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启用
来源:南京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南京日报报道】江南四月,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国内先进、省内一流、布局科学、高度信息化的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在今天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正式启用。

设在紫竹林3号、建筑面积32090平方米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从硬件到软件都可称国内先进,将承担南京市重大疫情的监测、预警、评估、决策和急性中毒及重大伤害的急救、处置、指挥及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应急指挥中心与毗邻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部、市第二医院形成了占地面积约100亩的市公共卫生基地,标志着我市已基本建立起具有权威性、反应灵敏、高效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于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程提前300天完工

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工程项目,是按照2003年9月16日市长办公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卫生建设的精神确定建设的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项目。2004年3月18日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7280万元。

该项目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支持,从项目选址到设计方案的确定,以及施工建设进度都得到了市领导的关心。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率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亲临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现场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指导项目建设,在市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蒋宏坤市长三次指示拨专款解决建设资金,保证了该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市卫生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由局领导挂帅,在系统内抽调有经验、懂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现场建设班子,配合工程监理,严把质量关,该工程国家定额工期为645天,市卫生局依照工程的特点,采取同步实施的方法,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严格施工工序,在工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压缩工期,只用了330天时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资金,使建设费用有效地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该项目地下室和主体工程均一次性通过市质监站的质量验收。

软件与硬件建设“并驾齐驱”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市也加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软件建设。

目前已经建成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辅助支持系统软件,主要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医疗救治资源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组成。通过疫情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实现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和预警预报;通过医疗救治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医疗救治资源信息的在线上报及其它多种途径的采集、传输、存储、查询、统计分析与综合管理;通过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规范化,提高应急决策与指挥调度的科学性与智能化。

通过加强硬件与软件的建设,建成后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能够通过GIS技术、数据仓库技术、通信、网络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自动化系统,实现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与应急处置。

四大功能彰显应急效率和科学防治

入驻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大楼的包括应急指挥中心、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血液中心等单位。这些公共卫生机构的集中办公,将有利于整合力量,协同作战,全面提高我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处置效率和科学防治。而设置在八楼的应急指挥中心更是具备了四大功能:

一是应急指挥。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承担着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的职责,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指挥医疗救治工作,确定预警级别,提出相应应急反应措施,全程负责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预测、预警、处置、结束、善后等工作。

二是疫情分析。应急指挥中心通过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实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上报和传输,并基于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方法,通过网络技术、GIS技术、统计等手段,对我市传染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汇总,研究、分析我市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规律,及时提出预警预测,跟踪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的变化趋势,及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供领导决策。

三是信息上报。应急指挥中心可以通过指挥大厅大屏幕进行工作汇报,也可以将疫情信息等工作情况通过网络向省市领导汇报。

四是视频交流。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能够与省、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市政府、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通过专线,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及时交流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平战结合,24小时运转

中心启用后,将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日常由市卫生局应急办、疾控中心急传科和信息科人员组成,实行24小时值班,主要进行疫情分析,对全市传染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汇总、研究、分析,及时提出预警预测和预防控制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部门立即进入指挥中心,全面负责对事件的实时响应和调度指挥。

应急指挥中心的建成和启用,标志着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迈上新台阶,它将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全市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公共卫生保障。

市卫生局将依托应急指挥中心网络系统,逐步实现与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报告联网和资源共享,形成指挥有力、信息快捷、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体系。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1年6月,是由原南京市卫生防疫站等6家单位合并组建而成,是集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业务培训与指导、技术咨询与服务为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中心本部及2家医疗分支机构组成,现有员工517人。

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为重点,大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应对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人员培训和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年来,中心及时处理了近700起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先后经受住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炭疽可疑邮件包裹生物恐怖事件、9.14特大投毒案件、“非典”疫情、人禽流感疫情、肠道及结核病突发疫情、十运会卫生保障等重大活动、事件以及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的考验。

同时,中心进一步加强试验室能力建设,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更新和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拥有气质联用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荧光定量PCR仪、Ⅲ级生物安全柜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4台(件),并于2003年通过了中国试验室国家认可,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可在美、英、日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认。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建于1958年10月6日,历经几代人不断的艰苦奋斗,中心已成为一所集采供血、科研、教学于一体的采供血机构。1993年中心通过了卫生部组织的评审验收,成为我国首批经卫生部验收合格批准的血液中心之一。

中心新建采供血大楼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中心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开发,十多年来,中心科研硕果累累,获国家、省、市和卫生局科学技术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共24项,尤为可贵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输血器”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广泛应用,目前已进入国际市场。

中心现有在编在岗职工109人,下设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质管科、血源科、体采科、检验科、成分科、计供科、研究室等10个科室。市内街头停放六辆采血车、并设一个献血屋,在六合区、溧水和高淳二县设立三个分站。

中心1986年起就开创了南京市无偿献血工作,为全国最先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单位之一,2005年无偿献血量达17吨,为省内之首。中心成分输血达99%以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心除了承担全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的鉴定、疑难配型外,还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植活测定、移植配型等服务。中心司法鉴定所为江苏省第一家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亲子司法鉴定机构。

 

南京市急救中心

   南京市急救中心成立于1956年8月,原为南京市总救护站。中心设机构1室4个科:办公室、急救科、通讯调度科、车管科、总务科。中心现有职工88人。

急救中心救护模式为院前急救型。中心主动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市区地域、人口、医疗等综合因素,建立5个自管站,12个网络分站。急救半径2至5公里,使120急救在最短时间把初步救治措施送到伤病员身边。中心出救逐年以20%速度增长,2005年出救已逾4万次以上,安全行车45万公里,配置普通型急救车26辆,监护型救护车5辆,车辆配置GPS卫星定位系统。

中心通讯调度室于1994年1月开通120电话,于1999年4月兼有线、无线、计算机调度设施,装有60条数字中断线,回车率小于2%。

中心经历了50年发展历史,急救应急能力和出救次数在全省同行中属于领先地位,中心有多年从事院前急救经验丰富的医、驾人员,主要担负全市郊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突发性灾难事故的现场抢救任务,同时承担为病人到外地长途救护任务。

中心曾参与非典疑似及高热病人转运1196人次任务、参与重特大突发事故等抢救任务30余起,为减少灾难损失做出巨大贡献,曾获世会华商大会医疗保障立功单位、市“抗击非典”医疗保障先进集体,“十运会”医疗保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南京市卫生监督所

南京市卫生监督所成立于2001年6月,为市卫生局行政执法的执行机构,受市卫生局委托行使卫生监督执法职能。

根据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市卫生监督所主要职责是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学校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依法监督管理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

近年来,市卫生监督所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紧扣“十运会”食品卫生保障、国家文明城市创建、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食物中毒与“禽流感”预防控制等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以大力推进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为契机,不断强化餐饮业卫生监管,督促餐饮单位改善卫生硬件条件;围绕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加强对大型活动(会议)的食品卫生监督,尤其在“十运会”卫生保障工作中,全所卫生监督人员克服困难,创造了国内大型运动会未发生食物中毒的奇迹。

近两年来,全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率持续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市卫生监督所加大食品、公共场所、职业卫生等的监督检查力度,公布食品、化妆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监督抽检结果,依法查处了一批危害群众健康的大案要案。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医院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处置、医院污水处理等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机构卫生监管,取缔非法行医窝点,规范了医疗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