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并不复杂的计算机病毒,竟然造成数十台电脑先后“死机”;明明设有杀毒软件,却没有几个人想到“对症下药”。近日,山东某预备役高炮师通过剖析网络对抗中出现的这一典型事例,使官兵看到,信息化对抗既检验大家对新知识新手段的掌握运用,更在挑战对抗者的心理素质。
前不久,
演练结束总结时,大家才发现,预备役军官们所用的攻击手段,只不过是对最近互联网上一种较为流行的病毒程序的“粗加工”。只要不被其假象迷惑,依据制止这种病毒的基本原理,就可基本恢复机器运转,如果再设法对传输系统中的有关命令稍加更改,险情就可完全解除。
这一真相让官兵们尴尬不已:本来并不复杂的病毒潮,在经过“防火墙”的有效过滤后,是可以运用以前掌握的信息对抗手段制止的。但由于心理防线的“崩盘”,“一人咳嗽,全体感冒”!“小病毒”导致对抗失败,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信息对抗中的复杂变化,也看到了自身在学识和心理上存在的差距。师党委趁热打铁,组织官兵到地方专业电脑学校学习充电,系统学习计算机汇编语言及网络实用技术。尤其对邮寄数据的驱动攻击、UNIX系统漏洞、窃取TCP连接、信息协议的弱点攻击等前沿知识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以此提高官兵信息化知识水平,并增强大家解决新问题战胜困难的信心,促进了全师信息对抗能力的整体提高。
行家点评
人脑不能“死机”
■某预备役师师长 张百列
小病毒不仅令电脑死机,也造成了人脑的“死机”。这看似心理的“崩盘”,其实是对信息对抗特征本身的陌生和紧张。
信息对抗不仅仅反映在机器设备上,人脑更是其有效的组成部分。对各种信息的筛选、判断甚至决策,有很多时候,都是电脑完成不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信息化对抗中,人的大脑“死机”与否,往往才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胜负手”。
让人的大脑保持昂扬的对抗状态,既取决于对信息化的认识,更取决于对信息对抗能力的掌握。然而,这一点,却正如电脑需要对其软件系统进行不断升级以达成其运用效率的升级一样,人脑更需要对新的信息知识和能力的不断填充。这才是更有效应对“死机”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