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如何发展,农村怎样建设至关重要,而第三产业的邮政业如何服务支撑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是一篇大文章。农民增收需要邮政支持,农业发展需要邮政推动,农村进步离不开邮政服务支撑,邮政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把农村邮政服务放到邮政全网服务发展的大格局中,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要把邮政纳入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加速农村邮政基础设施的投入,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是各级政府应关注的内容。在这当中,相关部门应重视建立邮政服务农村的普遍服务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农村邮政网络,使邮政纳入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邮政服务网络在农村的覆盖和延伸也可联合依靠社会力量,发展委代办和流动服务等形式服务“三农”。邮政要根据发展需要,搭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办电子邮政、电子商务政务,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带动和辐射新农村建设。
科学规划农村邮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农村分支机构投入大,回报率低,收益少,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关系,从政治高度、战略角度、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考虑,提高对建设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肩负起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发展,邮政基础服务向农村延伸,引导、吸收社会资金和联合利用社会力量投向农村邮政设施网点建设,这是形式的需要。
建设新农村,需要构建邮政“三农”流通配送服务体系
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生产发展,大力扶持农村产业化,发展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保持农村经济稳定增长,需要加强农工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邮政覆盖面广、点多、线长,是沟通城乡联系的枢纽和桥梁,服务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优势独特。充分发挥邮政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联系密切的优势,可以推进培育造就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保障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实施农村文化工程,使文化下乡、书报刊进农户,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邮政服务新农村,要完善配送物流、储蓄保险、资金流通、信息传递服务体系,把邮政建成农村绿色流通通道、资金信息服务渠道。各级政府在推进农村流通渠道和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中,要重视农村邮政与建设新农村同步发展。
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积极发展邮政储蓄信贷及保险保障服务
在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中,邮政金融业务为农民、农业提供储蓄、小额贷款、汇兑、绿卡交费代理、送款等业务,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考虑安排在农村的邮政储蓄自主运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办理借贷服务,保障农村生产和消费,支持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新农村建设。
我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0%%,决定了邮政网络的发展水平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特别是与“三农”息息相关。邮政金融服务将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新的增长空间,发挥好邮政在农村保障方面的作用,邮政要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开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简易人身财产保险、涉农产品保险等险种,发挥社会稳定器和农村经济保护伞的作用。建立、完善农村邮政储蓄信贷信用体系,创新农村邮政投融资体系建设,在城市开办的金融业务在农村推广,邮政引领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意义十分重大。
新农村文化文明建设,拓展了邮政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空间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时,首次把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并列提出。文化立国,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文化建设。邮政要充分认识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农村发行网络渠道建设,发挥文化在促进
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送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科技文化产品下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文化方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事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邮政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农民文化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邮政需要拓宽文化产平服务“三农”领域,建立农村文化产品流通、发行、配送和分销网络覆盖,增强农村邮政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地邮政要搞好农村出版物发行,为县、乡文化图书馆(站)
配送书刊,配合农民文化设施建设,多推荐农村实用读物,鼓励引导农村全民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