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采集工作量太大
在蜀山区,记者近日发现社居委的工作人员常常难以见到。经过了解,记者得知,为了在6月30日之前完成金保工程信息采集工作,目前全市所有的社居委主要工作就是上门采集表格,很多社居委只留下一位工作人员。
那么,正在进行的金保工程信息采集工作量到底多大呢?记者简单地计算了一下,以一家7名工作人员的社居委为例,要在2个月的时间里上门采集1000多户的信息,那么每人要完成差不多150户的信息采集,其内容分为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和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包含了家庭类别、家庭人口数等25项指标,而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又包含了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71项指标,就算对方很配合,每张表格也得用上半个小时。目前全市几乎所有的社居委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双休日也无法休息。
涉及隐私居民难配合
记者从合肥市劳动和社保局了解到,此次金保工程的信息采集工作涵盖了全市49个街道(乡镇)、301个社居委,约155万城市居民及50万左右的流动人口。可如此大规模的信息采集却主要依靠社居委工作人员。再加上前期宣传工作不够,不少居民在信息采集过程中相当不配合。
为了体验信息采集工作,昨天上午记者和蜀山区一家社居委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始采集。在上午登门采集的9家住户中,3户没有人在家,一户人家在反复核实了社居委同志的证件后才不情愿地打开了门。在填写表格时,一位居民显得有些不耐烦:“这么多内容,我哪里有时间?”一户算是比较配合的居民在接受信息采集时,这样说:“我随便说,你不是也不知道吗?”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认为,这项工作涉及到过多个人隐私,自己很难提供准确信息。
信息采集问题多难保质量
应该说,金保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信息采集也是有利大家的,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和谐的音符?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居民都不清楚金保工程是什么,更多的居民对上门采集信息的社居委同志抱有怀疑态度。相比之下,前几年人口普查的知晓率就高多了。
其次是采集员不应该让社居委同志担任。由于这次采集信息涉及的内容多,工作量大,交给主要工作是服务社区的社居委工作人员是不恰当的。
还有就是方式单一。目前这种单一上门采集信息,完全依据对方所说,无法保证信息准确。
因此,社居委的工作人员认为,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从专业院校、驻地单位抽调人员为主,社居委可以协助;其次,为了准确地采集信息,可以要求各单位配合,对于有工作单位的人可以要求单位提供档案数据、房产部门提供住房信息……只有各个单位都协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新闻链接
什么是金保工程
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可以用“一二三四”加以概括,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社会保险和就业两大子系统,主要由国家、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网络管理结构组成,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管理和决策支持四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