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审计厅公文处理电子信息化工作得到国办调研组肯定
来源:宁夏区审计厅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领导一行六人,在宁夏自治区调研公文处理情况时,听取了自治区审计厅电子公文处理和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汇报,观看了审计厅局域网办公、档案处理、审计法规库信息检索、审计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安全保密措施网络运作的演示,对审计厅公文处理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宁夏审计厅在电子公文处理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做法是:

  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公文处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该厅新一届党组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审计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审计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公文处理信息化为先导、最终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和“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工作原则。一方面,厅领导在各种场合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必须按规范要求操作;另一方面,厅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培训,带头利用网络批阅文件、查阅资料、处理日常办公事务,为厅机关顺利推进办公自动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厅逐步建立完善了审计法规查询、审计档案管理、人事管理、审计数据库管理系统,开通了“宁夏审计厅”网站和全区审计机关远程通讯系统,普遍引进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大大改变了手工办公、手工查账的被动局面,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建立制度,规范运行。为适应办公自动化发展的需要,该厅依据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和审计署关于公文处理的各项规定,对原有的各项工作制度,按照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的需要进行了重新修订,先后制定了《审计机关行政公文处理办法》、《自治区审计厅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公文运转和办理过程中的收文、传阅、办理、归档等各个环节以及与党委、政府、审计署电子远程网络通信管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审计厅还制定了一系列保密工作的规定,严格遵守内外网计算机分离制度,为每个处室配备了互联网专用计算机,严禁内网机和业务用便携机上外网,并建立了检查通报制度。

  注重实践,不断完善。该厅一是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实践中,审计公文流转实现了草拟文稿、处(室)审核、会签复核、厅领导签发、编发文字号、加盖电子印章、分发电子公文、公文流转监控、公文电子归档全过程的网上运行;对来文登记、收文转载、扫描、拟办批办、传阅、返回归档等也实现了全过程网上处理。特别是在拟稿发文方面,将涉及党务、行政、业务的24种公文,制作成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子公文模板,使用时直接套用,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不断完善审计信息传输系统。利用办公自动化网络,建立了“审计厅信息访问系统”,将审计动态信息、审计法律法规、审计电视专题片、警示教育片、公告通知等事项,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在局域网上传递;建立了联通全区审计机关的远程通讯系统,一般性的公文、信息通过网络互相传送,不再发送纸质件。三是不断完善审计业务管理手段。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建立了“审计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审计法规数据库管理系统”,收录了上千个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接受审计的情况,分类整理了常用审计法律法规,以便检索、查阅和利用等。

  加强培训,提高技能。为了保证公文处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该厅始终把学习培训作为提高公文处理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一是抓全员培训。自2003年以来,该厅先后举办了六期审计系统公文处理学习培训班,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将审计署《公文处理知识与实务100题》印制成册,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手册》一并发至厅机关各单位和全区审计机关,要求大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学习,并组织了全员考试,为提高公文质量和网络办公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平时,根据网络办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既指出存在的问题,又教大家怎么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抓好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培训。近年来,该厅重点抓了行政综合、计算机管理和文秘部门等专职岗位人员的学习培训,对他们在学习的广度、深度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重点培养了一批网络办公的骨干力量,带动了全厅干部的学习提高。三是抓好日常自学。为便于审计人员日常学习,该厅办公室将20多件有关公文处理和保密方面的政策法规长期挂在机关局域网上,审计人员在公文处理中如遇到疑难问题,可随时上网查询,增强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