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电子政务指数评价中较难把握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4
 

电子政务,怎么样才叫好,这是电子政务指数评价中较难把握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整个评价就缺乏意义。

比如,我们将评估对象按照得分高低,排出一个顺序。排在前面意味着什么呢?是说它投入的资源多吗,但如果其中包含大量浪费,排在前面还意味着“好”吗?是说它与先进水平比,发展的水平高吗,但如果所在地区条件很落后,超前的“高”还能意味着“好”吗?还有,一切看起来很完美,但公民并不买账,这个“好”究竟好不好?……这样看来,评估排出的顺序,其意义莫衷一是,用它来指导理论和实践,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误导。

针对现有电子政务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中心提出“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指数(EGAEI)”的方法,希望从结构设计上进行改进,以尽量避免上述问题。EGAEI方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努力把握“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之间的行政生态关系。这里重点讨论一下它的方法论。

就绪评价与能力评价

电子政务的就绪评价与能力评价,是基于就绪状态与能力状态测度的电子政务事实判断。就绪评价与能力评价是电子政务评估中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现有电子政务评估方法,绝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它的突出优点是,可以超脱于评估对象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的差异,抽取出普遍共通的客观指标,进行相互比较;突出的缺点是,仅以资源禀赋为主要评价依据,造成“投入越多,得分越高”的评价结果,对价值(如效益)不敏感。

电子政务的就绪测度,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状态测度,包括电子政务的ICT基础设施、制度基础设施(惯习、文化与制度)测度;二是应用状态测度,包括电子政务的ICT应用、业务发展与转型程度测度;三是资源测度,包括政务信息资源、人力与智力资源的测度。电子政务的能力测度,则可以分别从单纯技术支持、在线信息服务、在线互动性、在线处理服务、服务一体化、组织转型等方面入手进行状态的量化描述。

就绪与能力评价,本质上是测度,而不是评价。因为它们是基于认识,而非实践的;因为它们主要是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然而对于电子政务“好”或是“不好”这样的评估来说,仅有事实判断是不够的。比如,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就是一个价值判断—有效益的是“好”的,没有效益的是“不好”的。因此,必须有一组参照系,作为价值判断的根据。这就需要引出以下三方面的价值判断,作为就绪和能力状态的评价系统。

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强调资源禀赋要与所在条件相匹配,资源禀赋配置与所在环境匹配,就好;否则,就是不好。资源禀赋包括不同的资金投入、物质投入和人力投入。

环境评价在整个电子政务评估中,是一个事实要素,还是一个评价要素,具有本质区别。许多电子政务评估,将环境作为与其它要素并列的指标,进行事实判断。当环境评价作为一个事实要素时,其结果是累加到就绪与能力评价之上的。也就是说,环境较好则加分,环境较差则减分。或者说,环境越好分越高。而作为一个评价要素,其结果则是对于就绪与能力评价的“打折”。也就是说,评价结果高低,取决于系统与环境是否匹配,匹配为高,不匹配为低;而不取决于环境分值高低,不是环境越好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