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带来新变化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你见过窑洞式的公寓吗?瓷砖贴面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上下3层之间是宽大的水泥台阶,尽管实际上还是窑洞,但看起来完全像是一座楼房。这就是焦湾村的村民公寓。“我们这里是黄土高原的余脉,有住窑洞的传统。建窑洞式的村民公寓一来造价比较低,二来对老年人来讲,冬暖夏凉的窑洞也更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村干部这样解释,“这就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啊。”

    妇女主任的新任务

    焦湾村是典型地少人多的中原农村,3000多村民只有2971亩耕地,但发展中小企业的道路让焦湾村几乎所有青壮年劳动力都在本地就业,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余元。走在焦湾村,柏油马路宽阔平整,两边是崭新的楼房,工厂门口停放着一排排摩托车,那是年轻工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经济发展了,村民们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在焦湾村,接受采访的村民们总是说,“除了大彩电、新房子,我们也想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有力手段,但农业信息化究竟应该怎么搞?用现代的形式提供农民真正需要的内容,窑洞式村民公寓给了我们启示,在巩义,记者感受最深的,也的确是农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这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精神。

    巩义人算得很精。很多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细节工作做得扎实。比如在巩义,担任远程教育系统村管理员的,多半是各村的妇女主任。为什么这么安排?一是因为她们年轻、细心,适合操作这个“精细宝贝”;二是和妇女主任打交道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他们也正好是远程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三是妇女主任可以利用这套系统组织育龄青年观看相关科教片,改变在农村计划生育知识很难普及的现状。

    党员学习的新形式

    再比如组织党员学习的方式,根据规定,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每个党员至少需要学习30个小时。过去多为读文件、读报纸,或者组织听报告,党员都感到比较单一,而现在巩义司法、计生、民政、国土各单位结合农村实际,总结身边案例,制作了10多个村民喜闻乐见的片子放进远程教育系统,看着身边人身边事,听专家讲理论讲道理,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大为提高,每次都整整齐齐。

    比如点播节目组织学习。焦湾村的村远程教育管理员焦亚平告诉我们,除了村民自发点播,村里还组织村民定时学习。什么时间学?时间灵活机动,既要错开农忙,又要错开工厂的上班时间。学什么?村干部和管理员每天到远程教育网浏览最新信息,同时定期到种养殖专业户、企业等地走访,了解他们的需要,根据全村群众对技术、信息表现出来的突出需求决定学习内容。“这样村民才不但愿意学,而且学得进、用得上。”

    住在窑洞式村民公寓里,焦湾人希望能学烹饪,学种花卉,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好,务实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将实现他们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