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西峰模式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特点,在油田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采油二厂在西峰油田设立集生产组织协调、信息处理、日常管理于一体的生产指挥中心。通过生产信息监控系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及油藏动态分析等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系统,使油田真正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对油水井、站库的实时监控、生产历史参数查询、生产报表的自动生成等功能。生产、技术、协调指挥有机结合,缩短了管理链节,加快了生产组织节奏,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总量。
生产组织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在西峰油田实现了水源井、注水井、油井、转油站、注水站、联合站等数据的网络实时上传功能,将各个系统相对孤立的数据汇集到专用的数据服务器,用户可以不受地点限制(只要能连接上油田局域网)就能实时了解到现场的生产情况,使西峰油田信息自动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信息自动化改变了过去大事小事都要由主管部门和领导亲自到现场落实情况,改变了过去“人盯人,人海战术”来管理的方式,现在只要在中控室上网浏览,就可以查找问题并实现遥控指挥,使井区扩大管理幅度,机关人员在办公室管理成为了现实。以注水井远程监控的应用为例,这一技术应用后,无需岗位员工每天多次跑到各个阀组调配水量,员工可以心情舒畅地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只要按一下鼠标,就会解决好某一个注水方面存在的问题。
借助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在西峰油田开发建设中,油井生产实现了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注水井达到了远端注水和无人值守,场站关键部位的压力、温度、流量、大罐液位等参数实现了图象监测,并可自动采集、处理、工艺画面显示、超限报警、设备故障报警和报表打印。在西一联合站,24名员工就管理了一个年处理原油能力达百万吨的站库,而同等规模的站库在老油田最少需要80人以上。
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了以原油生产为中心的各项生产工作的顺畅运行,强化了过程监督,改变了以往的生产运行模式,由过去的重日常生产向重技术管理方向转变,细化了环节控制,降低了安全风险,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缩短了油井故障的排除时间,提高了油井时率和自动化水平。各级管理人员只要上网,即可观察到站库及现场生产运行状况,大大方便了各级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握站库设备的生产运行情况,提高了油井可视化管理水平,实现了油井的精细化管理。
信息资源实现跨地域、跨时空连通
在老油田,整个油田生产、经营、党群的信息往往是条块分割,要想了解一个信息数据,要在一个个岗位、部门查找,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信息不能实现共享,既浪费了人力、物力,更浪费了资源,工作效率得不到根本性的提高。而在西峰油田,只要进入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你可以了解和掌握你所需要的任何数据和信息。
通过企业信息化和数字油田的建设,改善区域内部信息沟通、数据整合能力。在西峰油田由信息导向、综合管理、油田开发、生产管理、油田注水、机械采油、原油集输、QHSE、系统管理9大版块构成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包含了采油区各个方面的信息,真正实现了网上信息共享,为网络化管理,自动化管理,无纸化办公铺平了道路。中控室工作人员每天将各种数据及时录入,保证了各种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准确掌握油水井生产动态和生产信息,制定各种技术性措施,为生产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对于每天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了解,进一步实现了对油井的远程管理,只要网络到达的地方,都能随时随地看到油井的生产状况。
数字油田促进了管理变革
数字化油田的建设,催生了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变革和创新,使西峰油田的资源、技术、管理及结构模式获得空前的扩展、创新和丰富。
目前,西峰油田发挥信息自动化优势,形成以信息指挥中心为主的集远程监控分析、信息反馈、资料收集、生产调度、指挥协调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生产数据处理智能化、生产指挥信息化、生产动态实时监控,不仅提高了生产组织和指挥的效率,提高了站库运行的安全系数和突发事故的防范能力,而且压缩了管理层级,简化了管理链条,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力投入,达到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采油区机关按照职能划分为生产技术室和综合管理室两个专业组室。将基层由以前的井区运行管理方式,改变为以车组为主的生产管理单元,生产管理单元由巡井岗组、站控岗组、专业维护组、市场化服务队伍构成,由采油区直接管理到岗位。与老油田相比,西峰油田压缩了管理层级,实现了组织机构的扁平化。
生产指挥方式也由过去的主管部门和主要管理者亲自到现场指挥、落实,变为上网浏览、查找问题并实现遥控指挥,提高了生产指挥效率和生产应急能力。日常管理由直线型向网络化转变,形成了专业管理、日常管理、现场管理互为一体、相互作用的立体矩阵式管理架构。对油井参数、工况、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强化了过程监督,细化了环节控制,使西峰油田的管理更加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