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本市信息化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教兴市主战略,紧贴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和社会、市民的普遍需求,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深化拓展,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基本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
一、信息基础设施
规划编制和管理
世博园区、芦潮港镇、泥城镇、市重大工程动迁配套商品房曹路基地等10个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编制完成。至年末,全市累计完成30多个新城镇和工业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编制,规划面积累计达730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近400万,比上年末增加48万;规划投资约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亿元。
无线电管理
全年审核常规无线电设备使用1931台,初审无线电设备新型号申请100件,完成无线电频率指配10个(对)、临时用频安排1080个(对),接待用频需求单位咨询121次;查处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事件35起,查处无线电干扰18次,完成电磁环境测试24家(次)、台站验收10起;对全市在用的各类无线电台(站)进行技术指标测试和验证。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无线电监测站建成,可搬移监测站、移动车与上海市无线电监测网完成联网。至年末,无线电台(站)累计达1.63万个,无线电设备累计达4.51万台,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累计达4209座。
公共基础设施
至年末,集约化信息管线累计敷设1621沟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61沟公里;累计接入商业大楼938栋,比上年末增加338栋;架空线入地累计完成900皮长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50皮长公里。建成并运行7500平方米左右的临港新城集约化通信局房;建成铁路南站移动通信室内合路系统,覆盖面积近20万平方米。至年末,累计完成公话亭标准化更新改造达8000个;累计完成基础通信管线窨井盖的更新改造约16万只,比上年末增加5万只;微波占有信道累计达1216波道公里,数字微波线路总长2872公里;卫星站点累计达915个。
信息网络设施
至年末,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超过30G,同比增长62.2%;长途光缆线路总长达514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38公里;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356.5万门,比上年末增加444.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99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23万户;城市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每百户达81.1台,电视机拥有量每百户达176.7台,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信息消费支出达1207.70元。
功能型服务设施
超级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领域继续拓展,用户达107家,比上年末增加85家,涉及极地科学、生命科学、土木工程、航天航空等十多个应用领域。“曙光4000A”主机系统平均使用率达到56.13%;中心全年接待来自社会各界参观团190批,达6781人次。
互联网络交换中心全年总交换流量达1300TB,日交换流量达4.5TB(最高峰时已突破5TB),总互联带宽达4.9G,总交换路由信息达26个B类IP地址;完成交换平台核心网络部分设备的扩容,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完成超级计算中心和闵广科技信息网络的顺利对接。
二、信息产业
全年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1097.91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653.75亿元,同比增长25.8%;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21.66亿元,同比增长12.7%;信息服务业增加值422.5亿元,同比增长26.4%。信息产品出口额达29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比重达32.8%,其中软件产业出口额达6.81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308.8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8.7%。
科教兴市重大信息产业攻关项目
TD—SCDMA、桌面中文软件系统两个项目已完成中期评估,EOS中间件、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两个项目正在进行中期评估;开放式集成电路中试线、高端硅基材料、兼容IPv6的高端路由交换设备三个项目启动建设;科教兴市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初步形成。
信息产品制造业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106.0亿元,同比增长21.8%。重点行业持续稳定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22.3亿元,同比增长65%;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878.1亿元,同比增长21.5%;重点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移动通信基站产量达115万信道,同比增长99%;液晶电视机产量达34.8万台,同比增长2.7倍;服务器产量达308万部,同比增长1.3倍;笔记本电脑产量达1644万部,同比增长106%;张江高科技园区经信息产业部认定列入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
信息服务业
全年完成经营收入916.8亿元,同比增长37.1%;其中电信服务业收入331.4亿元,同比增长20.6%;广电经营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32.9%;网络服务收入102.7亿元,同比增长45.3%。
电信8月,发布《关于加强本市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实名制管理的通告》。至年末,新增实名登记用户65万余户,4万余户存量用户完成补登记;固定电话用户达996.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685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56.1%;移动电话用户达1444.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8.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1.2%。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达110亿分钟,同比增长11.8%,其中固定电话长途通话时长达31.2亿分钟,同比增长5.4%;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达19.6亿分钟,同比减少2.5%;IP电话通话时长达59.2亿分钟,同比增长21.6%。在长途电话通话时长中,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达5.7亿分钟,同比增长7.5%。
广电全市100余家企业完成年检,新增入网企业40余家;完成卫星地球站2台2250W合成功放的3800W技术改造方案;完成上海电视台全国性有线数字电视付费频道集成平台验收并开通运营。至年末,全市数字电视用户累计达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427.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9.3万户,其中有线电视双向改造完成185.6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77万户。各区县数字化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互联网建立了电子备案系统,近14万家非经营性网站完成备案。至年末,互联网用户达8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万人,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45.2%;宽带接入用户达247.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8.58万户,其中家庭宽带接入用户达222.66万户,新增79.72万户。
软件产业
全年实现经营收入455.17亿元,同比增长50.3%,连续五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全市共有软件企业1600家,软件从业人员11.8万人;2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享受国家特殊优惠政策。全年认定软件企业251家,登记软件产品821个。至年末,取得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等级的企业累计达115家;通过ISO9000认证和CMM3以上认证的企业累计达300多家,其中通过CMM3以上认证的企业56家。软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EOS构件平台在电信、金融等领域成功推广应用,ReWorks/ReDe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获“2005年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国家软件出口基地项目按计划进度建设,国家和市级软件产业基地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三、政府信息公开
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公开了一大批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启动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目录的编制工作及免于公开政府信息的备案工作,建立了重大决定草案公开情况的备案制度,规范了区县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集中受理工作及申请处理文书格式文本,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工作小组并开展咨询服务。各政府机关编制了政府信息便民问答手册,形成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和评估的工作制度。开展全市性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全年共培训500人次以上。发布2004年度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年各政府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60万条,公布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1.27万条;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30万件,同意公开或部分公开的达80%。
四、政务信息化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至年末,公务网覆盖市、区两级1611个单位和部门,开通单位和部门1027个,开通率64%;各委办局有近百项业务应用软件在市公务网上运行。覆盖市级政务单位的政务外网骨干网基本形成,近90个接入网节点开通;协同办事平台核心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政务外网应用平台主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开展了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市容城管投诉等业务协同试点。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
至年末,“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累计访问量达3545.43万人次,累计页面访问量达3.5亿次;网上办事和服务项目达1568项,其中可直接受理的办事审批704项、办事状态适时查询371项、实用信息查询391项、在线咨询50项、在线投诉52项;提供1661项6743张有关办事和服务表格的下载;印发《“中国上海”政府网站便民服务手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荣获国信办“2005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省级政府网站绩效第一名。
居住证信息系统
居住证制度扩大试点工作在全市19个区县50个街道(镇)全面开展,居住证临时信息系统运行良好,为全面启动居住证信息系统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至年末,累计发放居住证7.71万张、临时居住证18.73万张。
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
至年末,社保卡累计发放963.67万张,比上年末增加60.89万张,其中面向镇保人员发放社保卡累计55万张;补(换)卡累计达54万张,比上年末增加16万张,其中为70周岁以上市民换发社保卡47万张。全年社保卡服务热线(962222)提供咨询近200万人次。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交换试点
完成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交换试点,基本建成上海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实现工商、税务、质监三个部门42项企业基础信息的及时交换与共享。
800M数字集群应急救援政务共网
该网设计容量为5万个终端,提供语音、数据两类业务,采用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和企业集团用户购买使用的方式,招标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五、社会领域信息化
市政府实事项目
市民(青少年)信息服务平台6月19日正式开通,提供心理健康、法律咨询、家庭教育、青年就业岗位信息、电子青年卡及市民信箱等五方面服务。至年末,累计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法律咨询服务862小时,发布就业信息近9万条,发放电子青年卡和市民信箱73万个。
“市民信箱”全市19个区县的街道(镇)共设立209个固定受理点;新增数字证书在线申请、在线订报、在线订助医卡、在线捐款、网上调查和评选等系统功能。至年末,市民信箱注册用户累计达86.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98万人;全年向用户发送订阅信息1.61亿条。
“付费通”“付费通”平台与12家银行实现联网,通过付费通网站或自助缴付终端可缴付15种公用事业费,自助缴费终端开通的数量已经达到303台,全年交易量达733.75万笔,交易金额达7.27亿元,同比增长2.3倍。
“百万家庭网上行”至年末,全市累计有72.6万名市民获得“百万家庭网上行”考试合格证书,130多万名市民参加了各类网上实践活动。
社区信息化
社区管理信息化至年末,全市95%的街道建成内部局域网,95个街道与区电子政务平台联网,86个街道与居(村)委和下属企事业单位联网,基本建成市、区、街道三级信息基础网络。90个街道建成社区政务管理系统;79个街道建立了政府网站或网页。20个城镇开展城镇信息化试点工作,其中5个城镇通过试点验收。
社区文化信息化至年末,18个区(县)的街道(镇)累计建设东方社区信息苑200个,提供多媒体展台、文化共享、自助培训、未成年人德育基地、电子图书等19个频道76个栏目的节目,节目信息量达2TB;依托信息苑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百万青少年绿色网上行动、世博(艺术)社区行、财经沙龙等公益活动1175项,举办“百万家庭网上行”、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操作技能等公益性培训1229次。
社区服务信息化完善上海社区服务网(www.88547.com)、社区服务热线(962200),加强实体服务队伍建设。上海社区服务网日均更新信息261条,社区服务热线年均接听市民来电30万个,服务项目达30类,服务队伍包括2908个非营利性服务组织、1138个营利性服务组织和近万名志愿者,重点推出了针对独居及纯老家庭的“安康通”远程援助系统,用户近4.5万人。
教育信息化
“校校通”网络安全、稳定、可靠运行,逐步开展基于“校校通”的信息化应用,如中小学生网上读书和电脑制作活动。
公共卫生信息化
33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以健康档案为主模块,实现健康档案管理、传染病管理、肿瘤病管理、儿童保健管理、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妇女保健管理,并逐步在相关业务工作中开展应用。
六、经济领域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实施促进传统产业电子化水平提高计划,重点支持造船、汽车、医疗等传统领域的技术提升。11月17日,上海市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成立。开展企业信息化区县巡讲等宣传推广活动,全年企业信息化培训达9万余人次。完成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中山化工市场、卢湾现代服务园区等企业信息化园区示范项目,带动了4000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推广互联网应用服务新模式(ASP),ASP平台试用用户累计达4000余家,正式付费用户超过200家。
电子商务
全年电子商务企业完成交易额1327.09亿元,同比增长78.6%,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达10.3%;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加快本市电子商务立法;继续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园”试点工作,引导市民通过网上开店等电子商务模式开展网上创业,在解决社会再就业、创建良好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等方面收效良好。加强网上交易诚信体系建设,成立了电子商务投诉服务中心。
电子口岸
建立上海电子口岸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上海电子口岸呼叫中心与市外汇管理局联网,完成洋山港综合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大通关”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网监管系统投入运行,应用范围覆盖5个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及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一单两报”、“区港联动”系统启动试点;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试点方案形成。至年末,“大通关”平台的企业电子支付交易额达480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报文传输量达5184万份,同比增长107.5%,单证电子化率达71%。
金融信息化
至年末,全市银行卡累计发卡5729.8万张,比上年末增加796.82万张,其中贷记卡累计发卡358万张,比上年末增加191万张;全年银行卡交易量达3.22亿笔,交易金额达276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5%和61.9%;银行卡交易金额中,持卡消费金额为1233.15亿元(其中投资类消费金额404.95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9%。联网商户2.17万家,联网POS机约5.8万台;全年跨行交易量达2.51亿笔,交易金额达16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和15.5%,其中直接消费1087亿元,同比增长13.6%;8家股份制银行开通“柜面通”业务,实现柜面银行卡跨行存取款,至年末,累计完成跨行存取款交易23.16万笔,交易金额8.41亿元。金融税控收款机试点推广工作启动;电子标签在物流、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应用试点;“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挂牌,吸引投资近30亿元。
农业信息化
继续推进市境道口动物防疫监控、农产品认证监控等监管系统的建设,完善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等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基本完成农口系统“五网一线”(“五网”即农委政务网、上海农业网、华东农业网、科教兴农网、农民远程教育网,“一线”即农科热线)建设;农业网累计点击量达3亿次,日均14.6万次。
七、城市建设和交通领域信息化
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
长宁、卢湾两区开展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工作,形成由市级监管平台、区级监督指挥平台、专业部门、网格监督员构成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以1万平方米为基准,在辖区内划分单元网格,确定5大类32种事件,统一编码、管理标准和流程,并实现与“12319”城建服务热线联动。至年末,两个试点区共处理案件17000宗,平均结案率达94%。
智能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各项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地面及高架道路交通状态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可变情报板诱导信息实现实时传输与交换;上海公共停车信息系统建成,中心城区30%的停车场(库)实现信息联网;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票务信息系统建成,轨道交通1-5号线实现“一票换乘”。至年末,交通卡累计发卡1974.02万张,比上年末增加504.73万张,全年销售金额达8.28亿元。
土地房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完成土地交易子系统推广,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及房屋管理分系统建设,开发拆迁管理、廉租管理、物业电子收费子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完成“上海房地资源”和“网上房地产”网站改版工作。
八、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应急防范
完成《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确定了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案框架和处置工作流程。通信管理、金融、文广、证券、民航、铁路、电力、税务、医保、劳保等重点单位或领域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逐步完善。9682000信息化服务热线提供咨询近11.7万人次,提供维修服务4340次。
信息安全网络信任体系
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数字证书56.6万张,比上年末增加11.2万张,其中发放个人证书3000余张;电子商务领域,新增7个企业证书应用项目;电子政务领域,启动上海市电子政务外网数字认证系统扩建项目,嘉定区、黄浦区实施数字证书电子政务应用试点,累计发放市级非税收入管理系统证书3000余张。
信息安全监管
完成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33个重要信息系统通过安全测评,其中政府部门21个、企业单位12个。
信息安全产业
至年末,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东部)基地入驻企业累计达60多家,从业人员达1600多人;转化863计划成果5项、其他国家级科技成果16项;申请专利及著作权34项,取得国内专利6项、国际专利7项;制订技术标准9项;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新锐企业。
九、社会诚信体系
信用制度建设
至年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充至62家。个人信用产品使用的制度性安排取得进展,部分政府部门、区县政府在监管和服务环节使用信用产品并形成制度,公证、人才交流等公共服务领域使用信用产品的工作顺利开展;部分政府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出台并施行《上海市企业征信管理试行办法》、《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标准(试行版)》;开展《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的执法检查,完成全市38家征信机构的备案。
信用服务行业
至年末,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成员单位达45个,累计采集618万个人的信用信息,比上年末增加85万人;累计出具个人信用报告460万份,比上年末增加182万份,日均7200份左右。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累计采集60万户企业的信息。信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近1000人,年经营收入达1.65亿元。
社会诚信创建活动
开展诚信活动宣传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50多项诚信创建活动;开通了个人信用、企业联合征信网上服务平台;启动上海诚信网建设,印发《上海市个人信用服务指引手册》、《企业信用管理典型案例》。至年末,信用管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近万人。区县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有16个区成立了区诚信工作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
十、信息化环境
信息化规划
印发《上海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完成《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意见征求,并与国家、本市的有关规划进行了衔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信息产业、信息基础设施、无线电管理、信息安全、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治、“长三角”信息化合作、数字世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12个信息化专项规划形成征求意见稿及相关研究成果。
信息化政策法规
全年共发布地方政府规章1件、规范性文件2件、政策性文件2件。3月17日发布《上海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10月8日发布《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2月26日发布《上海市市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管理办法(试行)》;7月19日发布《关于同意本市无线市话基站天线设置使用费标准的批复》,9月17日发布《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designtimesp=21717>的实施意见》。
区县信息化
信息化支撑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试点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区级人口信息资源条块共享的模式和规范;在徐汇、黄浦和松江三区分别启动自然人、法人、城建管理领域的地区电子政务原型试点,探索形成区县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新模式。全市19个区县基本完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外网、市民信箱、社区信息化、诚信体系、社保卡、产业园区建设等市信息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在区县得到进一步落实;GIS、居住证信息系统、城镇信息化等试点工作效果显著。
综合管理
项目管理初步建立信息化专业预算项目库;进一步完善信息化项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4家获得地方临时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企业通过信息产业部的年检,1家企业获得部级临时资质;信息化项目的咨询、代建等机构继续发展,重大信息化项目的代建试点效果初步显现;电子政务项目的IT审计试点工作取得进展,初步形成电子政务项目全过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协会管理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和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组建完成,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动漫专委会成立。全市信息化行业协会总数达到15家,会员单位超过2100家,基本覆盖本市信息化领域的龙头和骨干企业。
系统党群工作上海市信息化工作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立,落实了综合治理责任制。至年末,上海市信息化工作系统共有职工3.3万余名、基层党组织775个、中共党员9673名。根据中央、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了两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信息委党组指导开发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站的形式整合了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等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支撑了先进性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对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能力。继续开展“争当科教兴市的先锋、争当关心群众的模范”主题活动,命名表彰了2003—2004年度文明单位;全年共有4个集体和1名个人荣获全国性先进荣誉称号,42个集体和11名个人荣获市级先进荣誉称号。
信息科技
信息技术标准化12月22日,发布地方标准《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与验收规范》。《汽车GPS定位监控终端通用规范》完成备案。《上海医院信息系统测评要求》、《个人信用信息数据标准》完成草案编制。
信息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上海市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分析检索报告完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5家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列入第一批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占总数的17.2%;32个信息技术类产品被认定为市级专利新产品,占总数的23.9%;139项信息技术领域科技成果被认定为2005年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占总数的23.1%。
信息化培训
至年末,参加“上海市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累计达1842人次,比上年末增加379人次,其中获得资格证书累计754人,比上年末增加239人;获得高级信息技术主管职业资格证书累计41人,比上年末增加21人;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累计达401.4万人次,其中获得合格证书185.4万人次;参加面向国家公务员的电子政务考试累计达8438人次,比上年末增加3274人次,其中累计合格7123人次,比上年末增加2829人次,全年合格率达86%。开展了“信息社工”培训工作。
信息化专家委员会
参与上海市产业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2006年市级部门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市民信箱系统建设方案、上海有线网络数字化平移方案等项目评审和验收共126人次;推荐参加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成果评选活动的专著、论文、报告共22篇;《第三届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论文集》编纂完成;完成信息化专家委的换届工作,确定新一届专家委成员75名,其中国内专家65名、外籍专家10名。
信息化合作交流
5月30日至31日,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五届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第二届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同期举办;年会举办专题会10场、演讲122次,近800余人参加;信息化博览会参展企业101家,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11月8日至9日,作为2006年国际软件工程大会的前期活动,软件工程和未来软件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11月10日至11日,召开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成立了“华东—长三角地区软件行业合作联盟”。“长三角”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专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成立了江、浙、沪两省一市“长三角”地区信息化推进合作组,形成了工作协调机制;推进“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出台《沪苏浙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推进方案》;上海与新疆签署关于促进两地信息化发展的合作协议;与云南、杭州分别合作建立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云南大学分中心和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杭州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