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用存在盲区 移动信息化大有可为
来源:国门时报E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信息化的配合,尤其是农村地区政府与公众互动之间的信息化。近些年来,各地农村基层政府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接受公众反馈、为公众服务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屡屡见诸报端,但其在农村的应用也存在不足之处。

互联网应用存在盲区

社会信息化建设要强调全面性,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人从中受益。而很多农村地区在打算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服务时,却发现很多农民上网并不那么方便,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会上网。就拿互联网应用情况较好的北京郊区农村来说,虽然一些乡镇创造性地将无线局域网应用于解决“最后几百米”问题,而且政府还出面协调网络服务提供商降低价格,甚至还给有意购买计算机的农民发放补贴……但即便如此,计算机在农民家庭中的覆盖率还是很低,而真正联网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更是寥寥,更多的还只能简单处理一下信息,或者给来农村进行民俗旅游的客人使用。那么,在这样的局面下,如何将政府的服务低成本传递给广大农民呢?

除了农民以外,前往农村地区休闲度假的游客也是互联网应用的盲区。对于地处农村的很多景点而言,虽然有些高端游客随身携带了笔记本电脑,一些高档旅馆也在房间里配置了计算机,但是大多数游客并不会在旅游时随身携带计算机,而这些人在交通、停车、景点信息及服务投诉等方面却需要政府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那么在我国政府行业呼叫中心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为游客提供及时、周到的公共服务呢?

移动信息化大有可为

在农村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率、互联网的接入率远远低于城市水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手机覆盖率却没有太悬殊的差距。一方面,手机制造业激烈的竞争,大大压低了普通手机的售价;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偏低,使得移动、联通等移动通信运营商在这些地方的资费策略也比较灵活;再加上“小灵通”的补充,所以农村地区的手机(含小灵通手机)的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基于这一现状,考虑到传统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在农村暴露出的种种不足,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以移动信息化手段为农民服务、为游客服务。

在不久前北京某地召开的旅游节上,有关政府部门就充分利用了移动信息化的各种潜能,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例如,游客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写成短信,发送到政府的短信服务平台,而该平台则会告知游客具体的交通路线、停车地点等信息。这样一来,游客在前往景区的路上,也可以随时利用手机查询上述信息,安排好自己的行程。如果游客需要查询地图信息,该平台还可以利用WAP方式为其发送景区的地图信息,弥补了短信每条只能是70个汉字(或者140个字符)的不足。

除了短信、WAP等应用,3G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潜力更值得关注。农村地区人口密度比较小、居民点比较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有线接入的成本往往比较昂贵,这一点在“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已经表现出来。

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数据传输速度还不足以支持正常的互联网访问,但是3G的速度却可以满足很多应用的要求。利用3G,农民们可以更低的成本将“宽带”接入家中,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有了信息的支持,农民可以就更好地了解其他地区的信息,指导自身生产,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受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