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我国,电子政务已经普及到了县一级政府。但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就总体而言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多数用户认为当前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用项目发展滞后”,电子政务的应用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3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在北京公布了《中国电子政务实施及应用调查报告》。这次调查是去年8月至年底进行的,采用问卷式,共收回有效答卷502份。调查的受访者主要是国家行政学院的学员,分别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

    此次调查与以前的电子政务调查的最大区别在于,以前的调查都是就电子政务的情况对政府部门进行调查,不论调查结果好坏,都是电子政务建设者的意见,属于“自己说自己”,而这次调查则是对用户进行了解,倾听使用者的心声。

    调查结果令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吃惊不小”。尽管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都花了力气,并且许多单位自认为“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从用户方的调查却显示了相反的信息。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地区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作为首选项,有意思的是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此的反响比东部和中部的更大。也就是说,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远远低于东、中部,但被调查者中有更高比例的西部人认为电子政务“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

    联合国组织把电子政务的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是,起步、信息单向发布、双向互动、在线交易、一站式服务。本次调查中有78%的受访者选择我国的电子政务处于前两个等级。在另一问题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目前还处在“技术应用”(即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但尚未引起政务管理的变化)和“管理信息化”(即技术应用带来管理信息化,但尚未引起政务流程重组)两个阶段。据此,调查报告认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

    从调查数据来看,受访者认为电子政务近期可以达到的最主要的实际效果为“提高工作效率”(51.39%)和“增加透明程度”(20.52%),这两个选项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调查报告认为,这显示出除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政务公开之外,电子政务在诸如节约成本、促进政务改革、廉政建设、转变作风和民主化等方面,近期能达到的效果依然有限。

    在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的关系方面,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最需要解决的排在前两位的问题是:“条条块块协调不力”(64.54%)和“政务改革方案不够清晰”(62.75%)。如果结合关于“电子政务的目标是高还是低”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更多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电子政务的目标偏低,不足以起到促进行政改革的作用。

    关于电子政务的实施,来自不同地区的受访者一致认为,当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统一思想,消除政府内部阻力”。

    调查报告最后提出的观点很值得各级电子政务的建设者重视:电子政务只有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才能提高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