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本报记者从空降兵部队跳伞训练现场发回的报道,也是本组系列报道的收官之笔。自3月22日我们推出“从训练周表看变化”系列报道以来,本报记者先后深入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训练场,共采写了12篇见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全军部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积极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崭新风貌。训练场是和平时期军事领域最活跃的“战场”,是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孵化器”,是军事人才成长的重要“舞台”。今后,我们还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连线训练场,及时反映三军演兵场的最新动态与成果经验,敬请关注。
本报武汉4月17日电 赵启洪、记者谭洁报道:记者今天从空降兵某师跳伞训练现场获悉,随着新兵张斌的平稳落地,该师1000多名新兵圆满完成了伞训任务。比照近几年的训练周表,记者发现今年新兵完成伞训任务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但要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空中雄鹰、陆上猛虎”,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查看本月第二周的训练周表,记者发现与几年前比较,现在新增加了伞兵战斗车的驾驶训练、战车解脱训练、重装空投系统训练等一大批崭新课目。空降兵部队长王维山告诉记者:为适应从徒步机动向机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需要,空降兵部队从训练组织、装备器材配置、重装空投等8个方面进行改革,缩短了专业训练时间,加大了训练中的信息技术含量。近年来,该部成功实施了空中进攻、山地进攻、城市作战等演练,使300多项体现高技术作战特点的新课目走进了训练场,促进了战斗力的新飞跃。
从训练周表看,过去空降兵的装备是“一套伞具、一支枪”,新兵完成跳伞和轻武器射击训练便可成为一名合格伞兵。而现在,他们还必须掌握多种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新装备。战士除了要进行单兵战术综合训练、空降战术综合训练外,还要经常参加重大演习和军事行动。从将军到士兵,不分性别、年龄,都必须掌握5种机型、9种地形、8种课目的跳伞技能。去年,该部官兵先后参加了中俄联合军演等重大军事活动,向国内外展示了良好的训练素养。
为了练就“随时能飞、到处能降、降之能战”的过硬本领,他们近年来不但先后进行了水上、森林、高原、丘陵、戈壁等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跳伞训练,还实现了重装空投的历史性跨越。翻看近两年的一张张训练周表,记者发现,他们组织部队赴东北寒区、华南热带丛林以及青藏高原等地进行适应性训练,跳伞事故率之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们在高寒区跳伞、野战生存1个月,无一人冻伤。
训练周表的变化,折射出的是一项项训练改革所催生的战斗力增长效应,反映的是空降兵部队加速向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步伐,也标志着空降兵朝着建设一支具备快速反应、远程投送和突击能力的战略空降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