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派记者分赴东西南北中5地农村深入采访后,以他们的所见所闻从今天起连续推出主题为“搜索东西南北中 点击农业信息化”的大型系列报道。记者去过的这些村庄,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虽不尽相同,设施建设也进展不一,但信息化应用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以及在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却都是十分积极、深远而巨大的,使人深切感受到,中国的农业信息化大有可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它拓宽了农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有利于提高农民技能、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实际,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努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在工作体系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本报记者采访的这些村庄,就是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个典型和缩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们毕竟只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先头部队”,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相应规划、缺乏投资主体;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发布渠道不畅、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信息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农业信息化的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较高。因此,尽快建立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农业信息化体系,以推进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为中心,强化资源共享,健全应用系统,延伸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尽快建立起科学、完备、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化体系。一是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软硬件平台,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二是要整合农业、农村市场的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大型数据库,加快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三是要促进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的畅通,使信息的双向交流不局限于互联网上,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全面推进。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抓紧相关措施的落实。要确保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创造多元投入的政策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要健全制度,立足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国家信息化导向,在深入总结农业信息化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信息化制度建设;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化队伍建设,重点培训基层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的农业信息化队伍,使农业信息化队伍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农业信息化的脚步将随和煦的春风,吹遍广袤的田野、更多的村庄,取得越来越扎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