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深圳——让城市再次高飞
来源:人民公安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在中国的版图上,深圳始终是一座令人瞩目、牵动人心的城市。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功能的进一步扩张,带来了大量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人流。据一份权威数据显示,深圳现有人口总量已经突破1200万。在这庞大的人口总量中,除170余万的户籍人口和400多万常住人口外,还有高达500多万的暂住、流动人口,他们散居在全市各个角落共220多万间出租屋内,甚或藏身在一些违法搭建的简易窝棚里,其中一些人长期没有正当工作和收入来源,极容易滋生各类犯罪。据深圳警方的一份统计表明,外来人口犯罪已占深圳犯罪总量的98%%以上。深圳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200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破例一次性增加3000名新警。但在承担一座有着千万人口城市的复杂严峻的治安任务面前,现有的17000名警力仍然时时显现出捉襟见肘的尴尬。 

  沉重的人口压力、治安压力让这个城市飞翔的翅膀有些艰辛。 

  如何解决人口倒挂所带来的复杂治安形势和警力不足的矛盾?如何在现有的警力资源配置下,加快构建平安深圳、和谐深圳的步伐?如何更大限度地提升特区的安全形象?如何更好地维护深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深圳选择了向科技要警力,依靠现代科技打击犯罪、保护和服务人民,使公安工作真正完成由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外延式扩张”向现代“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 

  市、区两级政府拨出专项资金5.75亿元,有关部门为科技强警创建工作的审批立项开辟“绿色通道” 

  近年来,深圳警方科技投入经费逐年增长,仅2003年至2005年,市、区两级财政就累计投入科技经费14.64亿元。通过引进装备和自主开发,深圳的科技强警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底,深圳市公安局共有25项科技成果通过科技鉴定,获得各类科技奖励41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六项,四等奖一项;市厅级一等奖九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四项。在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合作、优势互补的同时,他们注重增强公安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了由原来模仿性创新向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性创新的转变。 

  科技强警强什么?就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驾驭社会治安形势、处置突发事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四大能力。怎么强?深圳确立的基本思路是:以公安专用技术体系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金盾工程、指挥系统、民警训练基地等“三个工程”建设,加强建设与科技应用相配套的科学高效的警务管理体制和运作、培训机制建设,全面支撑警务工作的高效运作。 

  市、区两级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共5.75亿元,作为2005年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的创建经费,有关部门还专门为科技强警创建工作的审批立项开辟了“绿色通道”。 

  警用装备水陆两栖车、反恐突击车、防暴车、指纹检测仪器、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全面武装到警队;新的110指挥中心,把指挥调度终端延伸到分局和基层派出所,实现警力资源的点击调度和可视化管理,是整个防控体系网的“实战首脑”;装备的三艘可进行海上灭火救援工作的300吨级消防船,已在广东多起海上灭火救援中发挥了“龙头”作用;从意大利引进、已在深圳上空执行空中例行治安巡逻任务的“阿古斯特A109”型警用直升机,是空中观察、搜索、锁定、打击的“猎鹰”;国内第一个使用ABI3100基因分析仪的DNA实验室,采集DNA样本28000多份,检样25000个,存入DNA数据库21000条;自主研发、获得市科技进步奖的查控人员自动比对报警平台,可灵活挂接各类人员管理系统,实现与查控人员数据库的自动、实时、双向比对。 

  引进推广公安法制信息系统,实施案件的“网上审批”,实现了案件办理全程、实时监督和警力、物力、财力的节省。2005年8月26日至30日在宝安公安分局正式运行期间,实现网上办理各类案件315起,刑拘81人,治安行政处理133人,运行状况良好。基层办案民警普遍反映,推行网上审批,改变了机关作风,实实在在地为基层办案单位做了一件大事。经初步估算,仅审核审批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基层单位汽油费360多万元。 

  新指挥中心于2005年9月开始试运行,初步实现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稳定可靠、技术先进、安全保密”的建设目标。该中心横向集成了接处警、地理信息、卫星定位、大屏显示、全市图像监控等12个子系统,纵向上借鉴香港的经验,按照“3+2”模式运行,即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宝安110、龙岗110为区域指挥中心,消防、交警两个专业指挥中心为辅助支撑,构成了全市公安指挥中心网络,并把指挥调度终端延伸到分局和基层派出所,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统一监督管理、协同作战。 

  以人为本,是科技强警的第一原则。世界一流的“实战训练中心”目前正在施工建设,计划2006年投入使用。它引进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同类训练模式精华,以金盾工程建设为载体,以指挥中心建设为核心,以实战应用为导向,其在训学员就是一支常备的应急队伍。 

  创新科技强警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强警的综合效能,建立起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警务工作机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深圳不断创新科技强警创建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强警的综合效能,建立起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警务工作机制,使公安工作真正完成由传统“粗放式经营、外延式扩张”向现代“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增长”模式的转变。 

  创新警务指挥模式———配套实施“网格化”布警,提升了深圳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借鉴美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整个指挥系统的运行模式上,由原来的“分散接警、多级处警”和无法点击指挥,转变为现在的“分区集中接警、分级分类处警、统一监督管理”的运作新模式。二是配套实施了“网格化”布警方略。三是组建了一支500人的特警队伍,专门承担处置严重暴力性事件、重特大警情和反恐突击任务等。四是组建了直升机大队。新购置的一架“阿古斯特A109”型警用直升机2004年8月正式启用,在该市上空履行空中治安巡逻任务。 

  创新侦查办案模式———坚持“信息导侦、信息强侦”,提升了深圳市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一是建立“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刑事研判工作机制,形成网上串并、网上分析、网上破案的新模式。二是结合实际,在案件前期侦查中,逐渐摸索并形成了一套“三项调查”的工作新模式,进一步丰富了“信息导侦、信息强侦”的内涵。三是在侦办命案等重特大案件中,深圳公安机关实行常规侦查、刑事技术、信息、资讯、警犬等五个专业“2+3”捆绑作业的新模式,实现科技资源和技术力量的整合与共享。 

  创新网上工作模式———牢牢把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提升了信息储备和分析能力。作为互联网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市公安局网监部门贯彻热情服务、主动出击的方针,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引进国产银河巨型机,研发了一批高精尖科技手段,利用海量数据存储、分析和取证技术,加强了对情报信息的深层次研判,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打造了全国闻名的“深圳网警”品牌。 

  创新基层基础工作模式———规范对信息采集源头的管理,提升了深圳市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形势的能力。一是开展“两室”建设,规范基层基础信息采集。二是针对深圳市外来人口和出租屋多的特点,实施对外来人口的“ABC”和对出租屋的“甲乙丙”分类管理。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社区民警组织出租屋管理员,实施“滚动式”上门登记,并录入计算机网络。其中A类是相对稳定可靠的租住人员,社区民警每月走访一次;B类是一般管理对象,社区民警每半月必须走访一次;C类是重点管理对象,社区民警必须实行跟踪管理,建立信息档案,必要时通过照相、捺指印、登记信息和上网比对,随时掌握其现实动态,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坚决予以打击。 

  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模式———在提高办公效率和社会管理效益的同时,提升了深圳市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经过多年建设积累,市公安局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已形成相当规模,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了一系列新型工作模式的形成。 

  创新执法监督模式———不断强化基层信息化应用,提升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执法工作的水平。按照深圳市示范市建设的总体部署,各公安分局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因地制宜,纷纷开展“自选动作”建设,以执法监督为重点,深入推进基层信息化应用。 

  精确定位,是命中的前提。科技不仅为警力“定位”,也为警力“导航” 

  新的110指挥中心系统,是深圳市应急指挥中心的技术平台和应急指挥体系的子系统。有这样的“神经”和“大脑”,全市警力立即就能拉起一张动静结合的警网,案情、灾情、险情均能了如指掌,刑警、交警、户警就能神兵天降。 

  2004年3月18日,罗湖区海富花园2栋21楼D房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深圳市公安局黄贝派出所通过现场勘查,提取犯罪分子遗留的指纹一枚,几天后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杰,经指纹识别系统比对,认定该案现场指纹为张杰遗留,并连破其它八起盗窃案。 

  这是深圳拥有的“指掌纹中心系统”所发挥的威力。从1996年建库至今,这套系统已屡建奇功,让深圳在全国“指纹破案会战”中取得了广东省排名第一的成绩。三年来共破获刑事案件5400多起。 

  如果说,指纹尚且是一种直观的标志和符号,那么从基因定位,寻找到关联案件的惟一“条形码”,这就是DNA识别技术。 

  2004年3月7日,广东省中山市发现一个藏有一具女尸的旅行箱,因为尸源无法确定,此案侦破艰难,被省厅列为督办案件。3月19日,深圳市公安局梅林派出所接到事主刘美庭报案,称其女儿刘向群失踪。梅林派出所采集刘向群父母血样上报深圳市公安局,市局将检验后的DNA数据输入数据库,并上传至省厅数据库进行自动比对,比中了中山市“3·07”杀人抛尸案无名女尸的DNA数据,确定了死者的身份;同时,失踪人员刘向群住处牙刷上人体细胞的DNA数据也与“3·07”杀人抛尸案无名女尸的DNA相同。通过DNA数据库比对的这两条重大线索,深圳警方一举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并于当年7月2日将陈威历等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移交中山警方。 

  这是广东省第一起利用DNA数据库,通过网络传输、计算机自动比对、跨市串并查询比对侦破的大要案件。几年来,深圳警方用这个数据库对2300起案件进行检验比对,认定案件110起,排出嫌疑人1300多人。 

  精确定位,是命中的前提。科技不仅为警力“定位”,也为警力“导航”。其间,速度不仅决定效率,更决定成败。 

  2005年4月15日,交警支队的民警来到深南路设点查车,前后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民警就利用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上安装的自动识别系统发现了一辆具有盗抢嫌疑的车辆,车牌号为粤BH6699,民警将该车辆与嫌疑人一起带回支队处理,经鉴别,该车为有盗抢嫌疑的刑侦布控车辆,2000年就有盗抢的立案记录。 

  这套命名为“高速汽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的技术是深圳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2002年被公安部确定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第一名。该套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和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活动中发挥了强大的“猎手”作用。目前此系统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广使用700余套。 

  安全,是生活的第一支柱。提升公安科技手段,严密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就能让民众有安全感,让罪犯难以下手。 

  细心的深圳市民肯定会发现,近年来,在深圳的许多市廛小巷、居民小区的墙角屋头,都会架有长枪短炮般的摄像头。其实,这不只是一只电子眼,而是一道分布在深圳市部分区域的数字视频信息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电子围墙”。 

  目前,仅全市银行金融系统1200个营业网点就安装了两万多个摄像机;全市六区共建3500多个监控系统,安装摄像机九万多个。部分社区、区域已初步建起“电子围墙”模型,通过智能化手段管理出租屋,已建立起“覆盖到面、监测到线、控制到点”的全天候、立体式、多功能科技防范网络体系,基本实现了路面监控、数据管理、报警网络“一条龙”管理。“一户一探头、一户一按钮”,高智能的“监测在线”通过技防中心延伸至小巷人家,只要稍有异常便自动录像报警,各出口安装智能化道闸系统使违法犯罪分子插翅难逃。 

  根据深圳市社会治安电子监控工程的总体构想,全市还将建设直接由公安部门支配掌控的20万个监控头,严密构筑治安防控的电子围墙。该系统与综合报警信息接入平台等系统,形成一整套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体系,织就一张严密的治安“天网”。 

  科技强警,不仅在于防控威慑犯罪,更在于服务为民 

  自2005年10月24日起,深圳市民凭IC卡,就可在全市各公安出入境办证大厅的“出入境证件自助申请系统”自助办理赴港澳个人旅游、探亲、商务签注,实现在一台机器上自助受理、自助收费、自助收证、自动找赎和自选快递等功能,免除人工受理申请的办证取号、交表、交费等环节,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深圳登记在册的机动车数量已超过81万辆,在深圳,市民驾车出行都会习惯地打开交通频道,了解全市路面的交通情况。这是深圳市交通警察局和深圳广播电台交通频道联合开设的一个警民关注路面交通情况的互动平台。值班民警坐在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通过交通频道,随时向市民通报全市各条路面的车辆通行情况,提醒车主规避高峰拥堵路面,并随时进行道路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车主可随时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与警方互动。 

  针对路面报警定位难的问题,借鉴美国纽约市路名体系采用经纬坐标的定位原理和香港利用路灯杆安装车辆定位仪的思路,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在全国首创了“路灯杆报警定位标识”建设,应用效果十分明显,深受广大市民和国内同行好评,得到上级机关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新闻媒体誉为深圳探索现代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民心工程”。 

  深圳自主研发先后获市、省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俗称“电子警察”的路面违章自动监控系统,自1997年投入使用以来,共查处各类违章154万多起,占整个交警支队处理违章量的67%%,相当于增加了1000多名路面警力,向财政上交罚款六亿多元。“电子警察”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路面违章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警队的效率,在监督查控少数车主违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更多人的利益。 

  如果说,在以身试法者眼里,深圳曾经是不法“淘金”的臆想“天堂”,那么,今天,就是铤而走险作奸犯科的地狱。因为这里有一支用科技武装起来的威武、文明之师,这里有1000多万渴望安宁的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共同捍卫着这个城市的福祉安乐,共同浇灌着这个城市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的胜利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