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一体化正在迅猛推进,先进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距离正在缩短。信息化是世界各国首选强力推进的改革创新手段,也是我国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的龙头,正在日益凸显其作用。中共中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带动信息化的发展。“十一五”行政体制改革的启动,将进一步改善电子政务的行政环境,进一步实现政务公开、构建阳光政府,进一步解决困扰电子政务管理和体制障碍。推行电子政务是实现我省与国内先进省份拉近距离的重要机遇,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带动全省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为我省发展六大产业群、建设六大基地、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构筑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经济区、辟建沿边开放带、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作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子规划,旨在通过五年的努力,科学构建一个推进电子政务高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包括基础网络、应用、安全体系等硬环境和制度化、法制化、标准化体系的软环境),使电子政务真正提高我省各级政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政务部门转变职能,提高执政能力。为实现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好务,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服好务,为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民计得到较大幅度改善服好务。
“十五”期间,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较快,基本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到目前,形成了“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个管理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外网基本建成,省级城域功能强大,实现了省级领导机关,中省直单位,部分大专院校、企业、驻军之间的联通;地市级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较快;已经完成了近50%的县级平台建设。省、市、县党政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基本建立,应用良好;构架在电子政务外网上的统计、工商、检察院、审计等子网建设初具规模。政务内网建设已经启动。全省各级门户网站建设有重大突破,省级、部分市县级政府门户网站获国家奖励。初步构筑了信息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电子政务的各项应用逐步展开。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我省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功能作用发挥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我省的电子政务建设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轻应用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相对于网络建设,我省的应用系统开发、推进力度还不够;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整合程度不高,资源比较分散,共享利用率低;三是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为公众服务的功能还比较缺乏;四是各地区各部门发展不平衡。
为做好“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各项工作,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2005年第一次办公会议要求制定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通过对黑龙江省“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总结,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节约型社会,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推行电子政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监管服务质量,促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更好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网络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政务工作业务流程,增强政务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政务部门依法行政能力,使政务部门更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统一平台。在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注重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主要设备选型,做到网络总体架构统一、信息交互模式统一、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统一。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及其各个部门都要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平台的原则,构建符合本部门、本系统协调统一的电子政务体系。
打造环境,促进经济。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推进,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针对我省“十一五”期间老工业基地改造、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工作建立相应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同时利用电子政务的宣传优势、交互功能,成为改善我省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科学构建一个推进电子政务高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转变职能,服务社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电子政务,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电子政府。“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将从内部办公自动化,逐步转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和公众服务,而服务也将成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自主创新,拉动产业。我省在建设和推进电子政务的进程中,“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突出抓好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促进技术升级和再创新”,创新发展和建设思路,创新应用模式,提高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合作、外包和托管模式,带动我省信息产业发展。
突出重点,加强应用。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省内各级政务部门业务的需要,结合企业、公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建设和整合关系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业务系统。以应用的建设和推进为重点,避免重硬件轻应用、重概念轻实效、重电子轻政务和重新建轻整合等现象发生,避免设备的闲置和资金人力的浪费。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逐步将分散的业务系统整合到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上运行,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平台条件,防止重复建设。新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要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凡是省市可共用的基础性平台建设及大型电子政务项目,都要采用“省市共建”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
依法推进,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电子签名法》、《行政许可法》等法规,以及有关国家安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等一系列法规,同时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制订有关制度和地方法规,依法推进电子政务发展。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便于数据传输、共享、交互。电子政务标准化必须服务于电子政务的总体目标,最大程度地满足工程需求。
安全可靠,公开高效。建立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加大力度进行数字认证中心的建设。电子政务内网采用国家认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和手段,配备和严格管理国家认定的密码设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各级机关内部非涉密信息,要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开。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增设公众互动栏目,实现电子政务为公众服务。
资源节约,务求实效。大力推进办公的无纸化,文件、数据传输的网络化,加快全省视频会议,政务网内IP电话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节省纸张、通讯、车辆、会议等各类政务部门日常运营费用,以及大量的人力资源。加大系统的应用和落实力度,讲求实效,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总体框架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包括网络层、支撑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层和表现层五个层面,基于安全体系、软环境两个保障体系,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服务。这五个层面、两个保障体系、三类服务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协调发展,共同构建有利于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我省社会和谐稳定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图
网络层 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各类专网、互联网四部分。网络层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环境。
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图
电子政务内网为涉密网,用于政务部门之间进行涉密信息的发布、交互、处理、网上办公,与政务外网、互联网物理隔离,分为省级电子政务内网和省地级电子政务内网相互物理隔离的两个部分。省级电子政务内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相联。省地级电子政务内网联接省市县,并利用VPN技术划分为不同的业务子网。
电子政务外网用于政务部门间非涉密资源交互、信息发布、网上办公、联网审批、视频会议、IP电话,以及实现通过互联网或其它载体受理的各类业务办理等工作。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分为省市县三级,各级建设中心平台,通过完善的城域网,与本级政务部门的局域网实现互联,实现省市县三级各政务部门的互联互通,并通过VPN技术划分不同的业务子网。省电子政务外网上联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同时有条件的县、区还可向下联接到乡镇。
互联网面向公众,是政府对公众服务的主要窗口和载体。政务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DMZ区,用于开展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等业务。
国办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等专网,将根据国家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实现与政务内网或政务外网的互联。
机要网即党政密码通信专网,是承担党政的核心密码通信工作专用网络,与党务内网及其他网络实行物理隔离。
支撑层 由支持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各类硬件设备及软件产品所组成,包括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存储设备、操作系统、开发平台、数据库系统等,为其它层提供技术运行环境。
信息资源层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开发体系、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体系,以服务利用体系建设带动信息资源采集、开发体系建设。通过对关系型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多媒体数据等资源,及应用资源分散业务数据的整合,利用统一的数据交互平台,实现全省各政务部门的数据交互、共享、采集、挖掘。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建立和完善全省的基础信息库,逐步制定我省的数据标准、数据规范,开发建立各专业数据系统之上的全省电子政务综合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为辅助决策系统提供支持。通过应用层和表现层,为各政务部门、公众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应用层 在集成各类资源、业务流程和各项子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针对电子政务各类任务和服务建立起来的。
电子政务应用框架图
应用层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是实现电子政务各项工作和服务的基础。电子政务应用体系的建设和推进,将进一步梳理和规范政务部门工作流程,提高政务部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决策水平,增强政务部门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政务部门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电子政务应用层可细化为四个层次:集成框架层、公共应用支撑层、应用业务层和公共服务层。
集成框架层上构建数据集成框架、流程集成框架以及应用集成框架,实现不同地域、不同工作流程、异构数据资源、不同应用软件的集成。公共应用支撑层提供全省各类基础应用,包括数据交互平台、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为上层的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公共的平台和支撑,改善我省整个电子业务环境。应用业务层是开展推进服务政务的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政务部门内部工作效率,利用电子政府手段,规范政府运行模式,增强政府对经济和市场的监管能力。公共服务层是通过规范行政审批制度,转变工作方式、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
在这四个子层中,集成框架层、公共应用支撑层为整个应用体系的后台,是对各类原有应用、数据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并通过统一的数据交互平台加速和推进应用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用业务层和公共服务层为应用体系的前台,是直接面向政务部门、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的。通过这四个层次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作用,使应用层成为统一的集成服务平台。
表现层 各级政务部门、大专院校、军区、驻军、武警及企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拨号、移动等各类接入手段,利用WEB、Phone、Fax、SMS方式,访问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各类信息的索取和各项业务的网上办理。
安全保障体系 作用于以上各个层面,对任何一个层次以及层次之间的应用、数据交互、资源共享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保障网络安全,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通过安全保障体系,促进电子政务安全、健康的发展。安全保障体系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保障。
电子政务软环境 围绕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和推进特点的标准和各类规章制度。同时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维护的管理系统和公务人员的培训体系,创造有利于我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软环境保障电子政务顺利、持久、快速发展。
面对政府公务人员、企业、公众服务 电子政务的性质决定了电子政务的三个服务层面,为政务部门内部服务(G2G)、为企业服务(G2B)、为公众服务(G2C)。电子政务通过对政务部门内部服务,提高政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通过对企业和公众服务,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树立阳光政府形象。
四、基本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搭建符合国家要求并适合我省电子政务发展的网络硬件环境。同时积极开展有利于我省电子政务发展的电子政务标准、法规、管理制度、培训等软环境的建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和服务,省级基础性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于统一的交互平台,积极推进基础应用支撑系统、联网办公系统、“一网式”审批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各类应用。全面实现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的自动化,部门之间办公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运行模式。增强政府监管职能,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高和加强我省各级政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氛围。
(二)阶段目标
2006-2007年完善省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电子政务子网建设。继续提高各级各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完成省、各地市应急系统、网上信访系统、网上审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重点工程的建设。继续推进信息交互平台、“一网式”审批和政务呼叫中心等系统的建设和广泛应用。进行政务、统计、财政等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工作,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完成我省的CA中心的建设,并逐步开展应用。完善我省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和网络安全机制。大力推进地市级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完成所有县、区电子政务网接入和中心平台建设。
2008-2010年,逐步实现电子政务网络的带宽升级,实现省级中心结点带宽由目前的155M提升到622M;省到地市带宽由目前的10M提升到155M;地市到县带宽由目前的2M提升到4M;使黑龙江省电子政务网真正成为一个宽带、高速的专用网络。省、地市、县市三级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门全面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有条件的县市区,进行乡镇、社区的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同时要逐步完成地市电子政务内网建设,2010年底前完成县市级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完善政务部门各项业务应用,发挥电子政务的监管作用,全面开展省、地(市)、县(区)、乡(镇、社区)各级政务部门面向公众的“一网式”审批系统。完善以四大基础数据库为主的政务数据仓库建设,加大对企业、公众,特别是农村的信息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我省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和网络安全机制。实现主要设备、数据的异地备份,骨干网络的安全冗余。
(三)远景
到2010年,实现全省四级网络体系较为完善,各级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门全面接入电子政务网,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完善,标准统一,内容丰富,各项应用系统成为政务部门办公、服务、决策的主要手段。基于无线宽带技术的移动办公业务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安全的G2G、G2C、G2B服务。电子政务系统成为对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企业、公众办事的重要平台。
到2010年,电子政务成为政务部门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作模式。90%以上部门内部办公实现电子化无纸化,业务数据全面数字化,形成符合标准数据库,并实现网络化处理;同一部门内省地市县市区三层之间业务处理80%以上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不同部门间办公业务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处理达到70%以上,不同部门间业务协同电子化网络化处理达到60%以上;政务部门通过互联网、公话网、移动网实现对社会服务要达到服务事项的50%以上。通过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推进我省经济的发展,创建我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主要任务
根据我省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为完成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的基本目标,制定我省“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在逐步完善网络建设的同时,加强安全体系和软环境的建设,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体系的建设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强力推进电子政务,更好的为机关、企业、公众服务。
(一)强化电子政务的服务宣传力度,打造适合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环境
1、提高对政务部门工作人员、企业、公众的信息服务力度和质量。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将政务部门掌握的大量有用、适用的信息,利用电子政务的各种手段,提供给公众和企业。特别要加大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务部门之间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强信息的交互、整合、挖掘,避免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
2、发挥电子政务外网、内网、专网、互联网各类网站的宣传优势,向各个不同层面的群体,宣传我省“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十一五”期间对我省老工业基地改造、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六大产业群、建设六大基地,创建和谐龙江等工作的各类政策、文件、信息、经验等,利用各级、各类电子政务网站进行宣传。同时利用网络交互的方式,广泛征集、吸取意见和建议,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3、强化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网上办事的能力。“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网络优势,实现政务部门内部和之间的网上办公,提高政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政务部门对企业和公众的网上办事,推进“一网式”审批、呼叫中心等与企业发展、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
4、针对 “十一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交互平台和基础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开发一系列专项业务系统。建立以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发展区域性经济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管理信息系统、东部煤电化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加快生态省建设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管理信息系统,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的招商管理信息系统等等。
(二)进一步完善网络体系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环境
1、实现省、市、县三级领导机关及其下属部门全面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有条件的县市区,进行乡镇、社区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地市以上需将中直单位、大中专院校、驻军,大部分大型企业、社团等接入电子政务外网。
2、实现省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完善电子政务外网四级专用网络。利用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3、根据网络流量的增长,扩展全省电子政务网带宽。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网络优化工作。使黑龙江省电子政务网真正成为一个宽带、高速的专用网络。
4、地市级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时将根据应用、数据资源合理配备。县(市、区)根据所在地市电子政务管理部门要求下进行建设。
5、建成覆盖省属各部门和地市县政府部门的三级二层政务内网网络。三级即省、地市、县;二层是指省到地市以及地市到县两个层面,且这两个层面要物理隔离。省到地市层面要建成联接省级领导机关、部分委办厅局和十三地市政府的专用网络。地市到县层面要建成联接市级领导机关部分委办厅局、县、区政府的专用网络。
6、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要求,以国办安全和应用支撑体系为源点和枢纽,部署黑龙江省政府专网,建设省一级的安全和应用支撑平台。
7、整合目前已经存在的各类专网。
(三)大力推进应用体系建设,确保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实效
1、全省各级政务部门积极推进内部应用系统建设,开展各级、各部门的广域网办公系统的建设,实现有限部门、有限业务的跨部门、跨地区联合办公,实现各类政务信息、数据、文件的网上交互,实现公文电子化、公文管理数字化、公文交换的无纸化和公文审批的网络化,提高政务部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2、全省统一推进政府监管类的各项应用系统建设,实现联网审计、网上采购、网上招标、电子福利、电子工商、电子税务等,利用电子政务手段,规范各级政务部门内部运行机制,增强政府对经济和市场的监管能力。
3、全省各级政务部门加强对社会服务的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加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并以此作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电子信息、证件、就业、信访、投诉等服务;积极开展“一网式”审批业务,规范行政审批制度,转变工作方式、公开办事流程、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公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规范审批制度,改变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体现 “阳光政府”的形象,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4、推进数据交互平台、应急指挥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身份认证中心等一批基础应用系统的建设,省、市、县统一规划,分布实施,为我省开展的各项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平台,改善我省政务环境,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交易渠道,提高全省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全省投资环境改善,增进社会效益和提高经济效益。
5、加大各政务部门的网站建设和服务力度。各级政务部门网站要作为各部门政务公开、服务公众和企业的窗口,根据部门的职能和特点确定网站功能,体现特色。各级政府办公室(厅)应加强对同级政府所属部门及网站下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指导、管理和资源整合。
(四)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和服务力度
1、全省各级政务部门加强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消除信息孤岛,加强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等专业数据库的联动,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2、进一步完善数据交互平台建设,作为各部门开展联合办公的基础交换平台,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采集,对共性标准进行整合和进一步规范。
3、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完成我省基础数据库建设,并逐步制定我省的数据标准、数据规范。各地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
4、整合各专业数据系统的关系型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建设全省电子政务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全省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5、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大向农村欠发达地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力度。
(五)完善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1、完善省级中心平台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全省统一标准进行各级电子政务平台防病毒、防攻击、防入侵等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按照国家机要部门、安全部门、保密部门的要求,进行电子政务内网、专网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
3、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制度,强化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制管理,保证电子政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在确保网络体系安全的同时,加强信息资源体系、应用体系、接入、管理的安全保障工作。
5、全省统一组织,各地市积极配合,每年进行一次网络安全评估、安全审计,建立网络安全运营制度、应急响应制度,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应急响应速度。
6、进行重要数据、设备的异地存储和备份,实现骨干网络的安全冗余。
(六)建立适合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环境
1、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建设。成立黑龙江省电子政务标准化组织机构,贯彻、落实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要求,组织、指导、审查、建立有利于我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各类标准,“十一五”期间着力制定我省“电子政务基础数据资源规范”、“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规范”、“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并加大贯彻实施力度。
2、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电子政务培训和考核。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注重实效,分步实施。对各级领导、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技术支持管理人员三个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电子政务理论、基础知识、应用操作、IT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培训和考核。
3、加强电子政务制度建设。随着国家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进展,针对电子政务的各项内容,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初步建立起电子政务法制体系。推动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结合信息公开、共享工作和电子政务建设,根据法律规定和履行职责的需求,明确相关部门和地区信息共享、交互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办法”、各类应用系统的使用管理办法等,一批推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配套制度。
六、保障措施
强化领导,加强配合。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在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进行。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加强督促,有计划、有力度地搞好工作推进。各部门要落实专人,全程抓好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保障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开展。
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电子政务建设、维护资金纳入全省及各地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同时在充分利用好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和融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电子政务健康持续发展。
充分依靠专家,充分依靠高校技术资源。在把握建设方向、制定技术方案、审批、招标等各个环节要充分发挥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作用、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依靠我省高校的技术资源,发挥他们的优势,实时引进和开发利用IPV6、NGN、3G等新技术,确保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起点高,技术领先。
规范电子政务项目,优化流程。规范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建设程序,逐步建立电子政务规范项目立项审核、采购招标、工程监理、系统测评和验收评估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监督体制,努力使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科学合理有序开展。
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培训,使其成为电子政务的使用者和推动者。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培训,较好运用电子政务各项应用系统开展工作。加强对电子政务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建立起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的电子政务管理与技术人员队伍,确保我省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技术领先、方向准确、管理科学,为我省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提高防范能力。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采取技术手段,强化优化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切实保障信息资源与网络安全。尽快开展我省数字认证中心的建设和应用。
把握好政务公开和涉密信息安全的关系。要明确界定公开的、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不能公开的和严格保密的信息,做到既便于查询,又不致泄密。要在保证信息共享的前提下解决安全问题,建立高度可信的政务信息发布系统。
七、规划依据
(一)《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
(三)十六大报告。
(四)中共中央办公厅(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党委办公厅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厅字[2003]1号)。
(五)《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
(六)中办发[2004]34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七)《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八)省政府2003年第十五次专题会议精神。
(九)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2005年第一次会议精神。
(十)中共黑龙江省委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领导小组文件(黑改发[2003]1号)《关于印发〈2003年全省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实施意见〉的通知》。
(十一)省政府2003年第四次省长办公会议精神。
(十二)省政府2001年第七十七次省长办公会议精神。
(十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1]25号)。
(十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36号)。
(十五)《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
(十六)全省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