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主要是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带动汽车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汽车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供应链协同商务模式、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的创新,实现汽车研发、设计、制造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竞争力。

    “十五”期间,一些主要的汽车企业要全面完成数字化研发、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管理单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其中有条件的整车厂要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实现本地乃至异地多层次协同研发、制造与管理数字系统集成创新。

    具体而言,在数字化研发方面,要大力推广应用产品协同研发技术和三维CAD技术。在数字化制造方面,要大力推广应用精益生产、网络制造和过程自动化控制。在数字化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推动SCM、ERP、CRM、EC和BMR等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的重组。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正在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群体竞争。

    汽车行业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市场与研发、采购与制造、销售与服务、整车厂与零部件厂都是这条链上的上下游关系和关键环节,它们之间具有典型的SCM(供应链管理)特征。当前,我们既要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支撑和带动SCM模式的建立,又要研究如何解决供应链整体优化和供应链价值与利润最大化这个基本问题。

    上汽集团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案例。例如:上汽通用在积极推行柔性生产方式,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的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车成本。为此,他们从供应链整体优化角度出发,重组企业现行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运用信息网络平台主动与20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实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供应链体系。从而使上汽通用在从“别克”切换到“君威”时,车型切换造成的库存成本控制在20万元以内。而此前仅把“赛欧”的内饰件颜色由灰色换成米黄色时,库存切换成本却高达近千万元。

    又如:上汽大众基于信息系统对原有产品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并建立起新的具有目标明确、快速反应、职责清晰和有效沟通等特点的产品管理体系。从而使该公司产品改进流转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02天缩短到平均71天,迅速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