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让农民用上用好信息技术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动辄上千元的手机、最低还要3000元左右的电脑等IT产品,已成为大多数城里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在农村,这些被广大农民视为“致富信息机”的产品,却还因过高的价格,成为当地人的一种奢望。

    不过,这一切有望得到改变。在4月17日“信息产业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向全行业提出要求:当前农民需要的价廉物美、方便实用的电子产品较少,要加大农村市场开发力度,如引导企业开发出200多元的手机和800多元的电脑。

    而这只是一个方面。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坦言,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人们共识。根据信产部的整体规划,从今年起,我国将通过制定专项规划,实施“村村通”、“助农”等5大重点工程,全面快速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市场潜力巨大

    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逐步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提升传统农业,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这在记者的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

    不管是在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还是在浙江、山东等东部地区,农民对能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的新技术充满着极大热情。一些地区甚至把手机、电脑等称为“致富信息机”。

    “对于信息产业来说,农村市场并不意味着一味投入,这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机遇。”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主任胡青华说。苟仲文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断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将会对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一个有力拉动。为此,信产部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发适应农村特点、方便农民使用的通信系统和终端产品,并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攻坚5项工程

    为快速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信产部近期出台了《信息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意见》,将联合相关部委、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等,实施5项工程推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

    陈伟透露,这5项工程集中和整合了全行业与此相关的力量,具体包括:以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为目标的农村通信“村村通”工程;以大力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目标的信息服务业“助农”工程;以完善邮政配送网络、发展邮政储蓄、进一步提升邮政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的邮政“惠农”工程;以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力度为目标的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程;以及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的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

    破解4大难题

    尽管农村市场潜力巨大,相关工程业已实施,但专家指出,要想较快、较好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处理好4个方面的关系和问题。

    第一,资源整合与部门协调。

    “三农”问题涉及广泛,开展农业信息化不可避免要涉及部门内部、多个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间的资源整合。第二,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陈伟认为,只有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三,典型示范与普遍推进。苟仲文认为,实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好的试点、以点带面。他强调,选择试点,要充分注意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可推广性。第四,工作指导与地方特色。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具体推进工作中不可能是一个模式。苟仲文指出,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务求实际效果。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已全面提速。陈伟透露,下一步,信产部将联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农业部等部委,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得广大农民真正利用上、利用好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