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将电子政务的焦点转向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创新时,几乎4倍于网民群体的庞大手机用户正在成为移动政务的受益者。
今天,老百姓在不知不觉中正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移动政务服务。远的,如江西地震、福建农药污染、哈尔滨水污染、首都京广桥事故、春节安全燃放爆竹等信息的及时短信发布与预警。近的,今年3月11日,全国1.5亿手机用户都收到了国家林业局的短信提醒:“建设绿色家园,构建和谐社会。3月12日是植树节,请您为国土绿化做贡献。”
通过手机短信息群发一些公众服务的内容,是当前我国移动政务的典型应用之一。除了短信通知、短信预警,市政管理、警务、司法、交通及社保等领域也是移动政务的新兴市场。一旦3G应用在国内展开,也会在客观上推进移动政务的发展。
从严格意义上追溯移动政务的起源,是一件困难的事。即使要刨根问底地给移动政务下一个大家普遍认同的定义也并非易事。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积极参与移动政务建设的决心。
3月18日下午,首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一个旨在给国内移动政务的研究者、公共管理以及移动技术行业实践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的活动。
讨论中,大家产生了这样的共识,虽然移动政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冷静地看,我国移动政务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瓶颈”。
从法律法规的层面讲,短消息的法律效力,位置监控追踪与隐私保护,短信预警系统的发布流程、手机实名制等问题,都需要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普通百姓收到的公共服务类短信息,有的是政府部门委托移动运营商统一发送的,由于移动运营商的号码是唯一的,这从客观上增强了百姓的可信度。但目前也有很多政府部门委托SP发送短信息,或者开始建设自己的移动业务平台,并整合到本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之中。
某移动运营商透露,在移动政务平台的建设中,一些政府部门更愿意一次性投入资金,但对后续的维护、服务费用却不大愿意投入,这也是制约移动政务发展的因素之一。
从移动运营商的层面讲,数据传输速度不高,资费方案不适合,市场宣传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等是制约移动政务发展的瓶颈。好在3G应用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而一旦3G应用开始,数据传输速度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Gartner公司说过,电子政务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一概念消失。套用这一理念,业内人士希望有一天移动政务这一说法也会“消失”,因为届时政府有关部门将在其业务中“自然而然”地应用各种移动通信技术为民造福,移动通信技术如同水电热煤气一样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