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自主创新体系提升城市竞争能级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五"期间,青岛市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重点实验室为 龙头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中介服务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创新政策环境日趋完善,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竞争能级。

据青岛日报(记者 张子倩)报道,知识创新体系硕果累累。2001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并相继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共支持资金7000多万元。2004年,青岛市首次启动"科技将才"工程,支持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已支持了海信集团战嘉瑾团队等3个创新团队和20位科技领军人。目前,青岛市拥有各类专业人才70多万人,从事各类科技活动的人员超过7万人,高层次人才4000多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等各类国家级优秀人才近千人。2005年,全市部、省、市三级重点实验室达到88家。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市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和企业研发机构为基础,基本构成了城市塔型创新体系,逐渐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群体。"十五"期间,青岛市市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191项,获经费支持4.9亿元,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72项,申请专利1647项,授权专利444项,其中发明专利91项,转化科技成果243项。

技术创新体系日臻完善。青岛市企业在科技投入、科技人才、科技条件和设施、知识产权、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已经占据主体地位。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市R&D经费支出的86%,研发投入占全市的约90%。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超过5%;企业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市的80%,授权量占50%以上;海尔集团平均每天开发新产品1.6项、申报专利2.7项;海尔、海信、青啤等36家企业形成国际标准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48项;海尔"防电墙"技术和"双动力"技术率先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电国际标准;海信集团"技术孵化产业"的自主创新模式叫响全国,数字电视视频处理芯片结束了中国彩电无"芯"的历史。作为全国首批企业研发中心试点企业,海尔、海信正在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研发中心。去年底,海尔、海信、明月海藻、易邦生物、高校软控等5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一数字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技术创新体系不仅造就了众多名牌企业,而且培育了众多创新后备队,中天信息、金王、广源发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崭露头角,成为城市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创新服务体系初见成效。"十五"期间,国家海洋科技资源、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制造业信息化等一批国家、地方科技服务平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技术产权交易所等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机构不断成长壮大,并带动了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专利商标、信息咨询等上千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群体,为全市科技型企业搭建起技术、信息和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