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06年4月26日报道 “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的建设规划日前在上海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在对《“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建设规划》进行评审时表示,这一建设规划的实施对于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和、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域使用管理、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等具有战略意义。
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2005年6月8日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中国近海资源调查与评估协议书》,明确由双方共同建设“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为国家“数字海洋”建设探索经验。
“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覆盖上海沿海海域,重点在长江口和洋山深水港,监测范围延伸至国家专属经济区外延,形成东海区域海洋信息化辐射效应。示范区建设将为上海的海洋行政管理、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公益服务搭建一个多学科、多用途、综合性的公共信息交流与应用平台。依托海洋信息的四维采集系统,准确、快速的信息处理系统,形成海底观测系统、海面检测系统、遥感遥测系统,实现数据采集网络化、信息集成网格化、基础资源集约化,逐步解决海洋信息资源获取、整合、共享等问题,减少重复建设,项目的系统开发技术和装备配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数字海洋”项目的实施使自然灾害、海洋资源调查、海上事故监测等,都达到可预警、可控制状态。上海示范区的即时观测系统,通过对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和海洋生物学的数据采集,持续观测海底板块运动、分析海底地震成因、精确观测海洋渔业分布和迁移,四维监控海水化学、生物和物力等因素在同一海域的相互作用,直接观测海水中各种要素的变化过程、海流的原因等,并经过信息处理,对海底地震、赤潮、台风等灾害提早作出准确的预警报告,达到减灾防范的目标。当发生光缆断裂、海上溢油、大桥被撞等事故、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海岸带生态情况,也能及时提供报告和数据,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
专家认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字海洋”建设已具备相当规模。“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的建设对于加快我国海洋信息化建设以及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及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