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对于实现交通运输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成了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那么,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当前我国交通信息化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记者近日走访了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化课题交通运输信息化专题咨询报告课题组副组长高乃明。
记者:请您谈谈为什么信息化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乃明: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提出了新的交通发展理念。美国提出:国家范围、多式联运、智能特点、持续性;加拿大则提出:安全、智能、可持续发展、战略性,从信息化到智能化,进而实现现代化。我国“十五”期间也提出交通运输“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目标,这一符合世界交通运输潮流和规律的目标,说明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互动、渐进的发展关系,因此,我国要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必然先由信息化走向智能化。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信息化可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扩大运输供给。我国目前的交通状况是,一方面是我国道路拥堵日益严重,一方面是我国运输网络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2003年我国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9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4.6公里/万人,远不及美国的6869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54公里/万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信息化程度很低,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车辆的智能调度,导致道路不畅通。在目前交通运输能力储备严重不足,能源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系统中的铁路、海运等运输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基础设施整体效率,缩短运输过程的各种办理时间,扩大运输供给能力。
——信息化可以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节约能源。随着城镇化进程日益推进以及
家庭小轿车不断普及,交通运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通过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事故信息分析系统、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交通收费方式及交通行为的引导,增强交通安全事件的预测、防范、管理和控制。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吗?
高乃明:经过“十五”的大力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
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铁路已经形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铁道部、各铁路局建成了机关园区网;初步形成以传输网、交换网和数据通信网为基础的骨干网络,基本实现了铁路干线通信数字化;铁路计算机网络安全试点通过了技术验收;客票网络销售和安全系统已经投入运行。交通部门已经开始普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海事基建已经建成了17个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和42个雷达站。民航已经形成了以空管通信网和商务通信网为骨干的两大专用通信网络,其中商务通信网
覆盖国内300个主要城市和80个国外城市及
港澳地区,网络用户终端数量超过了28000台。
但是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突出,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基础应用薄弱,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信息化市场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现有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沿袭原来计划经济的设置,各个机构独立,分割式的管理非常严重,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差。在这样的体制下,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形成“一票到底,一单子到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比如:电子地图不标准,更新太慢;公共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等。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我国交通运输业“十一五”的战略目标呢?
高乃明:在“十一五”的发展中,交通运输信息化将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应用;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管理体制变革,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政务协同化;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市场和产业的形成。当然,要从上述几个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从体制层面进行改革,也需要各个协会组织发挥协调推进的作用。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IT企业可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参与进来。
采访结束后,记者非常感慨。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张僧繇擅长画龙。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奇怪的是,这四条白龙都没有点上眼睛。许多人对此不解,最后张僧繇给白龙点上眼睛,白龙立即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今,我国纵横东西南北的现代化交通网基本建成,运行效率亟待提高,交通运输业的腾飞还需要再添加一笔,信息化正是我国现代交通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