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我受邀在搜狐总部参加了一场由《商界-中国商业评论》杂志举办的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内容方向很有意思,着重是探讨“信息时代的100个管理挑战”。想想自打中国广泛普及互联网以来,我们早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非常显著的信息时代,这一点与企业的“信息化”是显然有区别的,因为企业的“信息化”是可以自主的、有选择性的,而信息时代则不然,它是被动接受的、并且是必须面对的。这就像中国从毛泽东时代进入邓小平时代一样,是一个人人都不可拒绝、也不可逃避的现实。然而直到今天我们才开始真正认真讨论信息时代的管理挑战,这不得不说明信息时代已经严重地改变了我们过去固有的很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甚至已经到了一种必须进行自我颠覆的炼狱境地。
在那天的研讨会上,我根据自己对管理的粗浅理解,非常直观地提出了10个管理挑战的内容,后来仔细整理出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8大管理挑战,现在给大家共享。也算是给该刊的一点贡献吧。
1、信息泛滥时代的信息不对称,直接考验管理者的信息思辨能力。
越是信息爆炸时代,就越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很自相矛盾的理论。因为很难想象今天的社会信息如此丰富居然还会有什么所谓“信息不对称”的说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现在出现了大量的猎头、服务代理等中介性行业,而以前却没有这些行业?也就是说,在资讯最为发达时候却往往最容易出现“买方找不到卖方,卖方也找不到买方”的“双盲”现象,由此才诞生了大量的中介服务机构,如培训公司、猎头公司等行业。其实仔细想来也并不难理解,我们经常说现在资讯泛滥,信息爆炸,但是真正挖掘起来,就不难发现,在你探寻最想要的信息的时候,就必然会有许多干扰信息或虚假信息,因为各种信息实在是太多了。而你要想有所甄别,从中挑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必须要耐心搜索,所以就难怪GOOGLE和百度会如此火爆。
但是,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的决策往往是很难通过百度简单搜索就能轻易解决的。正像利郎商务男装的那句广告语所言--纷繁世界,多则惑,少则明,简约不简单……那么,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市场信息,企业家如果没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恐怕是够“吃一壶”的了。因此,信息时代,当然要先从信息的思辨能力锻炼开始,这大概就是信息时代的第一大挑战罢。
2、企业形象的全方位展现,直接考验企业的公关管理机制。
对一个企业而言,过去通常都有专门的新闻输出机构,或者说起码企业自己可以掌控自身信息的舆论导向。直白一点说,就是想让人知道哪个方面我就让他知道,不想让他知道的他就不知道,除非是像欧典地板这样的出现了违法乱纪的行为,否则的话,对于企业的一些无关痛痒的内部花边新闻,外人通常就不知道了。
而今天的信息时代则不然。对所有企业而言,你当然想让人知道自己正面的东西,而不想让人知道负面的东西。但现在是无论你想不想让人知道,人家都可以从网上快速知道。只要随便点击某个关键词,就马上会有“相当”一部分与这个企业和企业家相关的信息完全展现在你面前,比如王石爱游山玩水,潘石屹喜欢演电影,张朝阳曾经在网上公开过一张非常性感的半裸艺术照等等。这些信息如果在过去是很难被大众所知道的,但现在就这样被网络搞得“路人皆知”了。
因此,就当今的信息时代而言,企业形象的全方位展现,使你倍感是“防不胜防”啊。这对企业的公关部门或者新闻管理部门来讲,给管理直接带来的劳动量和劳动难度难度都比过去是直线上升,而要想做好企业及企业家良好形象的输出与维护,则往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并需要有相当艺术的策略。此为信息时代的第二大管理挑战。
3、优秀人才的“全民共享”,打破了企业人才竞争优势的“专有性”。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用一个优秀的人才的时候,通常是相对“自私”的,这就像谈恋爱一样,通常只希望自己拥有,而绝不允许跟他人共有。从某种程度上说,很多企业时常“念叨”的人才竞争战略,其实就是对优秀人才的排他性占有。
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愿望只能停留在过去的非信息时代而已。一旦到了信息时代,则马上打破了企业对人才的这种“自私性”。比如,如果一个人,不管你身处于哪个具体的企业,只要你能够在某个领域里独树一帜,有所成就,就会慢慢被发现并为全民所用,从此将不再局限于某一单个企业--这是在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根本实现不了的,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后,一个优秀的人才居然可以实现社会共用、全民共享。其实这也是更为全面地发挥了一个优秀人才的社会价值。所以,对整个社会而言是进步的。
实现全民共享的步骤通常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人才比较善于表达或者自我包装传播,那么他本人只要在网络上不断发表具有独特见地的专业文章,久而久之,则自然会被塑造成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他的言论和思想则自然就为全体读者所共享并被不断地传播开来。反之,如果这个人才不太善于自我包装传播,那么,只要他在自己的领域里表现优异,则自然有像“狗仔队”一样的猎头公司慢慢“猎获”,然后便作为“人才商品”被销售出去,他的操作思想和独具个性的手法则通过这种“人才流通”而最终为全民所用。
无论如何,这些在过去来看非常难以实现的效果,对今天的信息时代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但是紧跟着的问题就是,企业如何恰当控制这种优秀人才的流通性,如何通过对一部分优秀人才的“专有”而有效巩固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并且如何有效保证优秀人才的贡献最大化呢?此为信息时代的第三大管理挑战。
4、专业人群的跨企业“解构”,使员工变得浮躁并且“骑墙”。
既然在上述第三条里面说过去的人才流通性没有现在这么强,人才的共享性也没有现在广泛,那么过去企业员工的人际关系也就自然显得比较单纯。比如,过去大家认为的人际关系大多就是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像某一个部门的、几个比较要好的、原来是老同学的等等,大多都是从私人关系上进行划分,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却是,人们的社会交往不单单可以跨企业,并且在跨企业的同时还可以跨行业,不论是来自任何企业和行业,只要大家有着共同的爱好或志向,比如都对营销或者人力资源有兴趣,那么就可以组成一个专业的网络虚拟交际圈。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很多所谓的“圈内人”,在网络上早就“神交已久”,但却一直彼此未能谋面,但并不妨碍大家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网络虚拟圈子,而有一天真正聚到一起的时候,某人一自报家门,便马上有其他人非常吃惊地瞪大眼睛,“早就听说×××,哦,原来你就是啊!”这就像《水浒传》里经常上演的一幕,“久闻及时雨宋江大名,原来你就是公明哥哥。”颇有一种水泊梁山的豪气。好爽啊。
另外,我们往往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一个人居然可以在多元化的不同领域同时得到发展,例如,我可以今天来参加这个主题的营销会议,明天可能参加另外一个主题的管理论坛,后天则可能还会去探讨人力资源话题,而到了周末则可以大大方方地加入一个汽车俱乐部共同切磋车技。而在不同的群落里面交游,结交的也当然是不同的人群。总之,多元化的信息共存直接导致了每个人丰富多彩的多面“变脸”的职业领域。
但是,问题马上就出来了。面对这种跨企业之间的人才解构,在给企业带来更为清新的大跨度思潮借鉴之余,也必然会使人在工作上分散一定的精力。同时也必将会使一部分人变得浮躁。从而萌生出非常“骑墙”的职场哲学,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再顺便瞄瞄别人碗里的,一旦稍有风吹草动,则马上跳槽而去。因此,如何有效做到人才的开阔眼界与春心浮躁的矛盾?将是信息时代的第四大管理挑战。
5、信息资源的横向化发展,使过去的“愚民式管理”日渐失灵。
所谓信息资源的横向化,指的就是,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无论一个企业或是个人,都可以拥有比过去N多倍的信息获取渠道,这对企业固然是好事,因为信息广泛了,就意味着商机也更多了。但对于员工而言,则意味着大家可以更为全方位地客观认识本公司和外面真正的世界,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单纯就只听本公司领导的“谆谆教诲”,这就意味着过去的“愚民政策”已经不灵了,员工也开始日渐“觉悟”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了。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家都变得越来越聪明了,不再那么好懵了。
很长时间以来,有多少企业都是在有意无意地压制着员工个人的发展,很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其实更多的属于一种“奴役文化”,其所谓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则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也是本公司早已设计好的一个“职业陷阱”,什么所谓的“自动自发”、“把信送给加西亚”等等,貌似在给员工做心态辅导和激励,但事实上却很难真正引起员工发自内心的共鸣,相反却往往能受到企业老板和高管的追捧,所以这类励志的伪书往往能被许多老板大批团购,然后发放给员工“人手一册”并指定强制阅读,以至于最后不知不觉成了畅销书。这种强烈的反差恰恰就彰显了里面所暴露出的隐性问题,其实无非都是为了通过道理的说教而让员工心甘情愿并高度自觉地“少拿钱、多干活”,却根本没有想着找到一种非常实用并且能够落地的方法来告诉员工如何能让他们“干好活,多拿钱”。这是多少年来一直被企业刻意“本末倒置”的因果关系。
但现在时代就不同了,员工的眼界开阔了,了解并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丰富而且全面了,不用对老板的每种“教诲”都言听计从了,那么,过去屡试不爽的“愚民管理策略”也就自然失灵了。不知道那些尚未转变思想的管理者会不会感到一丝辛酸和悲凉。但事实上的挑战则早已迎面而来,就看大家如何“接招”了。此为信息时代的第五大管理挑战。
6、员工可能比领导名气更大,直接挑战管理者的心境宽度。
在很长时间以来,企业内部的管理往往是等级森严的。比如,老板可以名气很大,万众瞩目,万人追捧,但员工则必须要低调内敛;老板可以有广阔的社会交往,但员工则必须要表现得对外界“清心寡欲”;老板如果开的是宝马5系,那么员工就决不能买宝马7系;或者即便老板和员工都开奥迪A6,那么员工的车的排量也必须要比老板的小。这一切我们必须假定为都是极为正常的,只有先承认了这个假定,这才不难理解3年前牛根生同志自己开的车比员工的还差,会显得老牛是多么地仁慈和海量。
同样道理,对于“员工比领导名气还大”这样的倒置现象,会有很多企业自上到下都感觉到非常别扭,如果有谁“声名震主”,则极有可能马上被干掉,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牛根生为什么在伊利如日中天的时候会突然被郑俊怀轰走。
在过去,我们说一般不允许出现“声名盖主”,而现在却往往可以有一个很低调的老板手下养了一个或一群高调的员工,而这些员工还可能会频繁活跃在各自的领域里并最终达到前文所述的“全民共享”。这不能不说是对老板的权威性和心境宽度的极大挑战。
俞尧昌VS梁绍贤、吴方亮VS郑坚江、董明珠VS朱江洪,孙先红VS张钢、姚旗VS李嘉,前者都是高级职业经理人,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幕后老板,但前者却都是各自领域的明星人物。而之所以能够造就这些明星员工,今天高度互通的网络信息时代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更有甚者,还有很多“潜藏”在企业深处的中基层员工平素貌似“偏安一隅”却同样在外面是声名远扬。这个人在你的企业可能仅仅是一名普通员工,甚至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同样被他的领导“呼来喝去”,但他在外面却可能名气很大、交游很广,那么这时候,究竟该如何恰当处理“低调老板”与“高调员工”的管理关系呢?这大概就是信息时代的第六大管理挑战罢。
7、员工私事公办的隐蔽化,直接挑战企业的日常工作管理效率。
一般来讲,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面对员工往往是站在“原罪”的角度上去看待的,所以就必须要有相对严密的监控,否则,员工就极有可能消极懈怠甚至是迟到早退。因此,我们可以轻易看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有非常明确的考勤制度,比如上班打卡、有事必须请假、上班严禁干私事、禁止用公司电话聊私人事情等等,这些都是最为基本的日常工作要求和管理手段。如果放在非信息时代,应该说在很长时间以来,还是起到了很大的监控和制约甚至是震慑作用的。
然而,上述的这些基本要求一旦被放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则显然又一下子“失灵”了。比如最简单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正上班呢突然手机没费了,放在过去,对很多外务联系型员工来说,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那应该赶紧去营业厅交费,这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请假外出,傻瓜都能猜到,他在请假外出交费的时候完全可以顺便办理很多私事。但现在信息时代了,就不用出去交费了,直接可以在网上划帐,一下子省去了很多麻烦,并且还有效杜绝了员工外出办私事。
从上面这个例子来看,好像是效率提高了,但更多的麻烦却在后面等着呢。再比如,公司禁止用办公电话聊私人事情,但现在是信息时代了,员工完全可以用QQ或MSN来转入“地下”,虽然从表象上省去了很多电话费,但我们都不妨扪心自问,你每天用QQ或MSN进行公事沟通之外,还花在QQ或MSN上用来闲聊的时间究竟有多少呢?
有民间统计表明,现在的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正常需要的上网查阅、搜索和聊天之外,其他消耗在网络上的“无聊时间”竟然高达3.4小时,一天总共才上班8小时啊!现在我不禁要问,这么长时间大家究竟都在干什么?答案不言自明,自然是在处理私事。并且现在也不用请假了,可以直接打开电脑,只要不看反动的或者黄色的内容,其他该干嘛干嘛,你不知道,你也无可奈何,即便你走到跟前了,他把电脑界面一切换,你也更是无可奈何。因此,面对员工私事公办的日益“隐蔽化”,使企业不得不认真思考你的办公效率究竟还有多高?此为信息时代的第七大管理挑战。
8、SOHO人群的日益增多,直接考验办公室外的异地管理能力。
中国人往往是比较讲究“组织观念”的,可能是中国人口太多的缘故吧,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必须要做好组织工作。所以,“集体主义观念”、“工会组织”等词汇都非常清晰地带有上个时代的组织管理烙印。最起码来说,如何一个企业员工日常根本就不用集中出勤,那就根本不能叫“上班”。即便是“加班”这个词汇,也更多地体现在单位的办公场地,如果你自己想在家里写一份方案,尽管也是在给企业做公务,但仍然是不能算作“加班”的。
但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了,一张大的互联网可以在瞬间连通地球的各个角落,于是“上班”的概念也就自然需要重新定义了。过去必须要赶到单位去的,而现在只要能做好并能及时用邮件给领导交作业,原则上都可以认为在上班。所以,过去最多仅仅是营销业务人员驻外工作被算作正常上班,但现在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编辑、记者、咨询师、网页设计人员等也大都采用的是自由出勤的方式,只要能够定期按时交作业,至于你爱在那里办公,没人管你。
正因为有了信息时代,所以大家可以在家自由办公,甚至一个人也可以成立一个公司,并且还有许多自由职业者陆续出现,这在过去简直是很难想象的,而现在则只需在家里插上一根网线,就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了。所以,久而久之,就慢慢地被冠以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SOHO一族。
不过,当你在充分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跨地域便利”的时候,问题其实也就接踵而至了,你的员工都被分化到家里去办公了,都成了SOHO了,那么你该怎么进行办公室外的异地管理呢?此为信息时代的第八大管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