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电子警察上岗
来源:四川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作为成都市高科技文化区,武侯区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211.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4.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7元。这与武侯区有一个相对平稳的社会治安秩序分不开。为了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强化创平安措施,今年以来武侯区委、区政府和区公安分局领导居安思危,针对社会治安状况不断变化的实际,转变思想观念,从提高治安防控体系的科技含量入手,强化技术防范建设,努力走“综治牵头、公安主抓、全面覆盖、长效管理”的路子,率先在全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建设起了覆盖全区的“天网”街面治安实时监控系统,初步形成了“主要道路全天候监控、重点单位全方位设防,热点部位多元化防控”的技防网络,基本达到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防控体系建设要求,为最大限度地压减违法犯罪实施空间和监控社会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南首家“天网”初建成

昨日上午,笔者在武侯区公安分局指挥室看到,几位工作人员正熟练操作着手柄,在指挥室电子墙上大小10多个屏幕里,包括街道、车站、商场等各个角落部位的人群活动情况都尽在眼前,操作工作人员稍微调节,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的模样、看到每一辆车子的车牌号。

“目前,这套设备在全国来说都是最先进的。以前火车南站是我们的一个试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时监控,我们有效地消除了那里很多的治安隐患问题。早期投入使用的浆洗街辖区,街面案件较去年同期已经下降11个百分点,而现在覆盖全区的400个监控点位已经基本建成,可以说,在这里全区的主要道路、重点单位、热点部位的情况都一览无余!”民警一边操作一边向笔者介绍。

这就是武侯区斥1600多万元巨资建成的“天网”街面实时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天网”恢恢

“天网”系统基于电信全球眼视频光纤作为传输网络,采用德国进口的阿克曼高速球摄像机作为前端摄像点,这种先进的摄像机不仅可以360度旋转拍摄,没有死角外,每秒钟还可以提供24张清晰的DVD画质的连续图像,光线不足,黑夜时还可以自动将图像由彩色转为黑白。同时,作为前端视频服务器的全球眼编解码器里,还有一个容量达120G的硬盘,在动态压缩图像的同时进行存储,而在室外环境的摄像头的视频图象经过压缩后每路每小时的数据量大约为600M,就算每天24小时存储,一路存储7天只需要100G的存储空间,为此,这套监控系统对图象的存储将超过一周时间,只要公安机关需要就可以提取查看。有价值的图像还可以通过平台控制计算机进行本地存储和刻制光盘保存。

在具体运行中,“天网”的监控中心分为区公安分局和派出所两级,分局监控中心是一级监控中心,可对全区范围的各监控点进行调看和控制,各所监控室是二级监控中心可对本所辖区的各监控点进行调看和控制。全区所有监控点均在本系统中共享,各所监控室经分局监控中心授权后可以调看和控制全区任意一个监控点。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可对图像进行7天存储,监控中心可控制前端监控摄像点360度转动,镜头的变倍、光圈和聚焦。并对监控图像进行实时播放、历史播放、播放控制,具有完善的图像切换功能,操作人员在权限范围内可任意调用等多种优点。

目前,由区人事局、区公安分局公开招录的132名技术人员已经过培训和首轮测试。相继开始投入到该分局指挥室,以及辖区共14个派出所上岗,保证了操作技术和监控力量。

两次取经半年织成“天网”

“天网”街面实时监控系统,2006年武侯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点工程。

对“天网”街面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武侯区委书记敖锡贵、区长刘守成等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对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在全区召开的政法工作会上作为重点议题作了强调,明确将该系统的建设列为2006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来抓,建设中各级领导也多次到建设一线进行视察,提出具体要求,督导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公安局党组非常关心“天网”工程建设多次听取工程进度汇报,指导建设。副局长王晓南还专程到武侯分局听取汇报,提出了建设意见。承担这项重要工程建设具体任务的武侯区公安分局也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局长杨崇友为组长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了网监大队、信息通讯科、办公室、治安科、治安防范人口管理科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各派出所也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技防领导小组。

由于是第一次建设这类有如此重要意义的高科技工程,半年之内还要建成投入使用,武侯区公安分局上下都处于兴奋之中,个个摩拳擦掌,查找资料,准备预案,但他们同时也感觉到了无比的压力。当时全国只有上海等发达城市才拥有这种系统!

去年12月5日,接到建设任务才过了一天,该分局领导就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直奔上海取经去了。在上海市长岭公安分局里,大家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了这种高科技监控系统,虽然当地的这种监控系统主要是依靠交通路况监控主骨架建设而成,从交通延伸至治安,但大家不懂就问,是经验就学,是缺点就提醒自己不要犯,两天时间里,一群人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术。回到成都后,考察组形成了详尽的考察报告,同时针对本区治安、交通、地理情况进行详尽分析,迅速作出可行性方案论证,并明确了该系统应具有的功能:一是为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保障;二是有效监控复杂路段的治安突出问题;三是有效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有效保护执法人员的正常执法活动;四是为侦查破案提供可靠线索,通过利用监控系统录像进行回放,调取证据,为侦查破案提供可靠线索;五是加强社会管理。及时发现监控区域流浪乞讨、出摊占道、乱停乱放等街面管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建设方案进行了认真比较,选择了覆盖面最广、稳定性最强、信誉度最高、技术方案最优,具有良好的后期维护和扩展性的电信光纤方案。

春节刚过,区公安分局就迅速完成了监控范例建设,仅用1个月时间即完成了站前辖区的系统试点、调试工作,浆洗街辖区的街面监控网络试点工作也全部完成。

系统建设面临尾声,如何用好这套系统成为了武侯公安所面临的问题。今年4月中旬,分局领导再次带着由网络监察大队、信息通讯科、政治处、治安大队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出现在了安装有类似系统的杭州市西湖公安分局指挥室里,取得了监控系统的操作、运行等方面大批详实的资料。

技防设施的建设是需要投入的,而建设覆盖面广的技防网络所需资金更是巨大,对此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态度十分明确,将建设“天网”街面监控系统前期投入的1200余万元作为了专项资金予以划拨,同时还明确了每年500余万元的维护资金。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前期调研论证、制作建设报告、建设监控范例以及确定实时监控点位等工作,确保了建设工作的高效运行。

“三防”织“天网”创平安武侯

天网系统完成后,可帮助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保障,还将有效控制复杂路段的突出问题,有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抓捕现行犯罪能力,有效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并为侦查破案提供可靠线索,同时有效加强社会管理。

如何让“天网”充分发挥威力,为创建平安武侯作出更大贡献?武侯区公安分局相关领导又琢磨开了。局长等一干人多次组织民警同区综治办同志一道深入各辖区对各监控点位的具体建设位置进行认真论证、核实,并明确了选点原则。

从5月1日开始,“天网”400个治安“电子警察”就正式上岗了!根据点位分布图,武侯公安大胆突破思路,将外地实际运用中纯粹的电子眼功能范畴扩大,在全区构建起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电子警务区,通过区域相对独立的监控点位进行有机结合,结成真正意义上的“天网”。一旦一个部位发生警情,这个部位所属警务区周围的相关联的电子眼将立即锁定整个警务区,在这个部位上空编织起一张无形的网,警方则根据这些电子眼反映过来的情况,快速行动,瓮中捉鳖,让不法分子无处可遁。

思路打开后,武侯公安又根据“天网”系统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追踪的特点,对街面可能发生的不同事件进行划分,针对各事件的特点,对摄像点位进行预置,并制定出了“天网”的显示预案,事件发生后即可调用预案进行实时追踪。

技防设施的建设只是防控工作的一种手段,一种平台,是分局大防控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组成,而真正要使防控工作取得最大效果,必须要让人防、物防、技防等“三防”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分局在加快“天网”街面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的同时,一方面是把分局网格化布警融入其中,适当调整网格布警的点位和警力,让布警点位和监控点位互为补充,对社会面实施覆盖,力争不留死角;另一方面将各巡警中队和综治巡逻队的巡逻机制调整纳入全盘规划,将监控系统难以顾及的偏僻街巷作为巡警和综治队员巡逻工作的重点,让人防和技防达到点线交织,动静结合,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最大效能。