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信息化加速 新品开发周期从65天降至35天
来源:南京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政府累计投入2300万元,产生综合效益1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软件企业实现收入10亿元以上,示范企业新品开发周期从平均65天降至35天——记者日前从市科技局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每年投入500万元,继续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信息化成为传统制造业现代化改造的“加速器”

金城集团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国家级示范企业,通过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平台,全国近400家摩托车零配件供应商通过其电子采购平台,实现网上实时交易;国外客户则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订购外销产品和备件。信息化改造还使金城集团焕发新生机: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品研制速度加快30%,月平均在销品种有300多种,月平均生产品种有200多种,出口量以每年80%的速度增长。同样是传统行业,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从管理信息化入手,构建了办公、管理、生产信息化平台,不仅每年节约成本达150万元,劳动生产率更提高了4倍。

  这两家企业是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缩影。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建立企业采购、生产、质量、成本等各流程的数据平台,实现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从2002年起,我市在机电、轻工、化建、纺织、医药五大产业中,每年选择50项示范工程,运用近10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带动近10家相关软件企业的规模发展。这项“5511工程”,不断演绎着信息技术“点石成金”的故事:市科技经费累计资助仅23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3.77亿元,产生综合效益10亿元以上,全市制造业中,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普及率达到90%以上,新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30%以上。

  信息化将覆盖更多中小型企业

  每年500万元政府资金引导,继续施行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把目光转向更多中小型企业。据介绍,“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市把信息化作为企业自主创新支撑点,加速从长三角制造中心转向“创造中心”。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全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我市今年把信息化提档升级的目光更多地聚集在各大产业链中的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促进信息化应用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我市制造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软硬联动”将成为我市信息化亮点。据悉,为扶持相关软件企业发展,我市今年将组织对制造业信息化共性技术公关,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制造业信息化品牌产品,打造一批以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为核心产品的骨干软件企业,加速向全国软件名城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