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课堂丰富了起来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海洋馆的外景,这些绚丽多彩的小动物就是珊瑚鱼,这个是凶猛的鲨鱼……”随着生物老师吴小珍对幻灯片的讲解,第一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农村学生兴奋不已。
这是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德山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生物老师在给学生演示自己做的课件。一位学生说:“我们太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了。它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枯燥的变成有趣的,把单一的变成多样的,把静止的变成动态的,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从2004年秋季开始,新课改教材在编写上十分注重情景教学。然而,由于新教材对新设施和新教具的配套要求较高,农村学校根本无法达到,课堂上就只能纸上谈兵。而且,由于缺乏参考书,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也解答不出来。”吴小珍老师说起新课改之初的一些尴尬事,满脸的无奈。
“现在不同了,多媒体技术真正是帮了老师,活了课堂,使农村中小学也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吴老师说。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师资缺乏、教育质量不高的局面。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项资金的投入,更是一项智力的投入,它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希望。
农村教师
信息技能较低
业内人士说,将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抉择。
但是,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从学生到老师,连电脑都没见过。有的学校虽然获得一些捐赠的电脑,但由于教师缺乏电脑操作运用知识,致使很多硬件设备闲置。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极为低下。
相关教育专家指出:“全面启动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农村师资队伍,提升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素质已成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缩小农村教育的数字鸿沟。”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培训处处长唐京伟告诉记者,2005年5月30日,教育部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时,特别强调要强化对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其实早在2002年教育部的一个计划中,就有一项明确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网络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的计划。计划指出,在未来2~3年内,农村教师将接受一次轮训。然而,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对此,教育部明确态度———在以国家为主导的基础上,支持、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培训农村教师。
“携手助学”
师资培训项目启动
2003年11月20日,教育部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了旨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方法输送给农村教师的“携手助学”项目。
“携手助学”项目师资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以弥补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在质与量上的不足。培训目标是在5年内为所在省份每所农村中小学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
微软(中国)教育行业公共事业部总监左京允介绍,在对农村教师培训时,“携手助学”项目特别注意紧贴教学应用,在培训中选用的大量教学案例都是老师们需要的,许多案例让老师们耳目一新。
左京允告诉记者,截至2006年3月底,已有超过2.1万名来自农村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参加了基础信息技术培训,从而使700多万名农村学生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