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于科技部软科学计划课题的《华东地区科技系统电子政务调查与发展模式研究》,旨在针对科技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特点,通过科技电子政务应用现状问卷调查,从客观角度,力求准确、综合和完整地评价当前华东六地区科技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了解和发现科技部门电子政务建设需求及存在的问题,为科技部门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照依据。
地区及城市的科技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既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信息化水平相关联,又与各级科技部门对科技电子政务认识与实践水平相关联。
调查中发现,不乏有来自发达地区的上海市科委的政务公开、网上虚拟办事大厅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浙江省科技电子政务与网上技术市场,山东省科技厅办公自动化和全省科技管理信息化工程、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以及宁波市科技局在线科技咨询与公众互动反馈机制等典型案例。
也有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淮南市科技局面向基层科技服务,积极整合政府资源创立“7+1”模式与政府IT服务外包的创新典型。
谁制约了科技电子政务发展
从整体上讲,发达地区与城市的科技电子政务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城市的科技电子政务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地区与城市的科技电子政务发展缓慢,固然与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信息化水平有关,但主要制约因素是:
1、科技主管部门及管理者的“创新科技管理理念、转变科技管理职能、再造科技管理流程、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的创新意识不强,尚无法突破计划经济时期的科技管理(计划)体制和传统模式的束缚,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管理与服务体制和科技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服务型政府。
2、科技主管部门及管理者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的科技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意识薄弱,导致所属市县基层科技部门的科技信息化建设或各自为政,或放任自流,缺少高效能的、统一标准和规范的顶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电子政务应用整体成效较差,资源不共享与建设重复并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低。
3、科技主管部门及管理者的“以公众为中心”的科技服务意识薄弱,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改造传统服务模式,提供网上交互办公服务能力普遍较低;同时,政务公开服务渠道不畅,部门内部缺少公众信息反馈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政府科技部门与公众双向互动的“绿色”通道。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加快科技电子政务发展的步伐,来自一些科技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成效显著的科技部门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部门管理决策者能够站在“科技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科技管理创新与科技电子政务互动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理念创新为突破口,具有较强的科技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意识,在科技管理改革方面,以加强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科技管理水平为宗旨;在科技服务创新方面,以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
同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对科技发展的要求,在转变职能、调整结构、创新机制、营造环境、公共科技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科学、务实、富有成效的措施,提供自上而下的整体解决方案。
2、部门管理决策者的科技电子政务规划意识强,注重科技创新平台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包括创新平台的组织管理(组织创新)、制度建设及执行力(制度创新)、资金投入(科技投入创新)、软硬件平台与应用(科技应用创新)、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体制机制创新)等。
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化运做、依法监管的运行机制”的原则,并把以人为本,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互动以及科技计划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科技服务为己任,不断努力创新与实践。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也注意到,目前华东地区科技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是:
1、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制订的华东地区各省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即将启动执行,其主旋律是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大提供科技公共产品的力度,现阶段主要是以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主。
2、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正在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未来将形成经济一体化,科技一体化,信息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
因此,在继续巩固现有工作成果,努力消除和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弊端的同时。下一步,如何统筹规划发展,创新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科技部门的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成效,能否提供更好的科技公共科技产品与科技服务,促进地区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将是公众所关注的主题。
基于对华东地区103家科技部门发放收回的37份有效问卷表,得出如下统计分析。
1、 科技部门公务人员对科技电子政务应用目的与意义认知度普遍较高
从图1的调查结果看,科技部门公务人员对科技部门开展电子政务“便于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与信息交换(A1-2)”、“便于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科技管理水平(A1-4)” 、“便于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共享服务体系,提供便民服务(A1-8)”、“便于加强科技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对外科技信息服务(A1-9)”、“便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A1-7)”、“便于部门规范日常工作和管理(A1-6)” 和“便于部门优化业务流程(A1-3)”的认知度较高,分别为88.68%、88.68%、84.91%、83.02%、73.58%、67.92%和66.04%。
这些认知问题恰好是目前科技部门开展电子政务最能体现其核心价值的内容、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如此高的认同率可以反映出,多年来各地开展的科技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开展科技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科技部门自身推动科技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科技管理与科技服务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2、科技部门开展电子政务应用与建设的实际现状有喜有忧
在所调查的部门中,91.89%的科技部门对信息化建设有整体规划。
这说明,目前各级科技部门越来越注意到信息化规划在保证科技电子政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并已经在努力地实践中;而只有8.11%的科技部门没有制订过信息化规划,且都来自欠发达地区地市级科技部门,说明,部分欠发达地区科技信息化建设仍没有步入正轨。
调查背景
2005年9月~10月期间,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对华东地区地市级以上103家政府科技部门展开了问卷调查,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主要是信函调查、电子邮件调查(电子调查问卷表),现场调查等,主要调查部门是科技部门办公室或负责其信息化建设的科技信息情报机构。
其中,现场调查主要是课题组在各地的实地考察中,直接将问卷调查表交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填写,还有就是利用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安徽省科技工作网建设会议期间,对安徽省17个市科技局和12个示范县科技局主要负责人所做的现场问卷调查。
在已回收的调查表中,填表人员是负责该科技部门的科技信息化建设的主管人员,比较了解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所填调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有相当的保障。
本次华东地区电子政务应用现状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3份,剔除其中的安徽省12个科技示范县科技局的问卷、2份重复的问卷及4份其他省市的县级问卷,可用于现状调查分析的有效问卷是37份,占华东地区地市级以上政府科技部门数量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