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CIO问题的看法
来源:echinagov 更新时间:2012-04-14

 提出政府CIO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认为要设CIO职位的,也有认为缺乏合格CIO人才的,还有人提出CIO应具备何种能力的;各界对这些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


关于CIO职位的设立,提倡者多为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由于中国政府至今都未能理顺条块关系,再加上要追赶发达国家E-GOV的做法,可以说是不学唯恐赶不上,要学又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认为缺乏合格CIO人才的,多主张要加强培训,问题在于:由谁来培训?谁会做CIO?各方对CIO人才应具备何种能力也讨论得很热烈;一致的看法是:CIO是一种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CIO问题的提出并未使我们所面对的信息化问题的前景更清晰和明朗。
   
    正当我国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紧张进行的时候,这方面问题又非常棘手,提出CIO问题是很自然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其实比其它方面的工作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国家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如果信息化工作不能起到带动作用的话,信息化方面的领导和工作者是难辞其咎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应如何搞?由谁来负责?如何处理一些极为困难的老大难问题?千头万绪,亟需有“内行”的人来负责。这大概是CIO问题提出的背景吧。
经过对各方意见仔细研究,想提一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为了便于讨论,应当确定一些基本判断:
    一,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确实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
    二,我国现有的知识系统对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仍有大量内容是空白的;这种知识也不可能从发达国家得到。这毕竟是人家安身立命之根本,是人家付出极大代价得来的,岂有给你的道理?
    三,我国的信息化开展已有20年的历史了,其中应当有许多实践经验;
    四,相比于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政务和管理方面的困难更为棘手。政务方面的实际经验也非常丰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有;
    五,国家领导对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上面所列应该都是实际存在的现实。面对这种现实,说通过培训的CIO可以解决问题,大概无人敢这么说。由于上述第二点,$&*现有专家的知识系统来培训出能解决现实中的一系列难题的CIO是不现实的。培训多少可以改善一下目前的人才状况,提供一个探讨问题、交流看法的场合,还是有益的。上述的第二点应当从第三和第四点的经验总结来求得突破,不应有什么疑问。因为不具备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也只能靠总结自己的经验来取得突破了。就现实来说,现在从第三点来总结还不是很难,毕竟信息化开展不过20年。但结合第四点来总结就不那么容易了。许多过去的实际经验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总结,而许多经历者都已退休甚至去世了。况且这种经验总结向来都不好做。这是当前的信息化工作者最弱的方面。真要向当事人调查起来,有地位的往往认为自己有能力,看不到体制的不足;地位低者除非有条件,一般很难对大局有深刻的认识。不透过极为复杂的表面现象去寻求答案,很容易为多数意见所误导。为何在1998年砍机构时赞同者居多?一是因为对政府机构效率低问题已形成思维定势,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社会上情绪化的共鸣;二是因为不少领导认为自己素质高,机关效率低在于下层干部不行,故而主张优胜劣汰。所以一提出此主张,马上得到大比率的支持。其实在电子政务取得替代效果之前,不应进行简单的机构撤并和人员精简。当时的做法恰恰反映出我们的许多领导和专家对此问题认识十分肤浅。我国的行政效率不高,症结在于组织不合理,手段极其落后,一些重大关系一直理不出头绪。这不是可以通过机构简单撤并调整可以解决的。

    群众中有真知灼见,也有大量偏见和错误意见。要做到总结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和行政管理经验,归纳出一套理论和办法,可以说是沙里淘金,非常不易。要从实际经验总结出一个反映现实的、可以得到实证、并可科学预见未来的理论,不是那种光会写一些东拼西凑文章的笔杆子可以做到的,只有那种不畏艰险、有丰富实际经验和极高理论水平的人才可以做到。所以,所谓的CIO问题只不过是这一困难引伸出来的表层问题。从时机来看,我们已有丰富的经验,又有领导的支持,对问题的困难也有了足够的认识,应该是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我们要解决的政府CIO问题,实际上是要得到一个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可以从我们自己的经历得到实证、并指导重大变革取得成功的信息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