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电学院召开座谈会 商讨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建设
来源:信电学院 更新时间:2012-04-15
3月22日,信电学院与我校挂职干部、密云县县长助理王海滨座谈,共同商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信电学院院长杨仁刚、书记高万林、副院长朱德海、副书记陈昕参加了座谈。

座谈中,王海滨介绍了密云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虽然300多个行政村已经全部铺设了光纤,硬件配置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适合农村的应用较少、信息化的内容建设明显不足,呈现‘路修好了,能跑的车少’的局面。他说,通过‘红色1+1’等活动的开展,我校已经与密云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密云地源辽阔、人口稀疏,特聘教授、大学生村官即将赴任,为更好地发挥专家学者的特长,扩大农民受益面,急需用信息化的手段让他们的知识传播更快、更广。希望信电学院能在技术上提供支持,把其他领域的服务变成“高速公路上的车”,更加便捷的惠及农民。

杨仁刚指出,高校应该创新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创新是建立在充分的知识积累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信电学院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整合科研队伍,瞄准新农村建设,通过技术手段,让农民切实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惠,让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快速发展。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建设试点开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农民需求,用信息化的手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试点工作找到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切入点,找到学科建设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切入点。

座谈中,大家对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和建设内容、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边调研、边规划、边实施取得了共识,一致认为应该通过实施村级电子政务建设,利用技术手段保证把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切实送到农村,送到农民手里,实现村级政务的公正、公开和透明高效;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激活农产品贸易和流通,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通过信息服务工程建设,使农民及时快捷地获得实用的农业信息;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农民开展科普及实用农业信息技术等相关培训。通过以上‘3+1’信息化推进模式及相关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培育第四代新型农民贡献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信电学院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3月18日学院在金码大厦召开农业信息化研讨会,集聚专家教授智慧,明确了农业信息化研究的专攻方向,为组织队伍、整合资源投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同时,信电学院也吸引校友投资加盟创办了公司,负责服务三农的“农大丰收网”建设,为农民提供科普和娱乐等服务。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信息研究的开展,经院务会研究决定拟在密云选择5个村,进行信息化试点,并由副院长朱德海教授牵头、副书记陈昕协助做好试点建设工作。

信电学院表示,将集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试点工作;王海滨表示,将尽量协助信电学院做好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