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政府、企业、市场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分工,三轮驱动,推进信息化建设
政府、企业、市场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三大主体,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三种力量。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明确区分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分工,三轮驱动推进信息化建设。
1.发挥好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主要起导向作用,主要工作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制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各领域信息化作出控体性安排;二是为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三是抓好自身信息化建设,为各领域信息化作出表率;四是运用组织、协调、宣传、动员、试点示范、普及等各种手段,大力促进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五是要通过自身的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电子化服务,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从而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2.发挥好市场的中介作用。市场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主要起中介作用。中介机构和中介市场的健全是发达市场经济的标志和运行保障,“十一五”期间,应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积极探索在信息化建设中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打破垄断、规范市场行为,鼓励竞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竞争环境,加快信息化进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在市场准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标准等方面完善市场竞争政策和机制,促进信息资源、技术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大力倡导和引入服务外包、委托管理等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等制度,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领域,推进信息化进程。
3.激活企业的应用机制。企业不仅是信息化的重要建设者,更重要的它还是信息化的最终消费者和受益者。从市场角度讲,企业信息化和技术改造是市场竞争压力的结果,也是利益驱动的结果。而从企业内部分析,由于股份制企业股东一方面通过股票买卖对企业形成外部约束,另一方面通过股份分配或奖金,增加企业人员对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整个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在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做到严密论证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行性。要通过财政上的支持和税收的优惠,鼓励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的应用。
二、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最近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十一五”期间,信息化的工作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核心内容。
1.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体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多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管理体制还很不健全,为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应尽快明确有关信息化协调管理机构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报告制度。
2.加快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步伐。完善信息资源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可以指导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建设,而且还可以对这一领域的各项活动加以规范。当前,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主要有:(1)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2)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3)内容规范的法律法规;(4)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5)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6)网络环境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7)涉及电子记录管理、信息资源分类和检索、元数据、电子数据交换等方面的标准或指导性文件。
3.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加工、传递和使用信息资源,提高服务的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不断变化的需求;围绕开拓城乡市场、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国际贸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政务、公共领域、企业、市场和个人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4.建立和完善支撑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的基础资源。积极推进示范工程项目,建设若干个国家级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建立一批大型数据库,鼓励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促进社会资源转化成社会生产力。重点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各级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以及科技文献系统为基础,开展网络互联、目录资源共享工作。
5.建立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利用高性能、大容量存储设备和大型、稳定、安全、可靠的,功能强大的,便于网络查询的应用系统,将政务类、经济类、教育、法律法规、国土资源、人口、企事业法人类等可集中的数据,集中管理,建立共享中心数据库,为打破部门分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6.广泛开展国际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开发利用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国际信息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广泛开展国际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应认识到国际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双向的,从国外引进的同时,也需要把本地区的信息资源推出去,推向国际市场,走相互流通、互惠互利的发展道路。
三、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信息技术和应用系统的研发
1.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应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鼓励竞争,有效配置和整合网络资源,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业务融合。依托现有物理传输网络,采用新技术,加快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形成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通信为辅,卫星通信为补充的结构合理、高速宽带、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骨干传输网;大力发展数字移动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网,初步形成融合多种业务的新型业务网络;加快城域光纤网建设和同轴光纤混合网改造步伐,积极发展多种方式的接入网,实现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综合化;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让边远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到现代信息服务。
2.建立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体系,形成关键信息技术和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08力。信息产业部门应有针对性地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光通信等领域的研发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开发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同时,采用购买专利产品的方式进行工业化生产和市场开发。为了加速产业化的过程,要吸纳社会上的科技成果,组织工程化、产品化、商品化工作;集中攻关、统一(或联合)设计,多点生产,形成规模效益;或采用合资、合作开发的方式生产名牌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拓展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渠道,开拓市场,提高占有率。建立一批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利用现有的教育、科研资源,重点建设软件产业创新孵化器和大型软件研发机构,营造良好的软件产业创新与创业氛围,努力实现软件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重点建设共性和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发中心和产业化示范中心,促进共性技术支撑体系的应用。
四、全面推进政府、中小企业和家庭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政府、企业和家庭是现代社会系统的三个主体,在信息化的进程中,政府信息化是主导,企业信息化是基础,家庭信息化是方向。
1.加快推进电子政府建设,实现政府信息化
(1)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将由局部转向全局。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化从局部性向全局性转化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一些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一些业务系统正在实践中逐步修正和完善。各级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向业务协同模式转移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要大力推进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建设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宽带办公业务网和政府信息公用平台,满足政府履行职责、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以及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满足社会各界对政府信息和服务的需要。针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为民办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通过信息主管部门的引导,提高政府部门对信息资源共享意义的认识,在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学习信息录入、信息更新、信息深加工的专项技术,制定政务资源开发应用规划,启动政务信息资源平台工程,实现政务公开及资源共享。
2.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企业总数的99%,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必须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
(1)通过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资金短缺是各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共同问题。“十一五”期间,要增加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的贷款,为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2)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IT外包,促进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地推进信息化。
(3)依托高等院校,为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4)加强信息化服务企业机构资质认定,制订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市场的行业指导标准和行业价格指导体系,保持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的有序、公平和规范发展;
3.启动家庭信息化工程
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家庭信息化是信息处理界面的基本环节,只有家庭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化的人力资本存量。“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启动家庭宽带上网工程,让信息化走进千家万户。在对新建的住宅区提供有关小区物业管理、远程计费、社区医疗、家政服务、公共信息查询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化服务的同时,对老住宅小区进行信息化改造,扩大家庭信息化的范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另外,有线电视网应扩展数字电视,努力提高家庭信息化水平。
4.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领域,它的发展将形成新的商品交换和服务交换制度,构架新的市场规则,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电子商务应用。
(1)优先发展消费类电子商务。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优先发展网上购物、网上订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具有较大潜力的消费类电子商务模式。同时,积极推进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间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宣传企业形象、推荐企业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扩大投融资渠道,推进招商引资,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结合,探索新的商务模式。
(2)完善网上支付手段。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辅之以完善的网上支付手段,否则就会降低交易的效率。因此,要不断完善网上银行,顺应、疏导传统银行的客户转变成为电子银行的电子客户,积极探索金融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宏观管理模式,扫除电子商务的发展障碍。
(3)改善上网条件。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网上消费群体,其约束条件是网上购物更方便和更廉价。因而,要不断扩大网络社会的规模,加大网络用户的密度,通过提升上网速度、降低上网资费、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吸引多层次的消费群体,推广电子商务。
(4)健全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组建大型流通企业,推进电子商务公司与已有配送系统如邮政速递网络的结合,协调相关部门并配合优惠政策,健全各地物流配送系统。应统一规划,集中投入资金,首先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较发达的地区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中心,然后逐步向外辐射,形成遍布全国的配送中心网。
(5)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加紧建设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密码中心、支付网关,认真解决好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提高网上交易的安全性。
五、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促进先进,网络文化的传播
1.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发展信息化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网络安全认证机构,对信息网络安全体系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加强党政机关、金融、财税国防建设和尖端科技等重要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加强社会公共网络安全技术建设和监察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犯罪活动,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信息安全。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管理,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强化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理,提高各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工程质量。积极跟踪和组织开发信息与网络加密、识别、过滤、控制和抗扰等安全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
2.促进先进网络文化的传播。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不仅包括信息和网络安全建设,还要加强国家对舆论宜传的驾驭能力、信息对抗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坚持产用结合、融合互动,以引导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使互联网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平台。
六、建立培养和吸引信息化人才机制
1.要抓好信息化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实施全民网络教育工程。
首先,应加强中小学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的教育,通过开设必修课程,普及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小就熟悉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其次,完善全民学习的网络教育平台,依托公共网络平台,构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平台;最后,加强同各大专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对于信息产业有关的职工进行短期培训,提高其应用技能。
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造引进、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目前发达国家由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使他们拥有相对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待遇,这就使他们具有吸引信息人才的巨大优势。可见,我们要防止人才流失,进而吸引外来人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交流和引得进、留得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因此,各地要形成在流动中用活人才的良好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信息产业高层次技术人才,打破地域、所有制、年龄的界限,逐步用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继续加大吸引留学生回国的工作力度,营造有利于他们创业的环境,提供一系列优厚的待遇;将信息化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经济效益挂钩,通过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入股等方法,激励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七、建设和完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软环境
推进信息化也有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环境条件是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但环境条件又不是信息化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把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建设好就能解决的,它受非信息化因素——制度软环境的制约。所以,我们要努力建设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软环境。
1.加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宏观协调与管理,完善信息化协调体制。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兼顾,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资源共享,切实保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同时,建立信息工程监督指导体制,促进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理顺政府管理体制,避免信息产业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加强对信息产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市场开拓与监管的宏观协调管理,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学会、信息化咨询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社会中介组织,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息产业管理体系。
2.加快信息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信息化投融资新机制。采取与国际接轨的、适应和促进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运作机制,形成由多种投融资渠道、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新的投融资体制。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现国家意志的公益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基础建设,政府要适当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境外资金发展信息化。大力推进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广泛吸收国内外社会资金。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推进信息化国际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有效利用外资,建设一批信息系统网络工程。开辟资本多元化、多层次投人的风险投资渠道,鼓励和吸纳国内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投资发展信息产业,同时,积极引入国际风险投资。重视中小企业的培育,选择管理规范、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优势企业重点扶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担保。
3.加强信息化法规和标准建设,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快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包括无线电频率资源)、信息安全、信息服务、信息工程管理以及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规范社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发布和利用的行为,保障法人、组织、公民获取信息的基本权益。落实好国家《鼓励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等法规。研究制定《信息化促进条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数字证书认证管理办法》和《个人数据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管理、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紧制定信息化相关标准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开发与网络服务技术的标准化管理。逐步建立和规范与信息化相关的行政业务流程,协调各方关系,节约社会资源,保证信息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