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解决看病难的有效措施
来源:四川政协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年来,看病难问题的凸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城乡医疗资源的不平衡。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特别是优良资源都在县、市级以上的大医院。与之相反,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现象十分突出,农民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我省某县一农民曾亲历这样的事:右下腹疼痛这样一个并不太严重的病,他却一治就是15年,除了家里贫穷之外,另一个拖延了治疗时间的重要原因就是现代医疗离他们太远。当地乡镇卫生院由于离家最近、花钱最少,成了这位农民治病的唯一选择。多年来,他多次出入当地乡镇卫生院,其设备的简陋、条件之差让他心酸——一个3人组成的卫生院,一半是危房,一半是接诊和住人两用的卫生院,卫生院中唯一能用的诊疗设备是一个旧得发黄的听诊器,落满灰尘的药架上是一些并不值钱的药品。据调查显示,我省农村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乡镇卫生机构设备简陋,功能低下。在所有乡镇卫生院中,仍有50%以上的单位无住院设施设备,无手术室,无X光机和检验仪器,有的仅凭血压器、听诊器、体温计这样的“老三件”进行诊疗。

  但当我们把视线移至成都的那些大型医院时,情况截然相反:医疗设备和技术都是一流的,专家众多,知名度高,医院内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初诊、交费、检查化验、复诊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会排队,据统计其中50%以上却是成都市以外的患者。

  针对城乡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民盟四川省委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用信息化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共享》的提案。提案指出:城市人口在医院设备、床位、医生拥有量上远远超过农村,一些城市医院的大型设备配置数量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之下,偏远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却非常薄弱,缺少必要的看病就医条件,不少人不得不长途跋涉、异地就医,既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经济负担。要解决这一问题,改善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搭建城乡医疗一体化的平台无疑是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手段。然而,我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却不高。即使在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成都市,其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在西部地区不过属于中游而已,基本局限在药物管理、财务收费等方面,没有充分开拓为临床服务,这与成都市的整体发展意识、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和在全国城市中所处的地位不相协调。至于我省其他地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水平更是可想而知了。

  当然,目前很多基层医院已经开始意识到信息化的优势,准备创造条件积极上马。因此,民盟四川省委结合我省省情和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用信息化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共享”的思路和办法,提案中建议:

  以四川省省级医疗数据中心项目的启动来促进省内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在我省的首批试点医院全面实现数字化,树立数字化医院临床诊断和城乡区域间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全新模式;利用公共网络逐步实现四川省医疗卫生数据库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城乡医疗一体化、公共卫生、急救、卫生执法(四网合一)的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络;推出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大型医疗软件和硬件产品系统,奠定医疗行业大型数据库基础;以数字化带动传统医院进行流程再造,可使医院管理层在第一时间掌握医院的运行情况,提高医院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整体水平,由此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缩短病人滞留医院的时间,建立病人的健康档案,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逐步缩短城乡医疗水平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