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工人建起网上解放碑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创富简历
    今年40岁的李滨虹,经历丰富得像部小说,当过通信兵,做过炼钢工人,读过硕士研究生,下岗后索性全心投入IT行业,并创建“网上解放碑”这块重庆网络界的金字招牌。他混迹重庆IT界10年,尝遍酸甜苦辣。现在公司已发展成西部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并于去年获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颁发的西部唯一的优秀进步奖。

创富人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还在重钢上班的李滨虹有幸参与重钢与重大合作建立光电信息技术公司筹建,其间他报考重大信息专业研究生。到毕业时,公司因故停止运作,而李滨虹却从中得到IT公司的运作经验。当时正赶上互联网的春天,李滨虹干脆下了海,开了家建站公司。
饭局上吃出网上解放碑
    当时大环境太好,想不赚钱都难。公司第一桶金是做英文网站,赚了6000多元。
    此后没多久,为宣传自己的企业,李滨虹在重庆互联网界率先打出自己门户品牌——网上解放碑。至今,该网站无论是知名度还是业务量,在重庆都属于领先。
    “每天都在给别人建网站,眼看不少客户依靠我们建设的网站打开了市场,我和公司员工都觉得应建公司的门户网站。”    
    决定要建站,取啥名字才能抓眼球,把大伙都难住了,因为在互联网这个注意力经济行业,名字直接关系到网站点击率。
    在一次聚餐中,不少去外地工作的重庆朋友惋惜地表示,逛解放碑有回家的感觉,可惜几乎没有时间。有人提议,不如建个与解放碑有关的网站,在外漂泊的重庆人就能天天“回家”。
    正为网站取名发愁的李滨虹灵机一动——“网上解放碑”由此诞生。
    推广上,他们采用与媒体及“重庆热线”合作,当时重庆的门户网站寥寥无几,“重庆热线”知名度很高,许多大学网络教室、网吧和个人电脑都将“重庆热线”设为开机页面,加之媒体推波助澜,网上解放碑很快火起来,当时在校大学生几乎无人不知,日均页面访问量高达50万次,同时在线人数5000人。网上解放碑迅速跻身重庆各大网站访问量前茅。
老员工国外寄钱保公司
    1998年—2000年,全世界的e世界人们都在为互联网经济的繁荣欢呼雀跃,本地网络公司不少扬言,要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正当李滨虹也春风得意之际,残酷的现实很快便给他上了一课。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一夜间,重庆上千家网络公司纷纷关闭。
    李滨虹的公司也很快被卷进去,为了弥补网站业务的亏损,原本定位只做互联网的李滨虹不得不兼做电脑硬件。尽管如此,公司生存仍很艰难,一度连员工工资都发不起了。
    但患难时刻,在北京、上海的员工自己出钱租用国内甚至国外的空间(用于网站创建)无偿送给公司使用,一位远在加拿大的同事,甚至寄来数千元救急金。    
网络游戏拯救大“滨”
    最终拯救公司的不是上帝而是网络游戏。当时QQ聊天很盛行,网民的主力军大学生又喜欢在聊天室里活动,由于重庆没有自建聊天室,网民只能登录外地网站聊天室,许多网民抱怨交友范围太窄。这种说法在李滨虹看来却是商机。
    很快,李滨虹在网上解放碑开设了游戏专区,没多久社区人气便大增,收费会员最高时上万人。随后,李滨虹又取得《金庸群侠传》的重庆代理,这是当年重庆最火的网络游戏。
    李滨虹开始赚钱了。《金庸群侠传》对李滨虹更大意义在于,让李滨虹起死回生,并在后来拿到了电信网吧的专线接入业务,这可是块肥肉——当时重庆电信把持着90%以上的网吧接入市场。
    至此,公司有了起色,李滨虹也熬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段。
网上解放碑走向全国
    市场转型使公司逐步走上正轨。公司也从小什字的那间几十平米的门面房,搬到了两路口的写字楼。目前,“网上解放碑”己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认证注册服务机构,负责重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的国家域名注册服务,李滨虹的业务目标明确,包括中文域名、通用网址、网吧接入、无线网址、游戏推广等,都与互联网直接相关。
    在成功立足本土后,李滨虹又开始将触角伸到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对于今后的目标,这个当年甚是高调的“网虫”变得异常低调,只是谦虚并概念性地表示,没考虑过上市,只希望将网上解放碑发展成西部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创富对话:
做生意要精打细算
    记者:做生意最重要是什么?
    李滨虹:在科学管理基础上精打细算,既发挥员工积极性,又得控制成本,然后再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们公司各部门都是承包制,每个员工的工资都不固定,且每个部门自付水电、办公耗材、办公工具折旧、房租等费用。公司公共部分产生的费用则由各部门分摊。甚至电话也是分开的,员工打市内、区间、长话使用的电话都各不相同,以此来控制费用。
    记者:我注意到你公司的电脑基本都是液晶显示屏。
    李滨虹:液晶屏更省电,使用8个月后,即与购买普通显示屏的投资和耗电投入相等,之后便开省电费了。
    此外,作为生意人还应多看报纸、电视和网络,同时要关注国家及本地经济动态和走向,以获取商机和信息。同时还应注重与外地同行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及吸取教训。


本报创富专家团正式成立
    本报讯  见证财富故事,分享创业经验,从本月初开始,本报已在每周五的经济新闻版开设了“创富学堂”专版。为了分析创富故事、总结经验、教训,本报特邀我市经济界、金融界专家、学者以及部分成功企业家,昨天联合成立了“创富专家团”。
    本报开办的“创富学堂”专版,定位于有激情、有创富梦想、有创造力的,20岁-45岁的都市中坚人群,内容以“创业故事”、“财富人物”为主,注重创业的实用性和实战性。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市工商联合会主席、力帆集团总裁尹明善非常乐意成为本报“创富专家团”的成员。他说,尽管工作繁忙,也许不能有会必临,有问必答,但一定全力支持。
    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蒲勇健说,“创富学堂”栏目本身就是一个好创意,将架起知识、财富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本报“创富专家团”成员、浪高国际会展中心董事长吴霄霞说,“创富学堂”通过创富故事启发读者思路,分享创业经验,总结经验教训。应当说,他们的故事,不仅对相当一部分正在起步、创业的市民有启迪作用,就是对一些老板来说,也有借鉴作用。

创富专家团名单
    尹明善: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市工商联合会主席、力帆集团总裁;
    蒲勇健: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干:重庆工商大学经贸学院院长;
    白志礼:重庆区域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叶定坎:重庆浙江商会会长、重庆千叶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
    廖敏:广东商会会长、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松林:江苏商会会长、江苏中兴建设集团重庆公司总经理;
    伍继延:重庆湖南商会会长。重庆庆业置业有限公司总裁;
    吴霄霞:浪高国际会展中心董事长;
    严琦:重庆餐饮商会会长。陶然居餐饮集团董事长;
    何永智:重庆火锅协会会长。小天鹅餐饮集团董事长;
    唐良平:重庆医药商会会长。重庆陪都药业有限公司总裁;
    唐肇新:市收藏品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