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宁波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同比增长30%。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跻身全球港口20强,被誉为“宁波港速度”。带着好奇和敬佩,记者4月6日来到这里感受“宁波港速度”。 上午8点半,记者在港口内遇到宁波九龙物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徐彬,他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的集装箱卡车到宁波港集装箱堆场去提箱,如果龙门吊的操作员在接到指令后2分钟内不启动机器的话,马上要受处罚。” 宁波港集装箱三期码头营运操作部经理朱龙剑证实了徐彬的说法。“集装箱卡车进提箱的‘1小时率’是宁波港的一个重要服务指标,这要求操作人员1小时以内完成查找、吊箱、装车等流程”,朱龙剑说,“这个指标这些年一直保持在997%以上。”此外,宁波港集装箱三期码头的单机效率、船时效率、查验箱的移箱到位时间等港口服务效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一流港口的水平,客户满意率达到95%以上。“这得益于我们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朱经理说,“新系统覆盖了码头作业的各个层面,不仅管到集装箱更管到人,全面提高了码头工作效率。”而以“一次输入、多次使用”,“一个窗口、全面查询”、“一次交费、全程通关”为目标的宁波电子口岸一期12个开发应用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外贸物流行业节省成本约15亿元。 记者来到宁波港集装箱三期码头办公楼的控制室,透过落地窗清楚地看见不远处码头上正忙着装卸两条集装箱大船。监视器上从1到50依次显示出码头、堆场、仓库等场所的情况。“每条船靠岸前都会把该船的配载图传到控制室,图上显示船上装了多少集装箱,哪个舱位的箱子需要卸下,如果要装箱的话,放在哪个舱位等信息,”值班经理钟波介绍说,“我们把这些信息处理成一条条指令分别发到现场指挥员、集装箱卡车司机、龙门吊操作员等接收终端,他们会按照指令要求执行。” 去年初以来,宁波港投入1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在建、新建的码头和配套设施相继投产,码头设施配置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记者在现场算了一下,一条作业线平均每小时装卸30个标箱,其中7号桥吊所在区域需要装卸的箱量远远超过其他5条作业线,被称为“M路”。“宁波港有M35的服务承诺,是指最繁忙作业线的装卸效率要超过每小时35个标箱,我们最快可以达到58个标箱呢,”现场指挥员周勇说。 在与控制室和现场指挥多方沟通以后,记者终于获准登上刚刚结束作业的12号桥吊,坐上桥吊限载5人的电梯,踏上50多米的高空作业区。 工作小车内的空间只有5平方米左右,记者坐在中间的驾驶位上,两边是操纵杆和一些按钮,还有一个对讲机。“指挥员通过对讲机告诉我今天负责哪个车道,要拿的箱子在什么位置,”干了5年桥吊司机的王宏勇说。驾驶位正前方和脚下都是透明的钢化玻璃,王宏勇拉动操纵杆,小车顺着轨道滑去,下面钢缆拽着的吊具不住晃动,小车也随之剧烈抖动,记者在车上觉得头晕想吐。“我以前也晕,爬上桥吊还挺害怕,现在都习惯了,”王宏勇说。记者坐下才发现,将脚下那个不停晃动的吊具对准船上20英尺长的集装箱和地面的空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刚开始也对不准,只有来回练习,不熟练是肯定不让上岗的,”王宏勇说,“我们24小时轮番作业,每班8小时,我现在每个月平均能吊1900个箱子。” 下午4点,记者在宁波港集团总裁李令红的办公室听李总如数家珍:目前,宁波港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成为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港口,现有生产性泊位191座,包括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座,其中5万吨及以上至25万吨级的特大型深水泊位25座。通过宁波港,不产铁矿砂的宁波,为全国30多个钢厂输送着铁矿砂原料;不产油的宁波,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不产煤的宁波供给着一大批电厂,使浙江成为南方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并已成为远东最大的液化品中转基地。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去年突破500万标准箱,意味着一年可为宁波经济带来400多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 夜幕降临,宁波港口内灯火通明,风平浪静,入港船只如同被揽入母亲温暖的臂弯。远处,机声隆隆,焊花飞舞,由宁波市和舟山市联合建设的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前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这是为整合宁波、舟山港口资源,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推进两港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决策,整合后的“宁波—舟山港”将全力跻身世界港口三强,力争在202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超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超1500万标箱,成为世界级港口和现代化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