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信息化应变 由产品转向质量服务竞争
来源:科技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正面临整体产能过剩的局面。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钢产量由2000年的1.285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3.3亿吨以上,年均产量增幅21%,是我国近期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段。由此,钢铁行业开始进入了由产品竞争转向质量、服务竞争,由关注外部市场到同时进一步关注内部管理改革的精细化运作阶段。企业创新成为了钢铁企业应对新阶段竞争局面的关键,同时也成为企业自动化系统发挥作用、大显身手的时机,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挂钩。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化专务理事漆永新介绍,钢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促使企业开始将管理改革计划推向前台。机构精简、流程再造,产品制造与相关业务(如质量改判、物流管理)结合,业务与财务管理的整合等一系列新的动作中,信息系统均担当重任。此外,钢铁行业在“十五”期间已经讨论并就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达成了明确结论,目前,部分信息化先进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同步”的高水平管理体系,同时,这也是对钢铁行业信息化目标形成的共同认识。各企业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计划,借鉴国外钢铁行业信息化实践经验,整体向国际最先进水平迈进。

以市场为导向,今后钢铁业发展将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首先,钢产量增长率回落。由于过去几年钢产量急剧上升,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特别是在技术含量一般的钢材产品上。因此,在“十一五”,钢产量的上升趋势将有减缓,年均增长量大致在10%左右。

其次,落后企业将面临困境。近年来,众多私营资金和非业内企业投资钢厂,总体产能虽然巨大,但从今后的竞争形势和政策来看,低水平产能和质量的企业将被逐步淘汰。

第三,我国钢铁生产进入由量到质的转变,产品结构和管理模式将调整。国际矿石价格以及市场的调整致使低技术含量产品销售出现问题,而高附加值产品的价格则相对稳定,是钢铁企业今后求生存的正确方向。同时,缩减管理成本的需求日渐强烈,以IT为支撑手段的管理精细化将更受重视,信息会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高端产品和个性化产品产线的增加也强化了对于“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系统的需求。

最后,中国钢铁行业出现集团化趋势。结构的改变和沟通需求的提升,财务和管理模式的转型也将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脚步。高水平的整合将可以大大提升国内钢铁企业的竞争实力。

从一系列即将出现的趋势性的发展来看,“变化”将是下一阶段钢铁企业需要普遍面对的课题。作为信息化国内领先的行业,钢铁企业信息系统在今后也将面临挑战,只有加强业内交流,并依照明确目标执行变革,才能求得更好的效果。

数据:

据统计,钢铁行业十五期间仅在企业级信息化项目上投资超过50亿元。

截至2005年底:
钢产量占全国34.2%的25家钢铁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核心业务IT系统100%集成,另有10家企业在系统上线的基础上开始集成工作。二者合计钢产量超过总体50%。

在年产钢量500万吨以上的15家企业里,93%已经上线信息系统或正在筹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